1.皮膚瘙癢麻木。短期血糖上升會引起體內白細胞功能下降,抵抗力弱,容易發生感染,如尿路感染、陰道炎等,可能出現外陰瘙癢癥狀;如果糖尿病病程已久,在腳趾、手指、足底等肢體末端,可能會出現蟲子爬行或類似電流的瘙癢麻木癥狀,這時就需警惕糖尿病引起的外周神經病變。
2.視力變差。高血糖會損傷視網膜內的微小血管,引起滲漏或出血,之后視網膜會代償性地長出異常的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更容易發生滲漏或出血,導致糖友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目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現已成為我國50歲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建議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確診時要進行全面的眼底篩查,此后應根據病情,每年至少復查1次。
3.心慌、頭暈。在疾病早期,糖友體內胰島素的延遲分泌可能導致低血糖,表現為心慌、手抖、頭暈、出冷汗等癥狀,補充糖分后能緩解。對于患病已久的糖友來說,血液中的糖分不斷損傷血管,并隨著血液循環周而復始,導致全身各處血管狹窄、堵塞,進而造成冠心病、腦卒中、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這些疾病早期也會出現心慌、頭暈、惡心等癥狀。
4.體重下降。“掉秤”是2型糖尿病典型表現之一。這是因為糖友體內血糖太高,多尿、失水后體重降低;由于糖友胰島功能不佳,葡萄糖分解出現障礙,機體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質,導致體重減輕。糖友正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應保持在18.5~24,如發現短時間內體重下降快,有并發其他疾病的可能,應到醫院做相關檢查。
5.臉部水腫。正常情況下,腎臟能發揮“過濾”作用,保留體內蛋白,將有害物質通過尿液排出。但腎臟血管病變后,腎臟的“篩眼”會變大,體內有用的蛋白就被漏掉了,表現為尿液中的蛋白增加。體內白蛋白減少了以后,血管里存不住的水分就會“跑”到皮下組織里,因此,腎臟受損的糖友大多會出現眼瞼、面部的水腫,在早上起床時尤為明顯。
6.頻發低血糖。與高血糖相比,低血糖往往更加兇險,在短時間內使患者出現意識障礙、昏迷。糖友要關注低血糖出現的原因,如是規律服藥后出現低血糖,應告知醫生以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和種類。
7.呼氣帶爛蘋果味。機體在分解脂肪以供給能量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大量酮體并在體內積聚,使糖友出現惡心、嘔吐、腹痛、頭暈、意識障礙等癥狀,且呼出的氣體帶有爛蘋果味,這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急性并發癥——糖尿病酮癥的典型癥狀,常見于胰島功能差的1型糖友或中斷用藥、嚴重感染的2型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