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70歲的李女士一直患有高血壓。家人為她健康著想,堅持讓她清淡飲食,菜里少放甚至不放鹽。近日,李女士出現全身無力、嗜睡、反應遲鈍等癥狀,就醫后被確診為低鈉血癥。
重癥患者可出現昏迷或死亡
很多老年朋友由于存在糖尿病或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因此,對食鹽的攝入量控制很嚴格。他們認為飲食越清淡越好,其實則不然。國家高級公共營養師杜冬梅指出,對于老年人而言,過于嚴格地限鹽可能會導致低鈉血癥。鈉是人體必需的宏量元素,血清鈉<135mmol/L,稱為低鈉血癥,是臨床中最常見的一種體內水鹽失衡疾病。輕度低鈉血癥一般表現為頭暈、乏力、手腳麻木等。重度低鈉血癥可出現惡心、嘔吐、神情淡漠、反應遲鈍,嚴重者可出現意識混亂、癲癇樣發作、昏迷甚至死亡。
為何老年人是該病高發群體
“老年人平時飲食少鹽少油,很少吃重鹽的食物。一旦出汗過多,或者食欲不佳,便會出現鈉鹽或含鈉食物攝入不足,從而導致低鈉血癥的發生。”杜冬梅講解說,除了飲食習慣外,某些疾病也是不可忽視的發病因素。比如,有些老年人合并高血壓、心衰或內分泌性疾病時,會服用利尿劑或排鈉藥物,可能會造成低鈉血癥。還有些老年人消化腺體退化,容易患有消化道疾病,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可排出部分鈉鹽。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老年人表現為長期低鈉血癥,應考慮是否因腫瘤導致的。因為部分腫瘤導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綜合征,也可能造成低鈉血癥。
食用鹽應按需攝入
對于老年人而言,一般建議每天鹽攝入量控制在 5—6 克。夏季、運動大量出汗后、或者每餐進食量較少,可適當放寬鹽的攝入至6克。如果出汗不多,可適當減少鹽的攝入,總體來講,鹽的攝入量應根據具體情況而調整,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偶然一兩次超過推薦攝入量,也不必過于擔心。因為人體具有強大的自我調節功能,過多的鹽會被機體及時排出。
最后,杜冬梅建議老年人每年檢查一次血鈉、血鉀等指標,發現低鈉血癥要及時糾正。對于已確診的老年患者,應該立即開啟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適當地攝入含鈉的食物,
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勞,禁止飲酒和吸煙,以防低鈉血癥的發生。如果病情允許,可適當將利尿劑減量甚至停用,但一定要謹遵醫囑,切不可擅自減藥或停藥。
專家簡介
杜冬梅,公共衛生碩士,遼寧省營養協會理事,中國藥膳協會會員,高級公共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