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用藥的時候,對于“每日服用1次”再也熟悉不過。但這“1次”究竟是一天的什么時候呢?早上、中午,還是晚上?有人會覺得關系不大,什么時候服藥效果都一樣,其實不然。由于存在晝夜節律,身體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對藥物的反應也大不相同,有些藥物如果在錯誤的時間服用,其效果或耐受性較差(當然,這并不是說它們根本沒有效果,只是錯誤的服藥時間造成它們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要差得多)。目前,一種名為“藥物生物鐘療法”的前沿領域提倡將服藥時間與生理節律同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藥物治療效果。
根據時辰藥理學確定給藥時間,可以達到以下效果:1.順應人體生物節律的變化,充分調動人體內積極的抗病和免疫能力。2.增強藥物療效,提高生物利用度。3.減少或規避藥物的不良反應。4.降低給藥劑量,節約醫療資源。5.提高用藥的依從性。
但臨床上,仍有很多患者不知道如何按照時辰藥理學確定給藥時間,下面筆者舉幾個例子供大家參考:
血壓 若患者血壓變化規律為杓型血壓,一峰一谷的患者可清晨約7點給藥,以降低9~10點的血壓高峰;兩峰一谷的患者,應早7點和下午2點給藥(一日2次給藥)。非杓型血壓患者,睡前給藥,有利于將非杓型血壓轉變為杓型血壓。清晨服用利尿劑有助于非杓型血壓轉化為杓型血壓,而在清晨服藥也可減少起夜次數,避免夜尿過多。
膽固醇 夜間合成較多,因此睡前給予他汀類藥物抑制膽固醇合成的效果較好。
胃酸 分泌有節律性,清晨5點到中午11點最低,下午2點至次日凌晨1點最高。因此,睡前應用西咪替丁可有效抑制夜間胃酸分泌。
糖皮質激素 分泌節律性為早7~8點最多,午夜0點最少。因此,早8點給予糖皮質激素是符合生物鐘分泌規律的。
哮喘 凌晨0~2點是哮喘的高發時段,因此,平喘藥應睡前給藥。但氨茶堿應早7點給藥,才能保證毒性小,療效高,還可避免夜尿過多。
有些藥物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段服用,比如:
宜清晨服用
抗抑郁藥:如鹽酸氟西汀、帕羅西汀等,宜清晨服用。因為抑郁、焦慮、猜疑等病狀表現通常為晨重晚輕,所以需要早晨服用。
左甲狀腺素:應早餐前1小時空腹頓服,以避免食物對藥物吸收產生影響。
硫酸鎂:導泄作用劇烈,清晨給藥可避免影響夜間休息。
餐前給藥
胃黏膜保護藥:鉍劑、硫糖鋁。
收斂藥:如鞣酸蛋白,需堿性條件下才能發揮作用,因此餐前空腹給藥,有助于鞣酸蛋白迅速進入腸腔發揮作用。
促胃腸動力藥: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降糖藥:格列吡嗪、格列齊特、羅格列酮等。
鈣、磷調節藥:雙膦酸鹽餐前給藥可減少食管炎風險。
抗菌藥:頭孢拉定、氨芐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餐前給藥,可避免食物延緩吸收。
餐中給藥
降糖藥: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
抗結核藥:乙胺丁醇、對氨基水楊酸。
非甾體抗炎藥:舒林酸、吡羅昔康與食物同服可減少胃黏膜刺激,并增強鎮痛效果。
助消化藥:酵母、胰酶、淀粉酶,避免胃酸對酶的破壞。
減肥藥:奧利司他可減少脂肪的吸收。
餐后給藥
非甾體抗炎藥: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餐后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睡前給藥
抗過敏藥:異丙嗪、氯苯那敏、酮替芬、特非那定、賽庚啶等,宜在臨睡前半小時服用,其鎮定的副作用可作為助睡眠作用。
鈣劑:人血鈣水平在后半夜及清晨最低。睡前服用可以使鈣得到更好的利用。含鈣量高的鈣爾奇D可睡前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