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舉東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數達226萬,乳腺癌已成為全球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是危害女性健康的頭號“健康殺手”。
與其他癌癥一樣,乳腺癌也是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然而,由于部分女性防癌意識較弱、乳腺癌普查未能覆蓋全部人群等原因,我國婦女早期乳腺癌中I期診斷率不足20%。下面筆者就分享一個早診早治的病例,希望女性朋友提高健康意識,定期進行乳腺自檢和專業體檢。
患者79歲,發現右側乳腺有腫物,10天后就診。查體發現:右乳頭下方觸及約2.5cm×2.0cm腫物,質硬、無壓痛、活動度可,皮膚無濕疹及橘皮樣變,乳頭無溢液,左乳腺未見異常。乳腺鉬靶檢查:右側乳腺占位性病變,美國放射學會乳腺影像報道與診斷系統(BI-RADS)評分4級。超聲檢查:右乳囊實性腫物,BI-RADS 4a級。乳腺增強磁共振(MRI):右側乳腺下象限占位,BI-RADS 4b級。腫瘤標志物化驗檢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類抗原125、糖類抗原72-4、糖類抗原15-3、糖類抗原19-9、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均正常。住院后行右乳腺腫物切除術,術中病理檢查:黏液腺癌。遂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病理及免疫組化檢查:乳腺黏液癌,腋窩、胸小肌、鎖骨下等淋巴結未見癌轉移,組織學分級:Ⅰ級。雌激素受體(ER)約30%陽性,孕激素受體(PR)約10%陽性,癌基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術后進行內分泌治療,來曲唑2.5mg/次,每天1次,至今已隨訪5年,每半年復查,未發現復發及轉移。
我國乳腺癌有兩個發病高峰,第一個出現在45~55歲之間,另一個出現在60~65歲之間。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劇,高齡老年女性也成為乳腺癌的高發人群。統計資料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顯著增加、發病率增高,70歲以上較40~69歲組每年每10萬人高10倍,22.8%乳腺癌發生在75歲以上女性。同時,老年乳腺癌具有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流行病學特點,以及增殖緩慢的生物學特點,故相對預后較好。但是,由于75歲以上患者較少能接受高強度的治療,對通常有效且耐受性好的內分泌治療依從性不佳,故其早期乳腺癌的死亡率反而較年輕患者略高。
目前,臨床對激素受體陽性的病例優先應用內分泌治療,受體陰性者優先應用化療。該患者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均為陽性,故此應用了更適合絕經后患者的芳香化酶抑制劑來曲唑進行內分泌治療。應用芳香化酶抑制劑內分泌治療期間,應注意每半年進行專科復查以及全面體檢。用藥期間重視對芳香化酶抑制劑類藥物骨相關副作用的預防監測,每年進行骨密度檢查,常規服用骨化三醇及鈣制劑等。
乳腺癌的發病原因至今仍未完全清楚,目前尚難提出確切的病因學預防(一級預防),其早期發現(二級預防)就顯得特別重要。因此應加強老年人乳腺自檢知識教育,把乳腺影像檢查列入常規體檢項目。對已發現的乳腺結節、乳腺導管擴張等不正常改變進行定期復查,將提高乳腺癌的早期發現率、生存率。上述病例中的患者就比較注重乳腺自查,并及早發現了乳腺腫物,對其爭取良好的預后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乳腺自檢不必過頻,30歲以上的婦女每月1次即可。時間最好選在行經以后的幾天里進行。首先脫去外衣,站在鏡子前面仔細觀察雙側乳房的外形、大小是否對稱,乳頭位置是否在同一水平,乳頭有無內陷,是否側向一側。然后看看乳腺局部有無隆起或凹陷,乳頭有無溢液或溢血。如果未發現異常,應將兩臂上舉或兩手叉腰,再次重復上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