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瀏蓉
肌骨超聲是肌肉骨骼超聲的簡稱,是近年來新興的超聲檢查技術,應用高頻超聲來診斷肌肉骨骼系統疾病,能夠清晰顯示肌肉、肌腱、韌帶、周圍神經等淺表軟組織結構及其發生的病變,如炎癥、腫瘤、損傷、畸形引起的結構異常;再結合相關病史及臨床癥狀,大部分肌肉骨骼相關的病例可得到準確的超聲診斷。
近年來,關于骨骼、肌肉及關節系統的臨床超聲檢查應用當屬醫學領域的一大研究熱點,這一領域涵蓋的范疇也比較廣,包括骨傷學、康復醫學、運動學、風濕免疫學、神經病學等很多學科。
肌肉、肌腱損傷方面:肌肉病變、肌腱病變,超聲圖像能清楚的看到肌肉的走向、形態等,進而可以判斷病變情況。
外周神經方面:使用高頻線陣探頭可清晰地顯示主要外周神經的分布、走向、粗細及其周圍解剖的關系,超聲可根據神經束、神經束膜、神經外膜的結構改變、神經粗細變化以及周圍組織的病變對外周神經損傷作出診斷。同時,超聲引導外周神經阻滯麻醉,也是當下一大研究熱點,廣泛應用于疼痛科。
肌骨系統腫瘤方面:腫瘤鑒別是肌骨超聲中的難點,主要有腱鞘囊腫、腱鞘巨細胞瘤、海綿狀血管瘤(肌肉內)、脂肪瘤、脂肪肉瘤、纖維瘤病、平滑肌瘤、表皮囊腫、惡性黑色素瘤、頸動脈體瘤等腫瘤性病變。
骨及軟骨疾病方面:肌骨超聲可應用于骨折、骨侵蝕性病變、骨髓炎、骨腫瘤及瘤樣病變、骨囊腫、骨性關節炎軟骨病變等。
骨骼肌功能評價方面:當下有很多人患上強直性脊柱炎,肌骨超聲在該病變的治療上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類風濕性關節炎方面:在超聲圖像中主要表現為滑膜增厚、血流增多、關節周圍肌腱病變、骨皮質破壞,這在早期診斷、早治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此外,臨床也會運用肌骨超聲引導下關節腔穿刺或注射治療、肌腱病變介入治療等。
論及肌骨超聲檢查的優勢,其對軟組織病變的顯示能力,可與MRI相媲美,能夠精細分辨肌肉、淺表神經解剖結構。
1.實時動態顯像。具有動態檢查和雙側對比優勢,可以在運動狀態下觀察肌肉、肌腱、韌帶等的功能狀態,容易發現靜止期所不能發現的病變,而且雙側對比使檢查更靈活、更準確。
2.無明確禁忌癥,無輻射損害,無需特殊準備,操作簡便,重復性強,檢查時間短,能迅速獲得結果。
3.超聲儀器(特別是便攜機)可到床旁、手術室、急診室及災害現場檢查,應用廣泛。
4.檢查費用相對低廉,無痛苦,易被患者所接受。
5.介入性操作引導,達到“可視化”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療效的目的。
6.探頭可以直接接觸需檢查部位,即超聲觸診,可以根據癥狀靈活選擇檢查點。
總之,肌骨超聲屬于臨床上一種非常有效且容易被廣大醫生及患者所接受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但其也有非常明顯的缺陷,需要在日后的研究當中加以彌補。一是肌骨超聲的高頻探頭主要針對局部淺表顯像效果好,病變顯像的整體觀不如放射影像;二是對骨骼和關節內部結構的完整顯示有困難,如脊柱、髖關節內部、膝關節的交叉韌帶和半月板、踝關節的骨間結構等。另外,肌骨超聲目前還是較為新興的檢查手段,臨床醫生還需要加強操作熟練度的練習和對超聲報告的理解,還需要就檢查結果與患者及家屬加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