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政
復感兒”是反復罹患呼吸道感染的孩子的簡稱。醫學診斷標準是:2歲內每年罹患上呼吸道感染7次,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3次;2~5歲每年罹患上呼吸道感染6次,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2次;5歲以上每年罹患上呼吸道感染5次,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2次。如果你的孩子符合其中一條,就意味著戴上“復感”的帽子了。別緊張,此帽不是“鐵帽子”,按照本文說的辦法堅持下去,摘帽指日可待。
“復感”帽子咋扣中了你的小寶貝
你很可能疑惑不解:這么多孩子,怎么唯獨自己的小寶貝成了“復感兒”呢?很可能禍起以下因素中的一種或幾種。
營養不良
如母乳不足又未及時添加配方奶與輔食,或長期只吃淀粉類食物,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缺乏;加上存在佝僂病或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缺乏,損害免疫系統,導致抗病能力下降,便成了呼吸道感染的侵襲對象。
環境危害
混雜在空氣中的大量煙霧,如二氧化硫及一氧化碳,通過呼吸進入孩子體內并積累到一定濃度,削弱了機體的抗病力。
醫學研究資料顯示,以煤為主要燃料的家庭,“復感兒”的發病率比一般家庭高19倍。
其次是被動吸煙,如孕婦或周圍的人吸煙,吸入的尼古丁直接或間接作用于子宮和胎盤血管,降低血氧含量,使胎兒處于慢性缺氧狀態中,導致呼吸生理功能先天不足,出生后感染率較一般孩子高7倍。
疾病偷襲
如果孩子原本就患有哮喘,導致免疫功能低下,肺通氣功能差,極易并發呼吸道感染。哮喘病兒的“復感”發作率較正常孩子高30倍以上。
用藥不當
孩子患呼吸道感染后服藥不正規,燒一退就停藥,致病菌未能得到徹底清除,形成了慢性病灶,如慢性扁桃體炎、慢性咽炎或慢性鼻竇炎等,一受涼就“死灰復燃”而發病;或不問青紅皂白地濫用抗生素,或過多地服用發汗、解表類中藥,導致免疫力下降,正氣耗損,也可將孩子推入“復感兒”隊列中。
照料失誤
臨床醫生發現,“復感兒”的出現,照顧過度難辭其咎。如擔心孩子凍著而裹粽子似的穿衣戴帽,經常將小臉蛋兒捂得紅撲撲的,使皮膚調節體溫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稍一活動出汗便易著涼;冬季閉門不出,孩子對寒冷氣溫的適應力差,一遇氣溫變化或遇他人感冒便一染即病;害怕孩子餓著而一再勸飯,甚至追著喂食,引起積食而損傷脾胃功能,增加感染機會;遷就孩子的口感,長期挑食、偏食,造成營養失衡,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缺乏,免疫力低下,使孩子感冒頻發。
摘掉“復感”帽子有招
喂養講科學
一、至少堅持4~6個月的純母乳喂養。母乳中豐富的抗病物質,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等多種抗微生物抗體和乳鐵蛋白、雙歧因子、活性免疫細胞等,可保孩子無虞。如無母乳喂養條件,則適齡的配方奶為最佳替代品。
二、周歲后三餐務必做到營養均衡,在優先供足蛋白質的同時,其他營養素也要供足,為孩子筑起一道堅實的營養屏障。
三、培養孩子愛喝白開水、主動喝水的習慣,切不可用飲料、果汁替代白開水。
四、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限制蛋糕、巧克力、糖果等甜食,肥肉、煎炸食品及洋快餐的攝取量;三餐食譜堅持葷素搭配,粗細結合,且飲食規律,晚上八九點鐘后一般不再進食。
強化體質鍛煉
小寶寶可由父母或保姆做撫觸、按摩、體操等被動活動。能獨立行走后,應鼓勵多到戶外活動,接受日光浴。適時訓練孩子用冷水洗手、洗臉等,提高抗寒能力。
打好預防針
按免疫程序種好麻疹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流感疫苗以及肺炎疫苗。肺炎疫苗特別值得推薦,2歲內宜種13價疫苗(一般為第2、4、6月齡進行3次基礎免疫,大約第12至15月齡進行一次加強免疫,全程接種4次,跨度約為1年),2歲以上以23價疫苗為佳,接種1次即可(聯合流感疫苗接種可提升免疫效果)。
選用免疫制劑
如氣管炎菌苗、胸腺肽、轉移因子、核酪、左旋咪唑、卡介苗素等。但須接受醫生指導,用夠療程,不可半途而廢。
避免接觸病原體
節假日或流感高發時段,不帶孩子到商場、電影院、游樂場、步行街等公共場所;不要讓孩子與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觸;家里有人得了感冒,應避免接觸孩子,室內可用食醋熏蒸進行空氣消毒;孩子出現不適癥狀多到社區醫院就診,少去大醫院,避免醫源性感染。
補充益生菌
美國研究顯示,3~5歲孩子每天補充益生菌并持續6個月,能有效減少發燒、流涕、咳嗽的發生率,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正確用藥
孩子感冒發燒,應先明確病原體再考慮用藥。感冒多為病毒感染,別濫用抗生素。確認為輕度細菌感染者,可考慮使用低級別的抗生素,盡量口服不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