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琨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匯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執政之基、發展之需、和諧之源。
幸福龍江、龍江幸福,既是司法工作人員的初心與責任,也是黑龍江共產黨人的使命與追求。曾榮獲“全國模范法院”的東寧市人民法院,牢牢把握民生幸福主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身邊事”,多措并舉打好司法為民“組合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幸福龍江從“規劃圖”變成“實景圖”。
“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東寧市人民法院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堅持需求導向,整合服務功能,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聚焦百姓需求,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審判執行中的深度應用,運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用智慧化服務回饋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一是完善智慧法院體系建設。在踐行司法為民、深化司法公開、提升司法效率、確保司法公正等方面發揮智慧化的積極作用。堅持“傳統+智能”雙向發力、“線上+線下”雙線并行、“云端+指尖”雙軌并進,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配合大數據技術支撐,加強智慧法院建設,為群眾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的現代化訴訟服務。
二是構建高效訴訟服務立體網。把訴訟服務“小窗口”打造成為民服務“大平臺”,建成“四區分設”“五位一體”“三大職能”于一體的標準化訴訟服務中心,提供自助立案、檔案查詢、起訴狀自動生成等服務功能,提供“多功能、一站清、溫馨式”服務,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三是提供全天候的訴訟服務。建成全省首家“24小時自助智慧法院”,將訴訟服務自助化,融入人性化設計理念,把握公眾心理特點,為人民群眾提供了一站式、全天候、低成本的訴訟服務體驗。自3月15日投入使用以來,累計接待當事人346人,自助立案335次,文書送達201份,材料收轉307次。全力保障訴訟服務“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掉線”。
矛盾糾紛能否被有效化解,直接影響著社會和諧穩定與群眾幸福感。東寧市人民法院著力維護國家國防安全,服務“興邊富民、興邊安民”戰略,在矛盾糾紛超前預防化解上下功夫,探索走出一條符合時代特征、邊境特點、地方特色的司法為民“新路徑”,著力打造“邊境無訟村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矛盾糾紛解決方式的多元化需求。
一是構建立體式解紛格局。東寧市人民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三進’”活動,在老黑山法庭成立“一站式多元解紛打造‘邊境無訟村屯’”工作站,以人民法庭為陣地,以點帶面、以面帶區、以區帶片,將司法服務延伸到社會“神經末梢”,構建“法庭+鄉村+社區+網格”的調解體系,搭建起法官、律師、調解委員會共同建立的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訴源治理立體式穩定格局。目前工作站已延伸到100個行政屯、8個社區,選聘111位特邀調解員,今年以來訴前調解上千件,調解成功率97.5%,無訟村屯38個。
二是建立精準化調解體系。根據各調解組織職能和專業的不同,將案件進行類型化區分,成立家事、物業、道交等不同類型的調解組,進行專業化調解。與此同時,法院合理組建類型化、專業化的速裁團隊,推進“門診式”辦案模式,使每個速裁團隊對接相應的調解組織去協助開展調解。速裁團隊調解案件,做到“三個當日”,即當日制作法律文書、當日送達、當日結案,跑出東寧市人民法院審判“加速度”。
三是形成多元化解紛合力。將人民調解員、行政調解員和法院選聘的特邀調解員、網格員一并納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與城鄉工作局等部門共建共治,形成合力。采取調解員直接調解、法官間接調解、多方合力調解的方式,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中幫助各方當事人化解矛盾,做到“村屯事,村屯了”。東寧市人民法院“打造邊境無訟村屯”品牌亮點工作得到了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的認可,被央視《鄉理鄉親》欄目專題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堅持把改進干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以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的實際行動贏得群眾信賴和支持。”東寧市人民法院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確保各項為民服務事項落到實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以實際行動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一是堅持高質量審判。不斷錘煉過硬本領,開展“四競賽、一宣講”活動,轉作風、提素質。接待好每一位當事人、開好每一場庭、制作好每一份法律文書、執行好每一起案件、裝訂好每一本卷宗,推進案件質量穩步提升。今年1至10月,全院共受理各類案件5487件,審執結4977件,結案率90.71%。在全省審判質效指標排名通報中,以綜合指標排名全省基層法院第五的成績,獲得前三季度審判質效“流動紅旗”。
二是堅持高標準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司法問題,精準對接司法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確保各項為民服務事項落到實處。通過隊伍建設“五個最”的目標、“六個馬上辦”“四個當天辦”“兩個一律”的便民承諾,堅決杜絕“庸、懶、散、奢”“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推諉扯皮”等影響司法作風的問題。
三是堅持高效能治理。加大優化營商環境力度,成立黑龍江省首家縣域金融糾紛調解委員會。開辟“企業維權綠色通道”,成立專業化立審執團隊,開展“以法護企”活動,提供全天候訴訟服務。常態化開展“送法進企業”走訪調研活動,助推“無訟企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