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遠 王婧妍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日益增多。水資源作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資源,直接關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因此要做好給排水管道施工,相關作業人員必須把握具體施工技術要點,確保給排水管道工程整體施工標準得到提升。
由于建筑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要想提高整體質量,應當充分做好準備工作。開展具體施工作業前,相關人員要對工程設計方案、施工圖紙等開展會審以及檢查核對,確保其與現場實際條件相符合。同時,針對需要預埋和預留的管道應當認真進行核查,積極做好查漏補缺工作,進而保障管道施工質量[1]。
完成設計圖紙審核后,需明確具體的施工流程,結合實際工程,按照規范制定完善的技術標準和要求,根據既定設計方案和施工圖紙開挖溝槽,砌筑管溝。同時加強與施工人員的溝通和聯系,注重做好孔洞預留、構件預埋等工作,保證各個工序之間的銜接順暢,避免后續出現不協調問題,影響工程整體施工質量。接著按照設計文件要求,對給排水管道施工中所需的各項管件進行制作和加工,保障其質量合格。對管道支架的制作,應按照設計要求和操作步驟有序安裝。然后開展給排水管道的鋪設和安裝,詳細核對管道與各項設備的對接情況。最后對管道進行保溫和防腐處理,有效開展調試工作,保障運行狀況良好。
確定具體的作業流程后,可按照施工順序準備水泥、混凝土管、砂石等材料,合理選擇材料供應商。這一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施工設計要求,明確各項所需材料的規格、型號、數量等,制訂詳細的材料購置計劃,按照施工進度落實采購活動。材料進入現場后需進行及時核對,開展抽樣檢測,保障各項材料的規格、性能、質量符合施工要求。特別是針對用量較大的水泥、混凝土管等材料,必須加強進場質量控制,可設置專門的檢測人員、制度、標準,避免因材料問題影響給排水管道施工效果。此外,注重檢驗材料表層及內置材料,保障其內外表層無毛刺、裂痕、氣泡等,保證管道壁的材質均勻對稱,表面光滑,對于管道承口應有一定的梢度,可與插口形成配套[2]。
由于建筑給排水管道施工涉及街道作業,對交通和行人通行均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挖槽施工之前,應當在作業區的兩側設置明顯的安全防護設施,如布置路障、危險物警告標志等,在挖槽前相關施工人員還需充分了解路段土質、地下構造物分布情況、水文情況等。需要對靠近建筑物的區域進行挖槽時,要采取地面清障措施,制訂完善的安全防護方案。另外,合理準備板、樁等支撐材料、管道施工排水設備等,為具體開展施工作業提供良好支持,切實提高操作效率。
通常情況下,在建筑物中只需布置1條引入管,遵循靠近最大用水量地點的原則。如果各地點的用水量無較大差距,可將引入管布置在建筑工程的中間位置。但綜合考慮到建筑物供水時不間斷、消火栓數量超過10 個等情況,需保證引入管的布置數量至少為1 條。
開展引入施工時,應從建筑物的不同方向出發,形成雙向供水網絡。通常采用停水引接分支管施工方法,如對鑄鐵管實施斷管引接技術,按照管道大小、現場環境等開挖合適的工作坑,再對管道實施清理,使用三通連接以此確定斷管的長度,在主管道上正確標記位置。然后使用切割機進行斷管,安裝三通件,可采用承插口連接、承插膠圈連接等。最后安裝閥門,設置支墩,防范三通移位。對管道進行沖洗后,確保引接分支管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為后續供水提供質量安全保障。對鋼管進行引入管施工,即按照分支管管徑制作鋼材質法蘭短管,利用氧乙炔氣切割機進行開孔。組裝法蘭短管后焊接到主管道,再安裝閥門和設置支墩,避免三通移位,對鋼管進行防腐和沖洗,保證密封性符合規范[3]。
當進行室內給水管布置操作時,施工人員要全面考慮建筑工程用水點的分布位置和內部結構,采用恰當的給水方式。布置室內給水管道前,還需要精確測量既定的布置線路,使其盡可能沿直線布設,靠近用水地點,提高使用便捷性。另外,在布置室內給水管道時,如果受到壁柜、櫥窗等阻礙,應采用挖掘溝槽的方式,將管道嵌入墻體內部、地板下部等。如果便槽受到阻礙,在布置給水管道時盡量避開相關影響因素。
在具體工程中,如管道穿越墻壁、樓板或者嵌入墻體暗敷時,應在土建環節提前預留孔洞。在室內暗敷給水管道時,應先砌墻再進行開槽,保證墻體砂漿的強度達到或者超過設計強度等級的75%。如果墻體材料為空心砌塊、輕質砌塊,可利用專用工具進行開槽,避免砌體松動開裂現象。
安裝干管時,施工人員應先明確管道的標高、位置、坡度、管徑等,按照正確尺寸合理預埋支架,再開展架設連接活動。管子和管件可在地面實施組裝,將其吊裝在支架上,使用卡環進行固定,再利用螺紋連接管道,保障牢固。安裝后對管道進行撥正調直,促使整根管子處于一條直線上。安裝支管或者立管時,可使用線錘吊掛在立管安裝位置,并在墻面上彈出垂直線,為立管安裝提供依據。施工人員按照墻面彈線、立管與墻面距離等,合理預埋管卡。由于立管長度較長,可按照設計圖紙采用螺紋連接。事先開展預組裝,安裝完成后進行調直處理。最后安裝支管,具體安裝方法與立管基本相同,不同點在于支管所接設備應在準確定位后進行連接。
在排水管道施工中,主要側重室內立管作業技術。通常可采用兩種方式,一是沿室內墻角、室外墻面進行明裝,二是在室內溝槽開展暗裝敷設。在施工過程中,對于排水立管的設置,應盡可能靠近用水量相對較大的廚房、衛生間等區域,以此減少彎曲情況。同時,排水立管可靠近外墻,保證廢水能夠快速排出,有助于減少立管的成本投入,便于疏通管道。
操作時,施工人員按照設計圖紙確定管道位置,對排水立管安裝采用上下通長吊線方式,按照設計規范支架間距確定支架埋設位置,并做好標記,安裝期間以此進行布置,保證支架中心處于相同垂直線。敷設立管過程中,需采用吊線或者拉線進行檢查,經過調直操作后才可上緊管道支架,保障與管道接觸具有固定性和牢固性。封堵鋼套管作業前,要全面檢查排水管道的止水環是否出現損壞、銹蝕、雜物等。將排水管調整到套管的中心位置,使用防水油麻進行封堵,厚度控制在套管長度的1/3即可。套管兩端則利用石棉水泥封堵,保證密實度良好[4]。建筑室內立管布設示意如圖1 所示。
安裝室內排水橫管是工程施工的重點內容之一,操作人員需要注意管道的長度,對用水器具的同一根橫支管連接不能過多,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限制。為保障衛生,應避免穿過臥室、廚房、餐廳等場所,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安裝過程中,按照需求支設操作平臺,將預制好的支管按照編號運送到場地內,將支管保持水平進行吊起,合理涂抹粘接劑,將其推入預留管口中,按照管段長度調整坡度。選擇適當的卡架進行固定,封閉各個預留管口和堵洞。完成敷設作業后,對比設計圖紙檢查各個排水橫支管布置是否規范,如發現碰撞、沖突等情況,及時進行優化,確保其平穩運行。
在室內排水管施工中,要科學布置通氣管系統。施工前應了解通氣管系統的作用和功能,保障其用于排出有害氣體,不得排放生活用水、雨水等。在布置和敷設過程中,施工人員應保證通風管與風道、煙道等進行分隔,嚴禁存在互通縫隙,避免有害氣體在室內擴散。
安裝過程中,先根據設計圖紙確定套管和管道的坐標,再進行套管預埋。上人屋面的套管需高出完成面1.5 m,不上人屋面高出完成面0.5 m。及時清理套管,去除灰塵、沙粒、油污,清理干凈后涂刷防銹漆。
安裝通氣管道時,保證管道在套管中心部位,采用臨時固定方式,避免將管道接口設置在套管內部。對套管實施封堵作業時,針對其與管道之間的間隙,應采用油麻、石棉水泥進行封堵;對于石棉水泥的配比,應保證石棉占30%、水泥占70%,水灰比≤0.20,盡量在石棉水泥初凝前用完。
施工結束后設置套管保護層,即在套管根的周邊澆筑混凝土墩,保證高度10 ~15 cm,其余外露部分刷兩遍漆[5]。
在建筑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中,為確保作業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應當做好施工測量工作。給排水管道測量具有較高的專業性,直接關系到后續具體作業環節的開展效果,因此施工單位必須組織具有較強技術能力的人員負責實施。為進一步確保測量工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在完成檢測活動后,有序進行專業考核,確認最終的精確度。在實際操作中,應設置便于觀測的臨時水準點、牢固的管道軸線控制樁,開展定期復核,保障其具有準確性。對于已建管道和構筑物,應注意與本工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銜接。同時,測量前需要檢查各種檢查儀器的性能,將測量誤差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防止測量結果受到影響。
當開展建筑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時,應當合理砌筑檢查井,有序開展井基開挖工作。當達到強度標準后,可開展下管操作。同時,施工人員需要注重留出預留井筒的合理位置,確保管底與井底高層具有統一性。當高程達到相同標準后,可進行砌井操作。為確保穩固性,應提前準備接頭,按照設計圖紙對各部分高程進行施工,避免出現積水和漏水等現象。
完成建筑工程給排水管道施工后,為確保其運行性能良好,要注意規范開展閉水試驗。首先,全面檢查管道的外觀、品質,防范孔洞出現漏水問題。其次,采用分段形式開展閉水試驗。管道水壓試驗的標準通常為1 MPa,如在10 min內壓力值減少幅度小于0.02 MPa,表示檢驗合格;如超過0.02 MPa,表示檢驗不合格。最后,當完成管道安裝作業后,還需進行通水試驗,做好消毒工作,確保沖洗功能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所有施工環節結束且經過閉水和通水試驗后,可對管道溝槽實施回填作業。在回填胸腔部分時,應確保兩側以及四周能夠同時開展回填。對土實施夯實后可開展大面積回填,一般利用機械設備進行施工操作。回填后開展分層壓實,為避免影響回填壓實程度,不能選擇淤泥等軟質土。完成回填作業后,需保證施工區域的平整性、壓實性,防范土地松散,需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檢測,不能影響路面使用。
給排水管道施工的作業質量直接影響建筑的整體使用性能。實際施工期間,應嚴格把握給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操作技術要點,并注意相關事項,盡量減少施工誤差,最大限度優化施工過程,切實提高給排水管道的安全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