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泰冰 陳 潔
(1.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00;2.威海市環翠區鯨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 威海 264200)
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是指運用中醫藥理念、方法和技術,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保養身心、預防疾病、改善體質、診療疾病、增進健康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是醫養結合的重要內容[1]。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保健理念和實踐經驗,加上其“簡、便、驗、廉”的特點,在老年健康服務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和作用。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推動老年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更好滿足老年健康需求,釋放養老消費潛力,構建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山東省委統籌“全面開創、走在前列”的要求,高層次謀劃、高規格部署、高標準推進中醫藥和養老服務工作,一系列改革舉措成效顯著,國家醫養結合示范省和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的創建,更是確立了山東省中醫藥健康服務治理模式全國領先地位。因此,本文從政策、需求、資源、服務四大方面對山東省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供給現狀進行調查梳理,希望對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的開展和評價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2013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養老服務醫養結合的正式起步。2015年隨著《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發布,中醫藥健康服務首次納入國家級規劃。自此,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政策發布持續化,進入歷史政策最為寬松,支持力度最大的時期,政策數量明顯增加并且呈現多部門聯合發文特點,內容涉及體系規劃、發展規劃、指導意見、實施意見、任務分工、服務試點、服務規范等。
山東省緊跟國家政策,陸續提出一系列大力支持中醫藥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極大提升了山東省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山東省2014年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明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保健、康復方面的優勢,支持中醫醫療機構發展中醫藥老年保健康復服務。2016年出臺《關于推進社會辦醫發展中醫藥服務的實施意見》,提出發展中醫特色的康復醫院、護理院,支持提供中醫特色的老年病醫療服務。2017—2019年《關于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方案》《山東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等各類省級層面規劃和方案中開始涉及要積極推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這一時期隨著國家對中醫藥養老服務的深入推動和國家醫養結合示范省的創建,山東省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進入快速發展期。2020年起,山東省以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為引領,相關政策密集發布,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山東省中醫藥條例》《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山東省人民政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推進山東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山東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發布,從體系建設、產業發展、服務能力、醫療資金保障、法治保障、教育科研改革等方面對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確了具體任務。
山東省老齡人口居全國首位,老齡人口呈現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的特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2020年山東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122.1萬人,占比20.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536.4萬人,占比15.13%,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2和1.63個百分點。“十四五”期間,第二次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將進入老年階段,到2025年年底,預計山東省60歲及以上人口將超過2400萬,在總人口中占比將超過24%,65歲及以上人口將超過1700萬,在總人口中占比將達到17%。如此龐大的老齡人口,帶來的必然是旺盛的醫療、護理、照料等養老服務剛性需求。
山東省地處黃河下游,中醫藥歷史積淀深厚,名家輩出,是扁鵲故里,儒醫文化、針砭、湯液發源地,由齊魯文化孕育而成的齊魯中醫學,成為中國傳統醫學重要組成部分。山東省中醫藥基礎好,群眾中醫藥健康素養水平較高,中醫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廣大人民群眾重新認識中醫、了解中藥提供了重大機遇。
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激發了產業發展活力,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明確要積極發展中醫醫療和養生保健等服務,促進醫療健康消費和防護用品消費提質升級。當前山東省常住和戶籍人口“雙過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國第二,城鎮化率逐年提高,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中醫藥相關產品正在逐步融入生活的各個層面,強大的國內市場加速形成,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布歷年數據顯示,山東省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由2016年的1610元(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7.4%)提高至2021年的2016元(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8.8%)[3]。
截至2020年底,山東省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5605個,縣(市)政府辦中醫醫療機構覆蓋率94%,其中,中醫類醫院374個,中醫類門診部115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5112個,中醫類研究機構4個。全省設置治未病科、康復(醫學)科、老年病科的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比例分別達到77%、74%和54%,預計2025年將到達95%、85%和80%,設置中醫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到達91%,預計2025年達到100%。截至2020年底,山東省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3736張,其中,中醫類醫院73730張,每千人口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0.62(國家層面0.68),2025年預計達到0.85。截至2020年底,山東省建成養老機構2373家、養老床位39.2萬張,其中護理型床位17萬張,建有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523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069處、農村幸福院10026家,全省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率58%,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實現愿進全進[4-5]。
山東省中醫藥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歷代名醫,如“神醫”扁鵲、“醫案之宗”淳于意、“脈學之祖”王叔和、兒科學家錢乙、傷寒學派代表成無己、尊經派代表黃元御、齊魯現代中醫藥事業奠基者劉惠民等,為中醫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擁有中藥材資源1537種,占全國中藥材資源種類的10%以上,中藥材種植面積約385萬畝,總產值約200億元,金銀花、丹參、西洋參、山楂等單品種的產值產量均占全國70%以上。海洋中藥資源優勢明顯,海洋天然產物和海洋生物基因資源儲量豐富、藥用前景廣闊,擁有全國唯一的海洋中藥重點實驗室。擁有宏濟堂、廣育堂、萬春堂、生生堂等一批“中華老字號”“山東老字號”,存續百年以上的中醫藥“山東老商號”有141家,平均年齡156歲。規模以上中藥工業企業88家,主營業務收入達318億元,5家企業入圍全國中藥工業企業百強。“品質魯藥”影響力持續擴大,擁有中藥批準文號2132個,中藥保護品種41個,中藥大品種35個,形成了阿膠系列、穩心顆粒、心可舒片、丹紅注射液、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一批全國知名中藥品種。
截至2020年底,山東省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總數達10.49萬人,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5.26萬人,每千人口衛生機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2(國家層面0.48)。擁有中醫藥專業泰山學者22人、山東名中醫660名,建設傳承基地10個、傳承工作室216個,培養傳承人才5000余名、西學中骨干1.5萬余名。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38個、重點實驗室(研究室)19個,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建成基層中醫館、國醫堂2027個。海洋中藥研究機構數量和科研產出量位居全國前列。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方面,山東省鼓勵高等學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設立養老服務專業,對完成專業設立并成功招生實施教學的院校,省政府一次性獎勵100萬元;為大力推行學歷教育,對養老服務專業學生進行學費優惠減免與獎學金傾斜政策;鼓勵本、專科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并于服務期滿3年后分別給予2萬元、1.5萬元個人獎勵;加大對養老護理員的考核獎勵力度,每兩年組織一次“齊魯和諧(敬老)使者”考評活動[6-7]。
山東省現行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模式主要可分為四種模式:中醫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或開展養老服務,養老機構設立或內設中醫醫療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養老機構與中醫醫療機構合作,中醫藥健康服務延伸至社區或家庭。
在醫院等醫療機構內開設老年病科、設置老年病房,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醫療養護服務以達到健康養老的目的。以青島新萬增養老院為例,該養老院是在新萬增中醫醫院的基礎上開辦的,集團化管理,院內設置了中醫科、治未病科、康復醫學科、中醫骨傷科、老年病科、內科、外科、血液透析等特色化科室和診療項目,給患者和入住老人提供醫療、康復、護理、生活照護、養生服務等中醫特色服務,中醫特色療法使用率可達到60%以上。該模式能夠為老年人提供較為專業的醫療服務,但是由于醫療機構資源的有限性以及整體業務繁忙,因此面向的老年群體存在結構性失衡,且醫療機構在提供養老服務方面存在短板,在豐富老年人養老生活方面還有待發展。
養老機構根據自身需要與實力申請設置醫療機構,由專業的醫護人員為入住機構的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如煙臺市高新區御花園老年養護中心,內設老年病醫院且享受醫保和長期護理保險,老年病醫院設有內科、外科、中醫科、保健科、口腔科、放射科、檢驗科、康復理療科等,為老年人提供醫養康護一體化的親情服務體系。與中醫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模式不同的是,該模式下養老機構醫療水平有限,開展的中醫醫療服務對大病、急病的治療心有余而力不足。
合作的醫療機構定期至養老機構提供健康診療服務,當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出現健康問題時可通過醫院綠色就診通道實現快速就醫,并在病情得到緩解后轉回養老機構進行后期護理與養護,雙向轉診,方便快捷。該模式能夠實現醫療與養老資源的充分利用,雙方各司其職,功能互補,但該模式仍然存在不足之處,三級醫院與大型養老機構“強強聯合”,低級別醫療機構與基層養老機構合作導致兩極分化,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工作量加大,在績效未得到明顯提升的情況下服務動力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
以社區為中心,整合周邊醫療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適用于居家養老或社區集中養老。如日照市嵐山區黃墩鎮“兩院一體、村鎮聯動”醫康養綜合體,是由鎮衛生院和敬老院合署管理的“兩院一體”公辦民營的健康養老機構。實行醫療、康養一體化管理機制,并突出中醫特色,將艾灸、推拿等中醫診療技術融入醫康養全過程,有效解決了養老醫療短板。這種模式能夠覆蓋到大部分養老群體,使老年人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享受舒適的醫療、養老服務與家庭照料,在不降低老年人醫療衛生需求的情況下,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至醫院”的分層治療,有效節約養老成本。但該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居家、社區和機構獨立提供服務會導致部分功能重疊,資源相互覆蓋從而造成浪費,上門診療、康復、轉診治療等環節無細化的報銷規范,醫保報銷問題錯綜復雜。
整體來看,山東省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政策體系、標準規范、管理制度基本建立,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密切合作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基本覆蓋城鄉社區。但與此同時,應該看到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整體仍處于探索階段,面對中國越來越龐大的養老服務群體和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大家對美好養老生活的向往,仍是未來發展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