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玥
(蘭州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甘肅蘭州 730010)
“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就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是要以國內的生產消費投資為主體,國內和國際生產消費投資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海地區因地緣優勢先一步發展了起來,而遠居內陸的西北部地區相較而言,則缺乏發展機遇。
新時代,西北地區在“雙循環”,背景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十三五”期間,甘肅省的經濟發展數據從經濟總量來看,2020年,甘肅省GDP在2萬億元以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甘肅省人均GDP為3.41萬元,在全國31個省份排列中位于第16位,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GDP增長速度為3.9%,高于全國2.3%的經濟增速。由此看來,甘肅省雖然經濟總量、人均GDP處于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狀態,但經濟增速指標已經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如今,我國大力推動 “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內外互動,推進東西雙向開放,大西北成為向西開放的前沿。甘肅省大部分區域屬于西北部,小部分位于長江流域,且甘肅省位于絲綢之路的黃金地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礎上,以及“雙循環”背景下,再加上受國際新冠疫情和美國遏制政策的影響,國家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在產業分布上,陜西主要發展先進制造業,甘肅主要發展原材料工業,新疆主要是采掘工業和農牧產業,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段產業互補,可形成國內大循環。因此,只要西北五省區加強合作、加快發展,就能“走出去”,形成國際大循環。
甘肅省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位置,但由于地處西北再加上周圍有陜西、四川等已經發展起來的省區,發展動力不足,很多從沿海城市輻射過來的紅利會被這些省區截斷,再加上西北多山區和沙漠,交通不便,資源進不來,縱使甘肅省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位置,發展還是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金融業作為助力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在甘肅省的發展還處于落后國內平均水平的狀態。但得益于數字普惠金融在全國的大力推動,資源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再分配。再加上甘肅省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位置的地緣優勢,在借助周邊金融高水平發展省區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并結合自身發展狀況的條件下,發展潛力是充足的。因此,“雙循環”背景下,如何借助普惠金融的紅利助力甘肅省融入絲綢之路沿線幾個省區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再加上國際局勢的不穩定,由國際大循環帶來的效益已經越來越小。在各種沖擊之下,社會主義社會的各種優勢愈發顯現出來,世界各國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經濟遭到重創時,中國防控最迅速、最有效,經濟恢復得最快最穩定。所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局面是新時代發展的重點,而要想打通國內大循環,必然就要補齊西部地區的短板。甘肅省位于西北,更是位于中國版圖的中心位置,是國內大循環不可缺少的一段區域。因此,發展甘肅省是推進“雙循環”政策至關重要的一環,而甘肅省位于絲綢之路黃金地帶,若能更好地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探索出一套適配的發展模式,就有助于完善國內大循環機制,從而影響國際大循環。
綜上可知,甘肅省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機遇與發展潛力在于著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普惠金融背景下對金融領域的發展。本文將對這兩個方向進行分析,并給出相關建議。
3.1.1 甘肅省高新技術產業現狀
從政策角度分析,蘭州、白銀位于黃河上游,在西部工業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其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位置。根據政策規劃,蘭州承擔了西部地區航天技術、新興材料和新能源的研發重任,雖然西北地區遠離沿海,不能享受進出口貿易紅利,但正因其身居內陸,有大片的戈壁和沙漠,為大型工業和航天技術研發與實驗創造了天然的有利條件??萍疾吭?014年11月批復藍白科技創新實驗基地,賦能區域協調發展。
從財務角度分析,甘肅省上市公司財務情況資本負債率普遍偏低,且債務融資中外源融資比重大,公司資金成本壓力大,面臨著違約風險及即使償還債務后的破產清算風險。而新批復的藍白試驗區,企業成分大多處于成長期,抗風險能力弱,但又需要具有一定規模且持續的資金投入的高新技術企業。所以,高新試驗區的企業面臨著尋找融資新途徑、減少違約風險、防范破產清算風險的局面。
3.1.2 小結
高新技術產業是一種知識+技術密集型;員工成分組成中研發人員比重大;員工文化、技術水平高;資源、能量有效利用率高;更新換代快、附加值高;研發投入資金大;工業增長率高的產業。甘肅省更應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將其視為重點發展產業,賦能發展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高新技術產業孵化的核心區域,吸引經濟帶沿線地區投資資金,推進產業聯動。但是,高新技術產業也是一種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的行業,要想在甘肅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第一要解決融資難題;第二要解決甘肅省位于西北地區金融服務基礎薄弱的問題。
3.1.3 建議
目前,甘肅省還不具備藍白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園項目融資所需的金融生態環境和相關政策支持。甘肅省可以通過政策支持,對該區域的金融機構實行優惠稅率,吸引有能力的風險投資機構在藍白高新技術產業園進行投資。然而,我國優質風投資本對甘肅省企業關注較少,企業融資主要靠政府撥款支持,這就遏制了區域企業發展的良性競爭。
此外,甘肅省在積極尋找風投資本的同時,也要繼續健全擔保體系。甘肅省經濟體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信用擔保體系發展離國內平均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相關人才資源的缺乏等,都對金融機構擔保能力的強弱有很大影響。
上一次來看樟樹是春天。很多鳥站在枝上,唧唧喳喳,雖然沒有聽懂,但它們的樣子分明有一種按捺不住的歡喜,往來穿梭,飛去又飛來,似乎在做某種我們人類無法參與的游戲。現在,只剩寥寥數只,它們謹言慎行,偶爾念短促的句子,然后如子彈一般射向天空。
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l)積極拓寬渠道,擴大擔保資本規模。甘肅省要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可以在財政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專項財政撥款來實現。但僅僅通過政策補償的方式還遠遠不夠,還可以通過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專項平臺、整合區域內高新技術企業、鼓勵企業在平臺上傳企業信息來吸引對該產業感興趣的投資方,鼓勵企業在平臺上直接與投資方對接,同時專項平臺的建立有助于企業間的良性競爭。
(2)運用科技+金融進行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創新。甘肅省銀行類金融機構可以針對高新技術企業自身特點及融資特點,將研發專利與信貸業務相結合,用專利作為抵押品融通資金。此外,鼓勵藍白高新區企業進行股權融資,在保證企業控制權的情況下,出讓部分股權,引進資金力量雄厚的股東。在解決企業融資問題的同時,將自身利益與新股東的權益捆綁,為企業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目前,可以提供專利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還是少數,甘肅省可以劃撥專項資金來支持區域銀行類金融機構專門進行此類業務,助力甘肅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3.2.1 “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數字化程度是數字普惠性融資潛力的保證,可以促進普惠性融資的發展,降低成本。西部地區在如何改善低收入居民和中小微企業對金融服務的獲取度、推進金融服務的使用度上,還面臨一些難題。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甘肅、青海、新疆三個區域的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受區域所在、金融發展不健全等影響,低于全國普惠金融發展的平均水平。云南、廣西、內蒙古在部分年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總體發展態勢良好。
在國內大循環背景下,農村地區的發展是亟需補全的短板,在普惠金融領域,農村地區的發展仍是亟須解決的問題。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區域普惠金融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區集中在西藏、青海、甘肅等地區,這是由于低收入群體和農民的征信信息不完善,再加上土地、農業房地產等估值體系不完善,所以兩者天然受到金融排斥效應的影響。雖然數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上難題,但農村居民征信信息數據庫不完善,仍是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生態環境上的難題。
3.2.2 建議
甘肅省毗連陜西省,西部地區唯一的自由貿易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在政策支持下,陜西西安的數字普惠金融從廣度、深度兩個方面得到良好發展。甘肅蘭州作為黃河中上游唯一的省會城市,位于隴海-蘭新鐵路核心位置,在交通和倉儲物流方面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可以運用蘭州交通運輸樞紐的地域優勢,結合西安自由貿易區的西部金融中心優勢,融通西北五區,打通國內大循環。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陜西、重慶、四川的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對普惠金融的使用頻率還可繼續提高,普惠金融在這幾個地區的縱向發展也有待提高。金融服務的有效建立,決定于征信系統的完善、大數據平臺的搭建及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所以,建立一個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態環境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前提。
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l)緊抓基礎設施建設??上韧七M數字普惠金融技術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幾個省會城市的應用,率先推進普惠金融在幾個省會城市的縱向發展。積極對傳統金融服務進行創新,推進這些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但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在西藏、青海、寧夏等網絡通信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地區建設數字普惠金融配套的基礎設施,從而達到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的目的。
為了更好地推進普惠金融的數字化程度,對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要緊抓,早日完善數字普惠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就能早日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的使用廣度。甘肅省及其鄰近的在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區域可以聯合起來,搭建區域信息網絡,在政策的支持下,批量購買數字設備,連接起區域間的數字通道。
(2)整合五大征信系統。目前,我國的五大征信系統為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阿里系的芝麻信用、騰訊系的騰訊征信、前海征信和鵬元征信五大體系。其中,央行的征信數據庫數據維度與口徑較為單一,比較缺乏多元生活化的信用信息。而阿里系的芝麻信用背靠我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多元生活化信用信息豐富,但其收錄的銀行類信用信息匱乏。其他幾個征信數據庫的數據收錄也各有特色。
由于西部部分地區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活動相較其他地區不活躍,互聯網上的大數據信用信息落后,因此政府必須帶頭改善與生活相關的信用信息。同時,甘肅應通過技術手段建立一個融合五大征信數據庫的整合型數據庫,利用區塊鏈技術消除數據壁壘,整合多元信用數據并實現市縣域間的共享,結合適配的政策實施、完善普惠金融領域的監管體系與法規規范,營造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態環境,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的縱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