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軍
(青島微時代咨詢工作室)
在2022 上半年,生豬飼料價格持續攀升,但豬價卻一路走低,養殖戶的壓力倍增,甚至出現了用豬苗兌現飼料的無奈之舉。隨著4 月底豬價拐點來臨,養殖利潤已進入盈利階段。
從全國出欄均價數據來看,3 月底價格較1月高點下跌了近23%,得益于生豬供給端進入邊際下降階段,4 月中旬以來,豬價強勢反彈近30%,受到全國多地疫情復發及廣東省調運政策影響,反彈速度及幅度超出預期市場,此外養殖戶的二次育肥需求也給予豬價以支撐。那么2022 年下半年的豬價將何去何從?
目前而言,生豬市場已進入下一輪周期的趨勢性上漲行情內。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5月底,能繁母豬已累計去化9 個點,其中5 月份環比增加0.35%。雖然各方數據顯示能繁母豬的變化幅度各有差異,但從每月的變動方向及幅度變窄情況來看,母豬去化階段告一段落。按照豬周期3-4 年一輪規律,隨著母豬去化結束、出欄壓力邊際減弱、價格持續反彈及養殖利潤由虧轉盈等表現均支撐生豬市場進入下一個周期拐點。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生豬出欄量已經恢復到2017、2018 年水平,第三方監測數據顯示4 月出欄量已進入下降通道,預計我國二季度出欄量較一季度有明顯下降。就出欄量而言,三季度仍將大概率處于下降供給階段,在此期間豬價或將易漲難跌。考慮到2022 年母豬生產效率同比明顯提升,不排除四季度出欄量再度反彈的可能。
由于在這一輪周期中,豬價高點接近翻倍,規模養殖企業在2008 年之后進入大規模快速擴張階段。在周期轉向后,部分規模企業仍然維持高資本支出用于新建豬舍等固定資產,從而擴大養殖產能。隨著規模企業的逆勢擴張,市場占有率和定價權提升。
非洲豬瘟以來,南方地區產能超預期恢復,雖然2021 年下半年進入母豬淘汰的趨勢性下滑階段,但南方母豬下降幅度較北方仍然有限,去年北方地區消費帶動了當地一批淘汰,因此南北地區產能差異明顯縮小,兩者價差縮小到1 元/公斤以內。于是大連商品交易所基于各地產能變化對部分交割地區升貼水做出調整。2022 年4月大商所確認新設四川、河北、內蒙古以及湖南四個省份交割庫,5 月后,大商所再次公告,針對19 省交割地升貼水進行調整(其中7 個省升水,12 個省貼水),并于LH2305 開始實施。其中對生豬產能增幅較大的川渝、湘贛等地區升貼水調整幅度較大。
從調運角度來看,基于防疫目的,各地方政府調整了生豬調運政策,區域間的調運已沒有那么流暢。受到4 月13 日廣東屠宰用生豬調運政策影響,廣東地區豬價帶頭領漲。隨著其他省份點對點對廣東供應生豬,在調運渠道重新打通后,廣東與其他地區的價差收窄。
自2022 年以來,仔豬漲幅顯著高于二元后備母豬價格漲幅,近2 個月為了在1-2 個月內進行仔豬銷售,出現了散戶采購懷孕母豬或100 公斤后備母豬的投機性行為,這都屬于豬價上漲且不確定漲幅之下催生的行為。
隨著中小養殖戶和散戶數量的減少,生豬市場規模化提升,養殖場留苗自用比例大幅提升,對種豬場銷售母豬產生利空,這些都導致二元母豬銷量沒有回到正常年份基數。從環比來看母豬補欄趨勢,上半年母豬銷量有所提升,但上升幅度有限,但市場種豬存量充裕,采購量的下降,還是促使了銷量跨期較少的事實,年內MSY 繼續改善,因此2023 年國內供給并不會出現問題。
上半年的淘汰中也伴隨著少量補欄行為,那么下半年去化還會繼續嗎?這是很多投資者關心的問題,育肥出欄的虧損及仔豬價格的回落都是造成母豬淘汰加快的催化劑。隨著淘、補欄速度的趨于穩定,豬價的上漲以及種苗售價在成本線之上均不支持繼續有效去化,預計近幾個月內能繁母豬以穩定為主。此外,基于規模化企業的擴張速度的不斷兌現,從供給角度來看也不支持2023 年豬價突破歷史級別的高點而大幅上漲。
自從4 月份生豬漲價以來,前期是南方地區帶動北方地區,導火索是廣東省實施的調運禁令,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疫情爆發加速了四川、湖南等產銷區向外調運,價格維持強勢,后期是北方市場價格補漲,南北價差逐漸收窄,出欄體重明顯反彈。
一般而言,出欄體重基數的增加來自于二次育肥、主動壓欄、被動壓欄等三個方面。預計下半年基數以震蕩為主。毛豬價格的抬升也提高了養殖戶采購的成本,影響了二次育肥的積極性,三季度作為豬病高發期及消費偏好也不適合過度壓欄,因此年內的重點還是在于四季度的季節性壓欄風險。四季度尤其是12 月是加速出欄的高發期,在10-12 月出欄均重系數一般較高。
在上半年豬價低迷時期,屠宰端通過增加凍品入庫給予豬價以支撐,下半年屠宰端主動入庫做凍品的積極性不高,豬肉的走向將較為真實地反映當前的市場豬肉需求,但我們仍然要關注四季度旺季凍品順勢出庫的影響。
在這輪周期中,包括飼料、防疫支出、動保等養殖成本提高了豬價的中樞,當前豬價已經步入上升周期,四季度作為傳統消費旺季,成本的變化有助于提高下半年豬價的估值下限,預計下半年自繁自養現金成本在16 元/公斤左右,外購仔豬育肥現金成本將提高到18 元/公斤左右。
豆粕方面,上半年受南美大豆干旱及俄烏沖突影響,CBOT 大豆價格連續上漲,豆粕現貨價格水漲船高。但從中長線看,預計美豆新年度大豆期末庫存增加,良好的大豆收益促使巴西繼續擴種,大豆價格仍有下探空間,豆粕現貨價格回升到高點的可能性并不大,此外要關注三季度美國大豆產區的天氣情況。玉米方面,自2020 年以來,國內玉米現貨進入去庫存階段,玉米價格高位震蕩,考慮到國內能量飼料存在缺口,及儲備量下降,通過轉基因玉米彌補缺口的面積及單產有限,因而未來中長期玉米的關鍵點在于進口,關注國際玉米主產國的產量情況。
豬價的影響最終要體現在豬價上,終端消費的變化也會通過豬價再度傳到生豬需求端,進而影響豬價的再定價,因此我們還要關注豬肉消費的邊際變化。
較高的豬價會導致豬肉消費減量,同時替代效應也會帶動豬肉消費結構的調整。前者會促使豬價中樞回調而有所削弱,后者卻具有持久性。從冷鮮肉對鮮銷肉的替代,進口凍肉到國產凍肉的替代,到牛、羊、禽肉對豬肉的替代,都是具有粘性的,尤其是其他肉類對豬肉的替代,進口凍肉對國產凍肉的替代會隨著進口利潤的下降而減弱,在季節性旺季和受疫情影響的階段冷鮮肉對鮮銷肉的替代會有所加強。
從需求彈性上看,預計下半年各地的疫情政策會以保守為主,因此外出就餐、團隊消費等非家庭消費給予價格的支撐力度較弱,不過旺季支撐依然存在,尤其是四季度腌臘、灌香腸的需求,關注供給端是否出現結構性缺口。
在處于多雨、高溫的當下,應多關注各地雨水洪澇及氣溫變化對豬周期波動的影響,短期的降雨天氣會增加屠宰端收購的難度,貨運流通也可能會出現問題,從而增加生豬的體重,運輸正常后豬價上漲的空間又會受到抑制。如果天氣出現極端情況導致豬病蔓延,就需要關注疫情防控的效果。對于下半年的生豬產業政策,不同部門反復強調穩字優先,當然各地區也可以通過環保政策的壓力來調節產能的變動,關注政策面有無變動趨勢。
綜合來看,伴隨著生豬現貨價格的上漲,市場做多的情緒逐漸濃烈并在期貨盤面上釋放,從漲勢來看,生豬供給的減少已經基本覆蓋了消費淡季帶來的利空,預計在基本面及情緒支撐下,今年下半年生豬期現貨價格易漲難跌,操作上近月合約逢低回調買入但謹慎看待高點,如果現貨價格上漲不及預期,那么現價對于盤面和基差的支撐力度或會減弱。
對于2023 年上半年合約,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母豬配種數及各類生產指標,預計明年3 月、5 月市場出欄不會比2022 年下半年減少,加之處于消費淡季,逢高位或者在三季度末產仔數據公布后伺機做空,當然疫病將是最大的變量,關注雨季及夏季豬病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