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新媒體視域下的文創產品設計探索
李楠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山西 晉中,030619)
探索新媒體時代對文創產品的影響與發展指引,找尋有效的實踐創新路徑。新媒體環境下的文化資源與產業結合成為趨勢,想要滿足這一背景下大眾更高的審美需求,必須找到合適的文創產品設計方向。首先,從時代發展趨勢出發,引出新媒體的發展現狀,總結其在價值、影響等層面的諸多特點,并從新媒體與文創產品的融合中挖掘其中的諸多問題;然后,以這些為基礎,客觀論證融合繁榮的可行性;最后,分別列舉了創新多元、實用交互、人文審美等層面的設計嘗試,總結其有效的發展路徑。文創產品設計應立足當下,在新媒體的驅動下探索更新的發展方向,以更加新穎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式,打造符合時代特點、有著突出創新性和豐富內涵的現代文創產品。
新媒體;文創產品;推陳出新
文化產業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逐漸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所以相關的發展要求也呈現出不斷提高的態勢。這使文創產品面臨更高難度的挑戰,除了從美感出發,找尋設計的突破口外,還應從文化傳承和大眾審美著手,結合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更廣層面的創新與豐富[1]。這就必須關注新媒體的現實意義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媒體在原創性、可持續性等方面有著突出表現,極大地影響了人、社會、自然等層面的相互關聯,并不斷創造著創新力和效率。于是,將新媒體滲透于文創產品設計成為必然,但現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直接印制圖案的做法毫無新意,或者所創造的形式缺乏文化內涵和審美特點,仍長期停留在簡單的模仿、復制層面。由此不難發現,新媒體與文創產品的關聯并沒有發揮好新媒介的特殊優勢,產品多元化發展還有待進一步開發。所以,新媒體背景下的文創產品設計方向與路徑是有待人們不斷進行實踐嘗試和創新的。下文是對這方面發展方向的具體探索。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文創產業與新媒體逐漸結合,給了文創產品設計以更多的可能性,也有了更加先進的文化理念和設計思維的支撐,加之先進的技術手段,文創產品在設計上優勢明顯[2]。它主要表現在傳播優勢、品牌優勢和文化傳承優勢上。
新媒體的傳播優勢體現在文創設計中同樣十分明顯,這一點得益于新媒體社交的便捷性,一般人們在欣賞和使用文創產品時,總是樂于對其進行分享,而這就是一種傳播認同,在這樣的分享過程中,文創產品的特點和優勢及價值便能更加充分而自然地展現出來,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分享[3]。尤其我國的文化習俗和地域氣候各有不同,借助新媒體可以將這些獨特的風土人情進行聯系,造就更加強大的傳播優勢,這對增強文創產品的影響力是十分有利的。
文創產品存在一定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其價值不僅表現在功能上,還有賴于對品牌的打磨、沉淀,以便更加理想地記錄文化和創意[4]。所以,未來的文創產品設計必須在品牌建設上下功夫,建立產品與消費者的紐帶,打造擁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創產品品牌[5]。新媒體與文創產品的融合,無疑給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支持,其讓文創產品的品牌傳播更具好感度和快捷感,也為品牌的進一步升級創造了條件,是未來值得推廣的理念和手段。
一直以來,不同的文化之間總是有著一定的距離,需要借助一定的碰撞與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傳承與發展[6]。對于文創產品,其所承載的文化符號有待人們更好地進行感知和認識,以便深刻理解其內在的蘊含,從而更好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7]。新媒體的加入,給了文創產品設計以文化傳承的優勢,使文創產品設計可以從更深層次進行挖掘,將文化符號與深刻內涵以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形式呈現出來,并以更加直觀和獨特的外在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在審視、使用甚至品評中也可以極大地提高人們的文化歸屬感。
新媒體影響下的文創產品設計不僅促使產品不斷豐富升級,還給消費者帶來了感官上和精神上的關照與關懷,讓其在欣賞文創產品時擁有了更多的觀看視角,也有效促成了文創產品的傳播[8]。綜合來看,從多元精品、互動體驗到個性審美,每一個層面的創新嘗試都有著可圈可點之處,也具備深入探究的必要。
在新媒體的影響下,文創產品設計開始在多元方向快速發展,結合高新技術,還開始了精品化設計路線的嘗試[9]。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新媒體促使人們在審美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表現在文創產品設計上則同樣是更多的創新要求,尤其在文化多元傳播的同時,文創產品的發展更要實現多元化,以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新媒體環境下,各種西方文化和相關的產品涌入進來,這時從精品化思維中找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加以應用,有利于文創產品發揮喚醒人們文化保護意識的潛力,迎來文創產品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以多元化的視角審視,文創產品可以從類型上加以豐富。以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設計為例,既可以從較實用的辦公文具、家具家居、文玩、玩具、服裝首飾等種類找到靈感的契合點,又可以在允許的條件下進行高相似度的典藏復制品的開發,如以縮放等形式進行制作,還可以結合相關出版制品進行設計制作。凡此種種,都需要在實用性和藝術性中找到合理的平衡點,不斷擴大影響力。
從精品化設計思路分析,文創產品的設計制作應從固有的設計思維和方式中實現突破,避免一味重復和復制的不科學思路,真正從當前的流行和熱點出發,而又不盲目迎合,重要的是將藝術性延展在功能性中,讓兩者巧妙結合并借助藝術化的設計手法實現個性化的形式展現,以精品成就未來[10]。借助數字媒介,“口袋書”文創產品得以開發,讓數字閱讀出版成為新模式。設計者以超鏈接的形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先進文化內容以串聯搜索、關聯激活等手段進行開發設計,給了讀者極大的便利,只需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欣賞到圖文聲畫并茂的內容,從大眾化的傳統形式一躍成為精品設計,提升了文創產品的現實境界,讓其也擁有了更大的影響力。
在新媒體的作用下,設計師可以通過更多的信息渠道來獲取消費者的反饋。鑒于用戶體驗的突出性,設計師可以從文創產品的商品屬性和文化屬性出發,始終圍繞用戶體驗展開設計探討,并結合用戶的使用意見進行創意設計[11]。由此,更加實用同時具備較強的交互設計,成為發展趨勢。
在實用性上,設計師要積極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要。比如,人們對文創產品的產生過程總是充滿好奇,想要對此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對其實用性有著一定的要求,要能夠滿足實際需要和文化審美需要[12]。所以,設計師要懂得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將這些需求的滿足變得更加便捷直觀和藝術化。另外,在交互性的實現上,設計師要懂得利用信息的可視化優點,對文創產品的各個細節要素如文字、圖形和造型等以更加視覺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將整體設計得更加立體化,在極強的時代性和直觀化的呈現中實現文創產品與受眾的交互,帶來全方位的互動體驗,從而刺激受眾的購買欲望。
比如,博物館文創產品推出的AR明信片,這樣的文創產品設計與新媒體技術緊密結合,用戶只需要下載相關的App,就能實現互聯,并從手機上直觀地觀看博物館的立體模型[13]。這種形式突破了傳統的文創明信片紀念品的固有呈現方式,很好地引起了人們的參與熱情,在感官互動中感受到了文創產品的魅力。另外,還有VR電影等形式的技術手段與文創產品相互融合,都是促成交互的有效嘗試,見圖1。

圖1 AR明信片
新媒體的使用在多個層面影響著現實中人們的審美認知,其不僅在實效性上得以提升,還在普遍性、廣泛性上有著突出的表現,所以它在諸多方面都表現了對文創產品設計的催動作用,人文氣息和個性化審美正是這一層面的代表性存在[14]。也就是說,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受眾的心理需求的異同點,找到一種普遍性的審美,讓人文性和審美性得到更大范圍的藝術呈現,以關照受眾的心理需求,提高產品的價值。
在人文性的關注上,設計師要以直接或間接的形式去更好地滿足受眾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包括其性能、構造和色彩、肌理。在審美追求上,設計師要有更高的追求,嘗試將受眾作為審美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創造者,尤其在新媒體的作用下,設計師必須在具體的審美設計中,從地域文化特色著手,借助這種獨特的美的形式與內涵與新媒體技術手段的強強聯合,創造出個性化的設計,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的審美需求[15]。比如,在文創鞋品為表現形式的系列化設計中,設計師就可以結合不同地域的地形特點進行鞋底紋路的設計,以印跡化的城市符號進行一種人文關注和審美關照,突出文創產品的獨特內涵與個性表現,促就更加廣泛、有效的傳播效果。
新媒體讓文創產品的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空間更廣闊,也讓其受眾獲得了更加舒適的視角體驗和更加緊密的互動體驗,給了文創產業以更多的發展可能。從當前的發展現實看,新媒體正促使文創產品更加凸顯特色,設計師也有了更加靈活的設計選擇和嘗試,并借助新媒體所帶來的傳播優勢、品牌優勢和對文化的傳承優勢,讓文創產品設計能夠在多元精品、實用交互和人文審美等層面得到了各種各樣有效的藝術嘗試,而這樣創作出來的文創產品通常是符合時代發展、滿足大眾需求和豐富自身特色的典型代表。鑒于一直以來文創產品設計中的短板和不足之處,人們在未來必須對新媒體這種有效的手段進行科學應用,將其所具備的各種優勢為我所用,結合各種設計思維與文創產品融合,以更加先進、更加優秀、更加出新的文創產品形式促進文創產業在新媒體視域下的藝術升級和長遠發展。
[1] 龍思宇, 楚磊. 新媒體環境下的文創產品設計審美發展方向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 2020(3): 174.
LONG Si-yu, CHU Lei. Research on the Aesthetic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Wenchuang Product Design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J]. 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2020(3): 174.
[2] 侯可新. 新媒體環境下文創產品設計審美趨勢研究[J]. 藝術科技, 2019, 32(7): 193.
HOU Ke-xin. Research on Aesthetic Trend of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J].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32(7): 193.
[3] 張蕾蕾. 從全媒體語境維度看文創產品的感官傳播[J]. 新媒體研究, 2019, 5(5): 141-142.
ZHANG Lei-lei. Sensory Communic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l-MediaContext[J]. New Media Research, 2019, 5(5): 141- 142.
[4] 漆菁夫, 漆小平. 新媒體環境下文創產品開發與設計研究[J]. 傳媒論壇, 2019, 2(5): 161-162.
QI Jing-fu, QI Xiao-ping.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Creative Products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J]. Media Forum, 2019, 2(5): 161-162.
[5] 李雪, 沈雷. 服裝品牌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營銷策略研究[J]. 絲綢, 2020, 57(10): 65-70.
LI Xue, SHEN Lei. Research on Marketing Strategy of Clothing Brand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J]. Silk, 2020, 57(10): 65-70.
[6] 湯懿, 解亮. 新媒體環境下文創產品設計趨勢探究[J]. 學園, 2017(16): 138.
TANG Yi, XIE Liang. Research on the Trend of Creating Product Desig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J]. Academy, 2017(16): 138.
[7] 谷夢恩,范偉. 湖南花瑤挑花文創產品的設計創新[J]. 絲綢, 2021, 58(7): 122-126.
GU Meng-si, FAN Wei. Design Innovation of Hunan Huayao Cross-stitch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J]. Silk, 2021, 58(7): 122-126.
[8] 薛果, 吳文琪. 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的信息化創新[J].藝術科技, 2019, 32(4): 187.
XUE Guo, WU Wen-qi. Information Innovation of Tourism
Creative Product Design[J].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32(4): 187.
[9] 胡夢雪. 國外文化創意旅游產業發展的研究綜述[J]. 特區經濟, 2016(2): 134-135.
HU Meng-xue. 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Cultural and Creative Tourism Industry[J]. Special Zone Economy, 2016(2): 134-135.
[10] 樊幸, 張道海. 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究[J]. 包裝世界, 2016(3): 110-111.
FAN Xing, ZHANG Dao-hai. On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J]. Packaging World, 2016(3): 110-111.
[11] 許余燕. 新媒體環境下文創產品設計的審美趨勢研究[J].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9(12): 65.
XU Yu-yan. Aesthetic Trend of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J]. Literary Life·Literary Theory, 2019(12): 65.
[12] 姬文瑞, 李靜. 數字印刷技術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上的應用[J]. 設計, 2019, 32(7): 15-17.
JI Wen-rui, LI Jing.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Art Design Teaching Mode Reform Take the Example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Major[J]. Design, 2019, 32(7): 15-17.
[13] 唐詩瑤, 劉笑男. 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與新媒體營銷策略研究——以大連市旅順博物館為例[J]. 現代營銷(下旬刊), 2019(1): 72-73.
TANG Shi-yao, LIU Xiao-nan.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 New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Taking Dalian Lushun Museum as an Example[J]. Marketing Management Review, 2019(1): 72-73.
[14] 冉彬, 杜月婷. 新媒介為文創產品開發帶來的機遇研究[J]. 包裝工程, 2018, 39(12): 176-179.
RAN Bin, DU Yue-t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y New Media[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12): 176-179.
[15] 何雙百, 劉樟民. 新媒體時代視覺文化的審美轉型[J]. 新聞知識, 2015(6): 12-13.
HE Shuang-bai, LIU Zhang-min. Aesthetic Transformation of Visual Culture in the New Media Era[J]. News Research, 2015(6): 12-13.
Explor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LI Nan
(Shanx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Jinzhong 030619, China)
The work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development guidance of new media era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 find an effectiv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path.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ndustrie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trend. To meet the higher aesthetic needs of the public in this background,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the appropriate design direc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this work,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new media was introduce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value, influence, etc. were summarized. Many problems were gotten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new media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en, on this basi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fusion of prosperity was proved objectively. Finally, design attempts of diversified innovation, practical interaction, humanistic aesthetics, etc., were listed and their effective development paths were summarized.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plor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driven by new media, and create moder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with outstanding innovation and rich connotation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ith more novel design concepts and design methods.
new media;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reform and innovation
TB472
A
1001-3563(2022)24-0302-04
10.19554/j.cnki.1001-3563.2022.24.035
2022–07–16
山西省社科聯重點課題研究項目(SSKLZDKT2020127)
李楠(1980—),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美術學。
責任編輯: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