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英
以駕駛員為導向的汽車人機界面識別系統研究
張建英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宜賓 644000)
隨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現代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汽車運輸管理領域的創新發展和廣泛應用,車身內部空間、人機交互界面、操作處理方式和交互處理正在不斷發生改革。為了探索研究現階段智能汽車的發展趨勢,深入了解汽車界面識別系統的模式和技術進步,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系統分析了當前市場背景下,智能駕駛汽車人機界面識別系統多模式的體現形式。從人機交互的角度出發,以BMW汽車案例為主,通過以駕駛員為導向,進行智能汽車儀式感設計研究分析,重點闡述藍牙技術、汽車界面顯示設備、數字智能化、智能控制系統、共享技術、情感交互六個領域在駕駛系統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剖析互聯網時代現階段智能汽車統籌發展,深入研究汽車界面識別系統在人機領域的實際應用。結合學術界和汽車產業市場,分析智能汽車界面識別系統的能力和技術的重要性,以及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智能汽車發展的趨勢。指出提升汽車識別界面的技術水平是當前國內智能汽車廠商和信息技術服務公司的發展重點,提升汽車內飾的用戶體驗以激發消費潛力,拓寬消費市場是未來汽車人機交互的發展重點。
駕駛員;汽車人機交互;汽車界面識別系統
由于智能駕駛汽車自控內部機構設計的簡化,可以釋放大量的空間壓力。人機交互的設計能夠根據不同用戶的不同場景,實現量身定制的系統優化。在未來的智能時代,汽車的關鍵組成部分正在逐步數字化、智能化,基于目前我國智能汽車的人機交互將成為利用多種電信渠道與各種計算機進行通信的多種人機交互方式,適應以人為中心的人機自然交互設計標準[1](在正常情況下,觸覺、語音、手勢、面部、視覺、體感等交互方式可以實現全方位的人機交互)。
在互聯網服務的大背景下,汽車人機界面識別系統設計已成為國內外各大汽車企業及科技公司的關注重點。
在過去,汽車一直被當成是一種出行工具而存在,具備很強的工具屬性,當汽車作為一款工具時,人們關注的是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等,而當智能汽車的概念出現后,隨著5G的出現,車聯網[2]成為可能,這要求人們需要重新去定義汽車設計。如何提升汽車應用的便捷化、智能化、現代化和人性化已成為汽車行業關注的熱點問題。無線通信技術和智能手機為汽車電控平臺智能化和便捷化提供了技術基礎。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汽車駕駛使用中,會更多地需要人與汽車的情感交互,這就要求人們進一步完善“人—車—路—云”相互之間的交互關系。將人、車、路和網絡連接成一個整體,即互聯網服務系統,它不僅可以帶給人們更加方便的生活,也有利于社會的高速發展。
儀式感就是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生活里看似無趣的事情,或者說把看似無趣、平常的事情、操作,進行精心設計。隨著現代化制造技術、工藝的發展和進步,消費者對汽車的差異化、品質化的追求,正在逐步地體現在將來的產品上。因此,駕駛員在駕車時的儀式感體驗代表著消費者對精致生活、與眾不同的風格的追求。汽車的儀式感設計主要體現在人車相對狀態和車輛自身狀態的改變上。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切換駕駛模式,采用不同的油門,能讓駕駛員嘗試到不一樣的感覺。當駕駛員啟動駕駛模式時,車機會自動顯示歡迎語,歡迎語的內容可以自由設置;為車主設計昵稱,在駕駛員開啟車門的那一刻,自動駕駛室屏幕即刻顯示;座椅、后視鏡位置會自動調整為駕駛員的設置;Carplay也會自動連接,播放上次播放的音樂;自動調節駕駛員專屬的車機設置(空調、音響調校、氛圍燈、快捷鍵等)。將炫酷、科技融入汽車界面設計中,對現有汽車的狀態進行改變。這些部件通過先進技術的融入,構筑視覺的時尚感,從而為駕駛員營造滿滿的儀式感。
不同品牌的車有著不一樣的儀式感設計,比如,BMW汽車更注重體驗和“以客戶為中心”的參與感(見圖1),實施“用數據賦能”和“打造適應數字化進程的組織”的數字化戰略[2],打造以駕駛員為導向的多樣化用戶與品牌互動渠道,利用現代化的數字化技術向BMW駕駛員、BMW的粉絲們提供在線選車、在線服務、社交溝通等體驗,運用創新成果為客戶創造價值。全德汽車俱樂部(Allgemeiner Deutscher Automobil-Club e. V.,ADAC)[3]對2021年汽車測試的成績顯示,BMW iX3在中國市場銷量超過2.1萬臺,新BMW iX3憑借強大交互體驗,豪華氛圍感,獨特電動駕趣,卓越駕乘舒適感,自動駕駛輔助、同級安全標桿的設計,全球領先的生產實力,獲得了豪華品牌純電動車型銷量冠軍,德國ADAC測試最佳冠軍,充分體現了當代消費者對現代豪華的追求。

圖1 BMW 車內自動顯示歡迎語言
BMW新7系的三種儀式感(見圖2)。天使之翼迎賓光毯是標配,通過不同位置的光源,當用戶進出車輛時,車門旁邊的區域會被燈光照亮,并形成光毯般的效果。經車輛解鎖或車門打開的激發條件,這對由燈光投射出的虛擬翅膀,在夜幕中常常給車主一種走紅地毯般的體驗感,讓每位車主在夜晚進出車輛時賞心悅目。天使眼大燈設計是BMW新7系的亮點,當駕駛員剛到家準備熄火下車時,將轉向燈撥桿朝外推一下,此時就激活了回家照明功能,天使眼大燈會點亮一段時間目送著駕駛員回家。寶馬獨有的酒廊式星空LED全景天窗具有現代科技感,一個可變透光度的LED全景天窗,在晚上,全景天窗會亮起無數個小燈,就像看到天上的星星一樣,充滿浪漫的氣息。

圖2 BMW7三種儀式感設計體現
在智能汽車的未來市場領域中,汽車的儀式感設計不僅涉及無線的通訊領域,還會影響人機交互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汽車互聯網服務系統在這個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
通過趨勢聚類歸納的方式,分別從智能汽車藍牙技術的搭載、數字智能化、共享技術以及控制能力、人機情感交互方面進行了歸納,并最終形成了以下六大趨勢方向。
目前汽車市場領域方面,最為流行的電子車載系統是娛樂系統和導航系統為一體的形式,而一般情況下,藍牙娛樂系統還可以進一步搭載,為了實現用戶手機和藍牙電話的無線連接,以達到讓用戶使用藍牙接打電話,同時手機中電子地圖和車載導航的相關信息,從而進一步提高出行的安全性。通過接入用戶手機SIM卡的藍牙無線設備,自動登錄到電話運營的網絡、電話服務商、識別手機號碼、手機內部存儲聯系人、用戶ID等個人信息。除此之外,在導航車載的基礎之上,還添加了和智能手機存儲內容交互信息的功能。文字,圖片,音頻等集中一體地在電子系統中展現。汽車智能控制系統在手機應用軟件上的程序主要包括汽車鑰匙檢測、狀態控制、車輛故障檢測和信息顯示與定位等組件。用戶可以遠程啟動汽車、控制汽車鎖開關、車窗升降和車身照明,還可以查看輪胎的胎壓和溫度、電池信息、總行駛里程、車速、室內外溫度和剩余燃油等信息。在GPS定位界面圖中,可以分別顯示當前位置和汽車位置信息。
在未來,智能汽車控制平臺中,手機應用客戶端作為藍牙設備的主站。將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對生活便利的要求。借助藍牙的快捷技術手段實現對手機界面的深度綁定操作,同時提高信息交換的高速傳輸效率,最大可能地增強無線連接的智能和方便快捷的功能,開啟用戶與智能汽車導航和定位的人機交互功能。
在智能汽車控制平臺設計中,從現階段我國發布的眾多車款中,可以看出車內的屏幕越來越大。除了車內的屏幕之外,還可以看到HUD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這種特殊情況的不斷發生,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多樣化顯示設備技術的加速發展,提供給了用戶更多的選擇空間。二是人們對顯示內容和不同維度的需求快速增長,這加速了HUD技術的推進發展。而在過去,人們通常將大屏顯示的視覺目標集中在智能汽車本身的整個屏幕上,這不利于目標的定位顯示。在未來,對于大屏顯示器設計,可以將平面轉向多維的顯示,使屏幕連接場景的功能成為汽車新型的發展趨勢,車內外各異的地理方向和其他介質都非常有可能直接成為這種顯示屏的媒介,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多媒體顯示電子設備的操作系統和新型的信息處理架構,這將逐漸成為未來智能汽車行業的人機交互系統設計的關鍵組成部分。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先生說:“數字化早已滲透到寶馬的研發、制造、車機端數字化體驗以及包含無數接觸點的客戶旅程之中,其核心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創新成果為客戶創造價值[4]。”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在互聯網的大數據時代[5],與汽車出行密切相關的生活應用服務正在得到逐步的完善,汽車作為一個出行的移動空間,不僅是車與車之間的溝通,更涉及車與環境、車與人的交互體驗。
比如,BMW在數字互聯網領域的先進技術,主要體現在現有智能軟件的升級、新功能的上線,車輛已有功能的優化三個方面。全新一代BMW車載短視頻、數字鑰匙,騰訊小場景,大范圍、為駕乘者在旅途中提供更加愉悅、便捷、安全的數字體驗,見圖3。

圖3 BMW數字智能化設計案例
從基于用戶空間體驗的擴展角度來看[6],用戶在智能汽車的使用空間中,仍然可以滿足在家庭和企業辦公室等場地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生活需求,只是無法獲得相對獨立的第三部分空間使用體驗。這些都是基于智能駕駛汽車與車輛周邊物理環境和虛擬環境的實時服務[7],它們也將成為未來幾年智能駕駛汽車的發展趨勢之一。所以本文合理推測,在未來,基于智能商業模式的生活服務模型設計,會成為我國智能家居汽車行業[7]人機用戶界面設計的主要應用方法。圖4是新能源汽車數字工廠新科技的展示,這里的車和人的數字結合,體現了科技給人帶來的震撼效果。

圖4 新能源汽車“數字工廠”
關于汽車數字智能化設計的轉變[8],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未來的數字智能化設計一定不是單一化的形式,而是多方面的融合,并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更加創新和自然的新型方式。
2)關注未來全自動駕駛[9]模式時,仍然會有實體設備來把握方向,但會將實體作為操作基礎,結合科技化的措施,以此實現更加有效簡單的模式更新。
在我國現階段,幾乎所有汽車制造商都在轉型。汽車共享行業日益成熟,共享作為可持續設計的核心理念,具有傳達給用戶的重要信息作用,它已經成為了汽車設計的重要路徑。在當今社會,汽車行業高速發展,衍生出了旅行即服務的服務理念,擁有汽車已經不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能夠及時準確地解決用戶對于汽車的多方面使用需求問題是十分關鍵的。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行業內出現了無人駕駛技術,以及5G中數據粒子的細化技術。這些技術的出現,為汽車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行業保障和技術支持,這種技術和服務相互結合的科技,不僅是用戶的硬性需求,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要條件。上汽集團下的享道出行和環球車享(Evcard)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同時也是服務共享的最佳體現,通過兩方面的結合發展,未來它們必定會作為公眾出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關共享服務或者出行服務,可以有如下關注。
1)利用5G的優勢,無限將數據顆粒細化,更加智能化地分析用戶的要求。在智能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司乘匹配的工作效率。
2)使用新型汽車技術,不斷減少用車的成本,帶給用戶全新的汽車體驗,即讓專車使用的成本降低至公交成本。
現階段,我國智能汽車人機交互發展中的交互設計不僅著眼于屏幕,更著眼于人機。BMW從2015年開始提供手勢控制功能,在2018年推出智能個人助理。BMW自然互動(BMW Natural Interaction)新型交互系統,在2021年推出的iNext電動SUV量產車上首次呈現[8]。駕駛員根據自己的喜好在語音和自己的手勢之間進行選擇。這將意味著控制系統的逐漸成熟,將成為推動未來智能駕駛汽車人機關系發展的重要核心[10],也成為了發展人機關系的重要核心。對于未來的智能駕駛汽車,人機交互將是設計師的核心理念,行業內部人員需要明確汽車控制的重要性,這對人機交互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汽車奪取人的驅動力,機器干擾人等現象層出不窮。汽車的安全問題是判斷控制的核心因素。關于這方面,中國智能汽車人機交互設計師,未來可以有如下關注。
1)控制權無縫切換。
2)一定要把握好絕對度和相對度,尤其是機器出現干擾人的情況時,應采用多種交叉檢查機制。
在2019年的上海車展,人們重點關注汽車的人機交互的趨勢,基礎的交互方式仍然是觸控、語音和手勢。如果交互方式的技術得不到有效的突破,交互的技術創新空間將始終有限。圖5表示的是智能汽車的架構圖,總體包括通信系統,操作系統,感知系統等。

圖5 智能汽車架構
3.6.1 人體感知系統
多通道交互融合是未來交互方式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多通道網絡融合交互的基礎要求就是通信技術的持續發展,隨著技術的發展[9],有關我國現代智能駕駛汽車實現人機多個通道間的融合交互,主要有以下重要角度。
1) 就目前情況來看,多通道的視覺技術發展仍然是多通道人機融合交互的重要基礎,而其他類型的多通道交互將作為實現創新駕駛體驗的核心要素,在汽車的更新換代中依然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2) 語音交互已經逐漸成為現代智能駕駛汽車的重要標配。而手勢交互在此背景下就顯得相對弱勢,由于手勢交互仍然存在系統場景化和適用性差的問題。基于語音交互,目前還普遍存在語音識別的速度較低、準確性差的缺陷,在識別過程中,確定目標唯一性也是十分關鍵的。
3.6.2 生物識別系統
智能汽車的個性化,是我國智能汽車用戶長期以來關注的重要目標,也是未來汽車發展的重大需求[9]。這里的個性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內現在已經出現越來越多、正在實施的個性化選擇,例如消費者買車時,可以自主地選擇顏色、配置等,這是外觀和功能方面的個性化表現。另一方面,人臉識別系統、語音識別系統已經用于汽車智能系統[10],當駕駛員進入駕駛室,啟動汽車開關按鈕時,汽車智能系統可以通過語音或者手勢等識別駕駛員的需求[11],這是更為專業的人機交互系統上的個性化。現階段關于我國專業智能汽車人機交互系統個性化設計中[12],需要著重關注以下角度。
1)大數據網絡時代的智能汽車自動化監控功能的設計,包括駕駛員手勢識別技術[13]、語音識別系統、指紋識別系統、人臉識別系統[14],自動記錄駕駛員專屬的個人信息系統匹配。
2)基于人體生理學和心理學感知,我國智能汽車人機交互用戶界面的自動實時監控個性化,這里主要指對車主或者其他乘客的身體生理學和心理感知狀態信息進行實時自動監控,比如當系統檢測到車主疲勞駕駛時,汽車就會提醒車主采取規避措施,以防出現安全問題。
圖6為生物識別和網絡大數據的智能汽車專屬設置的自動個性化因素,關注駕駛員和乘客的生理心理感知并進行記錄,包括人正常社交服務、移動辦公、娛樂等服務,形成個性化智能識別系統。

圖6 BMW汽車智能生物識別系統分析
3.6.3 高智能情感交互
當下的科技發展局限了人們仍然專注于人與車的互動。但當高智能和情感化成熟都普及時,車與車的互動可能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例如,當兩輛車相遇時,燈會互相打招呼,而不是簡單地閃爍兩次,但燈本身可能是一種情感對象,這種情況其實就類似于現在的許多車載機器人。關于汽車方面的智能情感交互的案例,見圖7。
在智能駕駛的基礎上,未來汽車人機交互設計發展會更加注重用戶與汽車,實現更加人性化[15]的人機互動,不僅是能夠響應駕駛員的指令,還應該配合與用戶間的溝通和協作。在此基礎上,在解決汽車交互體驗設計過程中,只有更多地關注人們內心的情感需求的問題,才能使汽車在真正意義上從機器過渡到有生命的情感伴侶階段[16],成為智能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此種設計趨勢在智能汽車情感交互方面,可以關注以下兩點。
1)知覺和認知能力。這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兩個層次,也是智能情感交互的先決條件。在未來,每輛車都可能標配智能機器人,實現基本的人體感知作用。
2)注重交互——人與車、車與人的互動;外面的行人和汽車;外面的汽車和行人;汽車和汽車等全方位地交互,這是一個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需要把它放到外界大的環境中去著重思考[8]。

圖7 智能情感交互的案例
隨著科學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應運而生。住宅智能系統、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快速發展,各種智能系統和設備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目前許多國家對于智能化領域的研究十分重視,并大力支持和發展這方面的技術,因此對信息智能交互的研究與探索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此外,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能夠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駛數千英里,并且智能汽車還可以執行人類難以執行的高難度任務[17]。
本文的研究,意在揭示和說明互聯網時代我國智能駕駛汽車的應用前景和市場,分析了其中最關鍵和突出的汽車識別界面的技術,同時對于我國可視化科技和人工交互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深入探索,并指出我國智能駕駛汽車界面識別系統即將支撐開啟中國智能駕駛汽車的未來,以期為我國當前及未來的智能汽車設計和研究提供一些啟示和幫助。
[1] 黎蘭平, 郭修遠. 自動駕駛汽車車外人機交互界面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20, 41(2): 57-64.
LI Lan-ping, GUO Xiu-yuan. EHMI Design for Automated Vehicle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2): 57-64.
[2] 劉佳. 寶馬實施數字化戰略領航智能未來[N]. 遼寧日報, 2020-11-02(3).
LIU Jia. BMW Implements Digitization Strategy to Lead Smart Future[N]. Liaoning Daily, 2020-11-02(3).
[3] 胥郁. 基于行業自律組織的省級航空醫療救援協同模式探析[J].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 2018, 6(12): 700-703.
XU Yu. Exploration of Provincial-Level Aviation Medical Rescue Synergy Mode Based on Industry Self- Regulatory Organiz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Disaster Medicine, 2018, 6(12): 700-703.
[4] 王亮. 寶馬全面加快數字化進程[N]. 國際商報, 2020-10-13(1).
WANG Liang. BMW Accelerates the Digitalization Process in an All-round Way[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020-10-13(1).
[5] 電堂. 人機交互: 智能駕駛生態入口[EB/OL]. (2021-06- 01)[2022-04-15].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7083769.
Don. Electricity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lligent Driving Ecological Entrance[EB/OL]. (2021-06-01) [2022-04-15].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7083769.
[6] 殷媛媛. 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趨勢研究[J]. 競爭情報, 2017, 13(5): 51-58.
YIN Yuan-yuan.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J].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2017, 13(5): 51-58.
[7] 劉宗漢, 唐藝.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車載人機交互界面設計研究[J]. 工業工程設計, 2020, 2(2): 134-140.
LIU Zong-han, TANG Yi. Design of Vehicle-Mounte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face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Design, 2020, 2(2): 134-140.
[8] 杜莎. 未來, 智能駕駛艙已來[J]. 汽車與配件, 2019(5): 44-49.
DU Sha. In the Future, the Smart Cockpit Has Come[J]. Automobile & Parts, 2019(5): 44-49.
[9] 楊立. 基于Hadoop的新型公交支付系統的客流量預測研究[D]. 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8.
YANG Li. Research on Passenger Traffic Forecast of New Bus Payment System Based on Hadoop[D]. Har-b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8.
[10] 黎宇科, 劉宇. 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現狀及建議[J]. 汽車與配件, 2016(41): 56-59.
LI Yu-ke, LIU Yu.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uggestions of Intelligent Networked Vehicles in China[J]. Automobile & Parts, 2016(41): 56-59.
[11] 崔明陽, 黃荷葉, 許慶, 等. 智能網聯汽車架構、功能與應用關鍵技術[J].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0001(ApLJNybhrH-9KFRS4dAaWaH8MSCi_eP-SEW1QURvC3UKld9OlLSNcQ==)493-508.
CUI Ming-yang, HUANG He-ye, XU Qing, et al. Sur-vey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ies: Architectures,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001 (ApLJNybhrH-9KFRS4dAaWaH8MSCi_eP-SEW1QURvC3-UKld9OlLSNcQ==)493-508
[12] 吳丹, 孫國燁. 邁向可解釋的交互式人工智能:動因、途徑及研究趨勢[J].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 74(5): 16-28.
WU Dan, SUN Guo-ye. Towards Explainable Interac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tivations, Approaches, and Research Trends[J].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2021, 74(5): 16-28.
[13] 李克強, 戴一凡, 李升波, 等. 智能網聯汽車(ICV)技術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 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 2017, 8(1): 1-14.
LI Ke-qiang, DAI Yi-fan, LI Sheng-bo, et al. State- of-the-Art and Technical Trends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J]. Journal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ergy, 2017, 8(1): 1-14.
[14] 李勇, 牛萬瑩, 孫偉, 等. 汽車空調人機交互界面研究[J]. 制冷與空調, 2018, 18(5): 81-85.
LI Yong, NIU Wan-ying, SUN Wei, et al. Research on Human-Vehicle Interaction of Car Air Conditioning[J].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2018, 18(5): 81-85.
[15] 溫麗. 昆明地鐵公共服務乘客滿意度測評研究[D]. 昆明: 云南大學, 2019.
WEN Li. Research on Passenger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Public Service in Kunming Metro[D]. Kunming: Yunnan University, 2019.
[16] WILLIS C, TAN M S, BAUER H, et al. MDS-370: Treatments and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by 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PSS-R) Scores at the 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 (HCI)[J]. Clinical Lymphoma Myeloma and Leukemia, 2021, 21: S349.
[17] 趙俊欽, 陳偉利, 付帥, 等. 藍牙技術的拓展——以汽車應用為例[J]. 科學技術創新, 2021(20): 195-196.
ZHAO Jun-qin, CHEN Wei-li, FU Shuai, et al. The Ex-pansion of Bluetooth Technology—Taking Automobile Application as an Example[J].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021(20): 195-196.
Driver-oriented Automotiv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Recognition System
ZHANG Jian-ying
(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ichuan Yibin 644000, China)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body,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interface, operation processing mode and interaction processing are undergoing continuous reform with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mobile Internet and moder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The work aim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form of manifestation of multi-modalities of th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recognition system for intelligent cars under the current market background, so as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cars at this stage, deeply understand the mode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he automotive interface recognition system,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ie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with BMW cars as the case, the driver-oriented ceremonial design of intelligent cars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focusing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driving system in six fields: Bluetooth technology, car interface display equipment, digital intelligence,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sharing technology and emotional interaction, analyz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ars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the Internet era, and deeply study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ar interface recognition system in human-machine field. Combining 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market, the importance of the capabilities and technologies of the intelligent car interface recognition system was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cars in the future was explor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level of automotiverecognition interface i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focus of domestic intelligent car manufacturer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mpanies.Improving the user experience of car interiors can stimulate consumption potential, and expanding the consumer market is the development focus of future automotive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driver; automotive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utomotive interface recognition system
TB742
A
1001-3563(2022)24-0378-07
10.19554/j.cnki.1001-3563.2022.24.045
2022–07–22
基于宜賓地區竹工藝品在產品設計中的創新研究(GYSJ18-033);基于情景意識下的智能汽車人機交互設計研究—以“凱翼汽車”為例(21ZRYB-09),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科技創新團隊項目(ybzy21cxtd-05);產學研協同驅動下區域文化創意產品課程教學方法研究(21JGZD-08)
張建英(1978—),女,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產品設計。
責任編輯: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