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華,王 希,胡思宇,程 航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臨床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點,其目的在于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及操作能力,提高基礎理論結合臨床實際的能力及臨床操作質量[1]。由于醫患關系緊張、教學資源相對缺乏、醫學倫理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醫學校院臨床實踐教學質量,在這種情況下,醫學模擬教學應運而生。醫學模擬教學利用各種模擬手段,再現臨床醫學的工作場景,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無風險學習臨床知識和技能的條件與環境[2]。因此,醫學模擬教學在我國的醫學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也是近年來醫學教育研究的重點。為了解模擬教學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研究趨勢及熱點,本文基于CNKI中文數據庫,對于檢索的文獻進行年度發文量、發表期刊、研究機構、作者、高引文獻分析,同時使用VOSviewer文獻計量學軟件對關鍵詞進行可視化分析,直觀展示目前該領域研究現狀、熱點和未來的研究趨勢,為我國醫學模擬教學后續改革與發展提供指導依據。
本文的數據均來源于CNKI,CNKI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數據庫,收錄范圍包括基礎科學、工程科技、農業科技、醫藥衛生科技、信息科技、哲學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經濟與管理科學等學科。檢索策略式為“KY%=(模擬教學+情景模擬+虛擬現實+標準化病人+SP+模擬訓練)and SU%=(醫學生+醫學教育+臨床教學+畢業后教育+規范化培訓+住院醫師+繼續醫學教育)”,檢索時間限定為CNKI建庫以來至2022年2月14日。
將CNKI檢索的數據共4 366篇文獻信息導入Endnote軟件,由兩個研究者同時審核篩選文獻。納入符合研究主題的公開發表的期刊論文,排除會議論文、特色期刊、新聞、學位論文、信息不完整的文獻及重復的文獻,最終納入研究的文獻共3 957篇。利用Excel表格對于年發文量最多的前10位期刊、機構及作者、高引用的文獻進行分析。將相近關鍵詞進行合并,如“SP”“SP病人”合并為“標準化病人”,“情景教學”“情景模擬法”合并為“情景模擬教學”等,然后應用VOSviewer對關鍵詞進行可視化分析。
根據檢索結果按年份發文量繪制柱形圖(見圖1)。首篇關于醫學模擬教學的文獻發表于1993年,該年共發表文獻6篇,之后的10年間,年發文量為5~18篇,2005年發文量為44篇,自此以后發文量顯著增加,2008年及以后每年超過100篇,2015年發表240篇,2018年發表360篇,2019發文量達到最高,共發表了463篇,2019年以后文章數有下降趨勢,2020年412篇,2021年364篇。

圖1 1993—2022年每年發表文章數
統計發表醫學模擬教學文章數量最多的前10名的雜志(見表1)。發表文章最多的雜志是《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共計427篇。《中國繼續醫學教育》《衛生職業教育》及《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位于第2、3及4位,分表文章數分別為264篇、154篇及142篇。《中華醫學教育雜志》共發表125篇。之后為《中國醫學教育技術》(72篇)、《護理學雜志》(31篇)、《基礎醫學教育》(28篇)、《復旦教育論壇》(16篇)及《中華全科醫學》(16篇)。

表1 發表文章量前10的雜志
發表文獻數量前10的機構按排名見表2,依次為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54篇)、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49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48篇)、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6篇)、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6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45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41篇)、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40篇)、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33篇)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33篇)。

表2 發表文章量前10的機構
發表醫學模擬教學相關文章的作者總計是11 249名,其中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王志農發表的文章數量最多,共計發表29篇。發表文章數第2~4位的作者均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其中潘慧共發表文章21篇,趙峻及楊萍各發表12篇。汕頭大學的施楚君及許杰州分別發表11篇及10篇。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馬肖容及李劍鋒皆發表10篇。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李春艷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黃曉明均發表9篇(見表3)。

表3 發表文章量前10的作者
引用次數前10的文章引用次數范圍是84~146次。引用最高的是萬學紅等發表在《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的《現代醫學模擬教學的發展及其對醫學教育的影響》。其次為陳小娟等發表的《情景模擬教學法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被引用132次。引用前10的文獻中有6篇是關于標準化病人在模擬教學中的應用及探索,3篇是關于護理學中模擬教學的應用(見表4)。

表4 被引用次數前10的文章
應用VOSviewer軟件對于關鍵詞進行可視化分析。將關鍵詞的出現次數設置為≥10次,最后統計出168個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標準化病人,其次為醫學教育、情景模擬教學、臨床教學、模擬教學、護理教學、虛擬現實技術、醫學生、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及臨床技能。按關鍵詞出現的時間來分析,最早出現的關鍵詞是醫學教育改革、醫學院校、臨床技能教學、模擬病人、臨床技能考核及電子標準化病人,最近出現的關鍵詞是教學滿意度、3D打印、考核成績、崗位勝任力、微課、翻轉課堂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將這些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共計10類。1類為模擬教學在住院醫師培訓、心肺復蘇、麻醉學方法教學模式中的探討。2類為模擬教學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臨床技能培訓及臨床思維能力方面的應用。3類是各種教學方法在模擬教學中的應用,包括問題為中心的教學(PBL)、案例教學法(CBL)、團隊模式教學法(TBL)等。4類為教學改革與創新,包括學生及教師標準化病人、電子標準化病人、實驗教學、多媒體教學、仿真模擬人等。5類側重于模擬教學在護理教學方面的應用。6類是關于婦產科、兒科、急診等專業的人文關懷及醫患溝通方面的應用。7類為內外科研究生、留學生臨床見習教學效果的評估。8類重點研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9類是關于婦產科學模擬病人改革方面的內容。10類主要探討外科中模擬訓練相關內容。按時間將關鍵詞進行可視化分析,我們發現2、4類是最早出現的,3及8類出現時間比較晚。
統計結果顯示,關于醫學模擬教學的研究文章最早發表于1993年,至2022年間共29年,研究年代跨度較大,發表文章共3 957篇。從1993—2004年這11年是研究的起步階段,每年的發文量較少,并未得到醫學教育界的廣泛重視,自2005年以后,醫學模擬教學的關注度逐漸增加,醫學界對于模擬教學的應用逐漸重視起來,在2017—2019年醫學模擬教學發文量達到了頂峰。2020年后發文量略有下降,可能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臨床實踐教學研究有關。根據統計的年發文量趨勢分析,隨著疫情的控制及常態化,醫學模擬教學的發文量仍將持續增長。
雜志發表相關論文的篇數反映了該雜志對于該領域的重視程度。發表文獻量前10的期刊均為統計源期刊及省部級期刊,為醫學模擬教學的研究提供了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中國高等醫學教育》是發表醫學模擬教學篇數最多的雜志。《中國繼續醫學教育》《衛生職業教育》及《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也是關注醫學模擬教學的三大雜志。發表醫學模擬教學相關文章比較多的醫療機構是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及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發表文章數最多的前10名的醫療機構皆屬于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承擔著醫學生培養的責任,因此相對比較關注醫學模擬教學。
在高引文獻及關鍵詞分析中標準化病人是醫學模擬教學的研究重點。文獻引用次數反映人們的關注程度,引用次數前10的文章多數是關于標準化病人的文章,說明標準化病人關注度較高。另外,在高引文章中包含3篇模擬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提示模擬教學的應用在護理專業亦是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的分析能夠反映出各學科領域的研究重點。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標準化病人是目前研究的重點。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研究標準化病人,使其作為教學媒介進入教學工作以來,在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廣泛的關注。我國自1980年代后期首先在華西醫科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將標準化病人應用于臨床教學[3]。此后,標準化病人在各學科各階段教學中的應用、培養成為我國醫學模擬教學的研究重點[4-8]。
醫學虛擬現實技術是醫學與虛擬現實技術的結合,它為醫護人員創造出這樣一種有強烈現實沉浸感的虛擬環境,加強了醫護人員對知識和實踐的感受,為學生掌握豐富的醫學知識和熟練的實驗技能開拓新的空間[9]。科技的發展推動了醫學技術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SimMan綜合模擬人系統、3D打印在醫學上的應用,推動了醫學教育模擬教學的進步與變革,這些高科技在模擬教學中的應用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我國醫學生畢業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各大醫學院校對于住院醫師的培養更加重視[10]。模擬教學在住院醫師培訓中的應用也是近年及未來的研究重點。同時,我國學者嘗試著各種教學方法與醫學模擬教學相結合的創新,如PBL、CBL及TBL教學法與模擬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11-13],具有良好的研究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