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豪 顏 萱 郭 慧
(1.南京審計大學,江蘇 南京 211815;2.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發展中心,江蘇 南京 210036)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AI 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中心作為信息系統運行的硬件載體,已成為信息化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其重要意義已得到社會公認。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達到314.5萬架,與 2018 年底相比,增長 39%[1],增長勢頭強勁。加快數據中心、5G 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2]是大勢所趨。
為降低運行風險,GB/T 51314—2018《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運行維護標準》明確指出,要定期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運行狀態進行風險分析與評估。本研究參考GB/T 20984—2022《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方法》[3],提出一種基于量化分析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運行風險評估方法,提升風險評估的實際意義,為各級管理部門提供工具和有效參考。
風險評估流程主要分為評估準備、風險識別、風險分析、評估結論4個步驟。
本研究主要將數據中心作為評估對象,評估范圍限定于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評估依據主要有GB/T 20984—2022《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方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指南》[4]和GB/T 31509—2015《信息安全技 術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實施指南》[5]。
識別評估對象的價值、風險發生可能性和預計損失,以此為基礎給出量化賦值。價值包括保密性和重要性,預計損失包括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根據評估對象價值、風險發生可能性和預計損失計算評估對象的風險值。
依據評價準則確定風險等級,給出評估結論。
風險評估工具是風險評估的輔助手段,是保證風險評估結果可信度的一個重要因素,通常基于標準規范、政策性規章、專家經驗和運行數據得來。根據實現方法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3類。
以GB/T 20984—2022、GB/T 50326—2017、GB/T 31509—2015、ISO/IEC27005 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指南》等標準規范為基礎,開發相應的評估工具,完成風險評估。
綜合各種風險分析方法,結合實踐經驗,形成風險評估知識庫,與特定的標準或最佳實踐進行比較,從中找出不符合的地方以完成風險評估。
結合以上2 種評估工具的優點,通過定量分析建立風險計算模型,根據采集信息的輸入,得到評價結果,完成風險評估。
按照GB/T 20984—2022 的評估方法,結合《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指南》,提出風險評估模型,如圖1所示。

圖 風險評估模型
識別評估對象的價值、風險發生可能性和預計損失,建立評估模型,采用相乘法原理[6],風險值計算方法可表示為式(1)。

式中:R 表示風險值;L 表示風險發生可能性;V表示評估對象價值;F 表示預計損失。由模型可知,風險值與風險發生可能性、評估對象價值和預計損失呈正相關。
依據風險評估模型,對風險發生可能性、評估對象價值、預計損失這3個因素進行辨識和賦值。
風險發生可能性L 可以根據行業內風險事故的發生頻率推算得出。綜合GB/T 20984—2022 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指南》中可能性(威脅頻率)的劃分方法,風險發生可能性可以劃分為5 個級別,賦值屬于區間[1,5]中自然數,如表1所示。

表1 風險等級賦值表
當評估對象具有多個風險點(設為n 個)時,評估對象風險發生可能性L≥最大風險點Lmax,此處給出一種風險發生可能性的經驗算法,如式(2)所示。

可得L取值屬于區間[1,10]。
評估對象價值是重要量化因素之一,本研究認為保密性VS和重要性VI應該共同作為評估對象價值的量化指標,故擬將兩者相乘作為評估對象價值的最終值,如式(3)所示。

式中:V取值屬于區間[1,4]中自然數;V可參SS照涉密等級劃分為絕密級(賦值4)、機密級(賦值3)、秘密級(賦值2)和非涉密(賦值1);V 取值屬于I區間[1,3]中自然數,V 可參照數據中心等級劃分I為A級(賦值3)、B級(賦值2)和C級(賦值1)。
評估對象價值等級劃分為4 個級別,賦值表見表2。

表2 評估對象價值等級賦值表
預計損失是重要量化因素之一,本研究認為經濟損失FC和社會影響FI應該共同作為預計損失的量化指標,故擬將兩者相乘作為預計損失的最終值,如式(4)所示。

式中:FC取值屬于區間[1,4]中自然數,FC可參照生產安全事故經濟損失等級劃分為特別重大級(1億元以上經濟損失,賦值4)、重大級(5 000萬~1億元經濟損失,賦值3)、較大級(1 000萬~5 000萬元經濟損失,賦值2)和一般級(1 000萬元以下經濟損失,賦值1);FI取值屬于區間[1,5]中自然數,FI可從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公共利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等方面統籌劃分,本研究擬劃分為5級(社會影響很大,賦值5)、4級(社會影響較大,賦值4)、3級(社會影響中等,賦值3)、2級(社會影響較小,賦值2)和1級(社會影響小,賦值1)。
預計損失等級劃分為5個級別,賦值表見表3。

表3 預計損失等級賦值表
風險計算為綜合考量評估對象的價值、風險發生可能性和預計損失,結合實際情況加以權重分析,最后按照相乘法計算得出量化風險值的過程。由于評估對象價值和預計損失2個因素各有2個影響要素,此處對其進行平方根處理,式(1)可改進為式(5)。

式中:R 表示風險值;L 表示具有 n 個風險點評估對象風險發生的可能性;V 表示評估對象價值;F表示預計損失。由式(5)可計算出風險等級對應劃分表,見表4。

表4 風險等級對應劃分表
此處需要注意,如果將某個特定數據中心作為評估對象,該數據中心的涉密等級和建設等級一般是確定的,即其價值V一般可以認為是固定值。
數據中心運行維護階段主要風險點有物理環境安全風險、系統安全風險、數據安全風險、人員安全風險、運維安全風險等。
本研究以某科研單位建設和運維的數據中心為案例(以下簡稱Y 數據中心),通過系統的調研、考察、咨詢,制定風險評估方案。方案的制定過程聽取了技術專家和專業管理團隊的意見,并參考了華為、浪潮等多家設備集成廠商的標準化機房案例。下面將使用風險評估模型計算其風險值,評定風險等級。
4.2.1 風險點識別。目前,Y 數據中心在物理環境、人防安全、系統安全方面存在風險,其中,以物理環境風險最為嚴重。
4.2.2 評估對象價值V 賦值。按照GB 50174—2017《數據中心設計規范》的技術要求,Y數據中心等級評定為B 級(賦值2),涉密等級為機密級(賦值3)。即Y 數據中心價值V=VS×VI=6,根據表2,價值評定等級為“高”。
4.2.3 風險發生可能性L賦值和預計損失F賦值。針對Y 數據中心的多個風險項目,其風險發生可能性L 可按照式(2)計算,預計損失F 可按照式(4)采用累加方法計算,詳見表5。

表5 Y數據中心風險類別和L-F賦值表

Y 數據中心風險值為98.3,風險等級為4 級,風險識別為“高”,存在較大風險,預計造成較大損失,亟須采取降低風險措施。建議從物理環境、人防安全、系統安全等方面對Y 數據中心進行針對性改造,使其風險等級降低為2級或以下。
量化分析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運行風險,不僅使風險評估的結果更加易于理解,而且提升了風險評估報告的嚴謹性與說服力。本研究立足于數據中心的實際情況,結合GB/T 20984—2022、GB/T 31509—2015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指南》等政策性規章制度,提出了一種新的風險評估思路。在實際應用方面,通過構建Y 數據中心的風險評估計算模型,確定風險等級并最終得出合理性結論,為其后續升級改造方案的制定和改造經費的申請提供了依據,對緩解運維壓力、降低運行風險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