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顏鳳儀
從90年前到現在,這里留下了青年人的青春足跡。未來,來這里解鎖新的“年輕玩法”將成為潮流。
一路民國建筑,兩排法國梧桐,造就了一條五卅路,也承載著幾代蘇州人的成長。90多年前,一群青年毅然決然走上街頭,吶喊、抗爭,投身到反帝愛國斗爭的洪流中;90多年后,新時代的青年在游歷中尋覓先輩的紅色足跡,在逛吃中感受久違的慢生活……
在白墻黑瓦、雕花門樓的同德里,一群青年“演員”參演的“尋聲子城·燃情五卅”紅色劇場,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重現蘇州人民支援五卅運動的場景。在穿越時空的情景劇中,青年們鏗鏘有力的聲音,讓百年五卅路再次煥發青春光彩。
對于蘇州人來說,五卅路具有不一樣的意義,這里記載著一段蘇州的紅色記憶。
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蘇州群眾積極響應,各校師生三千余人在體育場集會示威,舉行烈士追悼會,同時,發起募捐,支援上海人民的斗爭。工人俱樂部發動工人改吃咸菜十天,將省下來的錢接濟上海工人,學生深入蘇州城鄉開展募捐活動,九如巷的張氏四姐妹在五卅路邊進行義演……

“浸入式”情景劇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那個年代的青年們胸懷大義、視死如歸、不畏艱苦,感召著越來越多的人。經過了革命的風浪歷練,歷史的車輪滾動向前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今人。
如今,越來越多青年實地尋訪五卅路的紅色背景,重溫那段崢嶸歲月,賡續青春力量。“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推進,來五卅路尋訪紅色遺跡的年輕人更多了。”姑蘇區雙塔街道錦帆路社區書記金麗娜介紹。為了讓年輕人了解歷史,錦帆路社區立足轄區文化資源,開發“浸入式”情景劇體驗,用戲劇的形式,將革命故事串聯,提供民國服飾和劇本,讓游客當一回歷史主角,親歷那些紅色歲月。

五卅路體育館已經成了年輕人的場所
晚上七點,家住五卅路附近的小王穿戴整齊,拿上自己的健身器材,急匆匆地來到五卅路體育館。先進行10分鐘的熱身運動,再繞著體育場跑幾圈,在家門口的體育館健身,讓他感到既方便又愜意。于是,90后的小王成了體育場的小常客。
“現在,不論是清晨、傍晚,還是周末、假日,來體育館健身的人群中,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多,跑步、打球、踢球……這里已經是年輕人的場所了。”體育館工作人員介紹。
五卅路體育館是蘇州第一個公共體育場,自建成以來一直保持著它的熱度,這里承載著太多蘇州人馳騁騰躍,揮灑汗水的青春回憶。
清晨或傍晚,家住五卅路附近的李老伯常常會在梧桐樹下散步,遇到熟人,還會一起回想當年老體育場里一個個鮮活生動的體育賽事。除了激情的賽事,李老伯記憶最深的還有在他年輕時老體育館舉辦的轟動蘇城的“周華健演唱會”,“這是蘇州第一場演唱會,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追星青年們,給老體育場帶來了人山人海的人氣。”李老伯回憶。
說到體育館,不得不提體育館邊上品類繁多的體育用品店。從體育館鍛煉出來再逛逛周邊的體育用品店,籃球、足球、拳擊手套、護腕、運動鞋……價廉物美,讓愛好網購的年輕人也忍不住“剁手”。
走在五卅路,仍能感受到濃厚的運動氛圍。這條陪伴了蘇州人幾十年的“體育街”,到今天依舊在散發它的無限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愛好運動的年輕人前來和它碰面。
在干將東路通往五卅路的路上,總會聽到這樣的對話:“現在吃好飯去做啥呀?”“嗯……嘸沒啥個事體,那就去五卅路蕩蕩吧!”
沒事來五卅路逛逛,總有新發現。這條全長970米的馬路,集合了市井慵懶的煙火氣,也保留了充滿歲月感的老洋房,以及不斷新生的網紅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慕名而來,滿載而歸。

沒事來五卅路逛逛,總有新發現
這里曾是無數文人士紳生活居住過的地方,現在更是文藝青年街拍的圣地。冬日,午后,陽光,梧桐,洋房……這種洋氣又悠然的組合尤其令愛好拍照的年輕人向往和心動。身穿針織長裙,戴著貝雷帽的“復古風”女孩,站在法國梧桐樹下擺著各種造型,成了五卅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懷舊氣息濃郁的皮具修理鋪,店里放著歐美流行樂的咖啡館,充滿隱逸風情的日料店,挑動城市娛樂神經的清吧,低調平靜的外貿服飾店……這些店并沒有多大特色,卻構成了悠閑且讓年輕人逛不夠的五卅路。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專題研究了五卅路子城片區相關工作,計劃引進蘇州子城歷史文化展示館、蘇工蘇作買手店、精品集合店、品牌書店、輕餐茶咖等業態。不久的將來,來五卅路解鎖新的“年輕玩法”將成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