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祥 張健
內容提要 二十大報告提出,前進道路上需要牢牢把握五個重大原則,簡稱“五個堅持”,目的就是使全黨面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要求,面對機遇、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明白我們“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根本問題,從而為貫徹落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zhàn)略部署打下堅實基礎。“五個堅持”指明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前進道路上的基本問題,即:誰在領導、為誰而干、采取什么路徑、動力之源何在、應具備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拔鍌€堅持”與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關系是,前者是后者所必須遵循的重大原則,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根本遵循和重要保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雹贋轫樌瓿蛇@一中心任務,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②這五個重大原則,簡稱“五個堅持”,為今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全面、系統(tǒng)、深入學習,才能完整、準確、全面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為貫徹落實打下堅實基礎?!雹廴姘盐铡拔鍌€堅持”重大原則,首先需要深入研究其所內含的深層邏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以來,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是十分生動的,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是生動的,不能僅停留在記住一些概念和提法?!雹軓母旧险f,“五個堅持”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政治上、理論上就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制定的大政方針的重要內容之一。把握這些原則提出的針對性,需要我們在讀原文的基礎上,同時聯系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聯系國際環(huán)境深刻變化,領悟其包含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從理論上說,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性質規(guī)定。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體現為人口規(guī)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五個方面,這是基本特征。在邏輯上,性質決定要求,特征影響實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性質,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主體必須是也只能是中國共產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性要求。五大特征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必須回應世界和中國兩大方面的訴求,必須回答科學發(fā)展和價值立場等合規(guī)律與合目的兩個尺度的時代之問。也就是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與特征之規(guī)定,預示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或者說理論框架必然指向以下幾方面:誰來領導?為誰而干?走什么路?動力之源是什么?以什么樣精神狀態(tài)來干?誰來領導,指的就是要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為誰而干,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走什么路,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動力之源是什么,就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以什么樣精神狀態(tài)來干,就是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由此可見,“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和特征”這一內涵本身,已經覆蓋了“五個堅持”的實踐原則之要義。換言之,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和特征”中,“五個堅持”已經“呼之欲出”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就是現實需求,就是實踐邏輯。通俗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規(guī)定性要求在前進道路上,必須提出“五個堅持”。這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從現實上看,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發(fā)展進入戰(zhàn)略機遇和風險挑戰(zhàn)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fā)生,全黨同志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⑤在這種情境下,為了順利完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為了使“兩步走”戰(zhàn)略安排走得穩(wěn)、走得好,為了有力有效應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考驗,就需要確定根本遵循,這就是提出“五個堅持”的必要性所在。提出“五個堅持”,這是現實的急需。對于考驗,二十大報告強調了國內國外兩個方面、機遇挑戰(zhàn)兩個方面:①戰(zhàn)略機遇和風險挑戰(zhàn)并存(戰(zhàn)略機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國際力量對比;風險挑戰(zhàn)=世紀疫情+逆全球化思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世界經濟+局部沖突和動蕩+全球性問題);②不確定和難預料因素增多(深層次矛盾+頑固性、多發(fā)性問題+外部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在應然意義上,要有效應對這些考驗,需要做好三個方面:抓住機遇,化解風險,應對困難和挑戰(zhàn)。這意味著,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對所面臨的機遇、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背后蘊含的“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根本問題,了然于胸,否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是一句空話。二十大報告提出“五個堅持”,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出重大實踐要求,回應了“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問題。是什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干什么?要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要把國家和民族發(fā)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要把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怎么干?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
總之,為什么提出“五個堅持”?綜合理論與現實,可以這樣判斷,之所以提出,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和特征之規(guī)定使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必然要求,是積極應對大考之主動準備,目的是讓全黨同志對中國式現代化、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要求,對面臨的機遇、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明白我們“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并對之了然于胸,從而為貫徹落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zhàn)略部署打下堅實基礎。
從文本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這些內容實際上是從五個不同維度提出所要遵循的重大原則或根本要求,為的是在實踐上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一種總體的行動框架。
從結構上說,上述行動框架內含下述邏輯脈絡:黨的全面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改革開放→斗爭精神。其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回答“誰在領導”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回答“為誰而建設”問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回答“采取何種路徑和方略”問題,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回答“動力之源”問題,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回答“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行走具有曲折、坎坷之路”問題。綜合而言,“五個堅持”體現出這樣的邏輯:誰領導建設→為誰而建設→怎么建設→建設的動力之源何來→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建設。即圍繞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偉大實踐、偉大征程,回答了上述五大重要問題。從本質上說,這些重要問題是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要求,“五個堅持”重大原則,就是對這一訴求的自覺回應。在這個意義上,“五個堅持”本質上是對新時代新征程上時代之訴求的自覺回應,它回答了時代之問,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誰領導建設?為誰而建設?怎么建設?建設的動力之源何來?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建設?質言之,“五個堅持”確定了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行動綱領和行動方案,詳細和深刻描繪了中國式現代的實踐運作框架。具體如下:
第一,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yè)各領域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確保擁有團結奮斗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fā)展自信心,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雹捱@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體現的內容是: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黨和國家事業(yè)各領域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主心骨+正確方向+政治凝聚力、發(fā)展自信心+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它蘊含的邏輯是:把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面各環(huán)→成為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確保正確方向,形成政治凝聚力、發(fā)展自信心,實現萬眾一心、共克時艱??梢哉f,該原則對黨的領導的目的性、全面性和目標性作出了詳細規(guī)定。
第二,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道不變、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fā)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⑦其內容結構為:1個中心(經濟建設)+4個基本點(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道不變、志不改)+2個“不走”(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2個堅持(自己力量,自己手中)。其邏輯體現為:堅持基本路線的核心(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道不變、志不改”→重申“兩個不走”→突出“自己力量,自己手中”。一定意義上,這就宣示了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要干什么,即:要堅持基本路線,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要道不變、志不改,要把國家和民族發(fā)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要把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二十大報告強調:“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雹噙@里,關鍵詞是:根本利益+民生福祉+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多更公平。它體現的邏輯是:發(fā)展目的(維護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價值理念(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最終目標(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梢哉f,它是以鮮明的人民性、清晰的全過程貫穿性(人民目的—人民理念—全民目標)和“五個堅持”這種方式,詳細地回答了“為誰建設”這一人民之問,人民立場非常鮮明。
第四,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推進改革創(chuàng)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yōu)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雹崴硎龅幕緝热菔牵焊母飫?chuàng)新+擴大開放+破解深層次障礙+制度優(yōu)勢+動力和活力+(制度優(yōu)勢→治理效能)。其關鍵詞是:創(chuàng)新—擴大—深層次—制度優(yōu)勢—動力活力—轉化。它體現的邏輯為:深入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障礙→彰顯制度優(yōu)勢,增強動力和活力→把制度優(yōu)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一定意義上,它是從創(chuàng)新和擴大兩個路徑上,從破障和立新兩個方向上,從制度優(yōu)勢和治理效能兩個維度上,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上“怎么建設”這一問題??梢哉f,這是“怎么建設”的基本行動路線、行動方案。
第五,新時代新征程上,如何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二十大報告強調:“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全力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⑩在結構上,有5個要點: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戰(zhàn)勝困難和挑戰(zhàn)+頑強斗爭。其內在邏輯體現為:氣和勢→知難和迎難→發(fā)展和安全→困難和挑戰(zhàn)→頑強和斗爭。從應該增強的氣和勢,從應當保持的上和進,從要統(tǒng)籌的發(fā)展和安全,從要戰(zhàn)勝的困難和挑戰(zhàn),從要頑強斗爭等多方面,回答了“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建設”的問題。要言之,如何發(fā)揚斗爭精神,這5個方面就是基本遵循。
總之,上述分析顯示,“五個堅持”指明了在前進道路上的基本問題,即:誰在領導建設?以什么路徑和方略進行建設?為誰而建設?建設的動力之源何在?以什么精神狀態(tài)建設?在本質上,它是新時代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定海神針與行動框架、行動綱領。
從根源上追問,“五個堅持”從哪里來?經結構分析可以看出,它源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從文本看,其結構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質量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精神世界+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其內在邏輯為:總體(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五位一體”)→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它與“五個堅持”文本結構(即“誰領導建設→采取何種路徑建設→為誰建設→建設動力之源何來→以什么精神狀態(tài)進行建設”)對比,可以發(fā)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是“本質要求”和“五個堅持”二者之間的共性要素,也就是說,二者之間具有共通性。何以有這種共通性?究其根由在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既是本質,也是要求,源于本質,指向現實,放眼世界?!氨举|”主要側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兩個要素,“現實”側重“高質量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精神世界+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五個要素,“世界”側重“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而“五個堅持”,以其“誰領導建設→采取何種路徑建設→為誰建設→建設動力何來→以什么樣精神狀態(tài)建設”這樣的邏輯規(guī)定,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規(guī)定給出了具體闡釋,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具體展開??梢?,在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中,“本質→本質性要求→實踐要求”具有內在關聯性,體現為一種“源”和“流”之結構。這意味著,“本質要求”與“五個堅持”之間,是一種“本質要求”和“實踐要求”的關系,是“源”和“流”的關系。這決定了“五個堅持”本質上也是理論性的,只不過與“本質要求”相比,它對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更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在這個意義上,“五個堅持”也是指導中國現代化戰(zhàn)略部署的理論依據,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大理論支撐,旨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行動指引。
而關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zhàn)略部署及其實踐,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zhàn)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未來五年主要目標任務是: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鄉(xiāng)人居環(huán)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國家安全更為鞏固,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實現,平安中國建設扎實推進;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進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發(fā)揮更大作用。?分析上述戰(zhàn)略部署和全面安排,可以看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路徑和脈絡: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前5年主要目標=“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科技自立自強,新發(fā)展格局和現代化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市場經濟體制”+“全過程人民民主,法治體系”+“精神文化生活,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體系”+“人居環(huán)境,美麗中國建設”+“國家安全,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平安中國建設”+“國際地位和影響,全球治理中發(fā)揮更大作用”。其實踐的邏輯脈絡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重大領域(軍隊、外交、安全)。在這個意義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zhàn)略部署及其實踐路徑可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重大領域(軍隊、外交、安全)。這意味著,在具體實踐推進中,需要明確如下要求:誰來保證社會主義方向?怎么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五位一體”、“四個全面”、重大領域都是為了誰?等等。必須回答以及如何回答,這就是前進道路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實踐要求”(“五個堅持”)產生的必要性。
在這種背景下,二十大報告提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即“五個堅持”。這就分別回答了:誰來保證社會主義方向?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怎么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為了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建設的動力之源何來?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應以什么精神狀態(tài)進行建設?堅持發(fā)揚斗爭精神,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就此而言,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何以自信?因為科學且合規(guī)律性;何以自強?因為回應人民所需,發(fā)揮歷史主動,合目的性。質言之,“五個堅持”因其內在的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而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兩個全面”成功實踐的強大理論指引。
總之,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五個重大原則,指明了在前進道路上的根本問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提供了理論支撐。在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把握五個重大原則,努力做到對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面臨的機遇、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及其所蘊含的“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為完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zhàn)略部署打下堅實基礎。
注釋:
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⑩??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1、26~28、21、26、26~27、2、27、27、27、23~24、25頁。
④習近平:《習近平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學習強國”學習平臺,2022-10-26。引自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2768556328 333608466&item_id=2768556328333608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