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成 中遠海運石油運輸有限公司
在供應鏈管理思想的發展下,港口、航運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作用愈加凸顯。通過這三方的合作,能夠促進航運物流供應鏈體系的建立,進一步優化完善運輸網絡,并且能夠減少物流成本。但在當前的數字經濟時代下,航運物流供應鏈的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強對其發展對策的深入探究。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國際市場對礦石和媒體等大宗物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進一步促進了相關領域運輸規模的發展。在大宗物品貿易中,我國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近幾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大宗干散海運量不斷增長,已經超出了國際市場的平均水平。以石油運輸為例,其主要運輸形式就是航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量不斷增長,直接影響著世界范圍內的石油海運。由于太平洋航線的發展,以及亞歐航線的影響,使得我國的集裝箱海運規模占全球總運輸規模的20%,僅在亞歐的西行航線中,我國的集裝箱運輸規模就占據了50%的運輸量。根據相關數據調查,在全球總規模中,我國船只量占比高達13.46%,比大部分國家都要多[1]。當前,從事國際航運的集團已經超出200家,總運力高達2212萬噸,在海外成立的獨資或合資航運公司也超出百家。同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所負責的第三方貨物業務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由于我國航運物流企業間競爭加劇,使得部分航運企業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違背成本價值規律降低價格,導致一些中小型航運企業為了維持競爭力,選擇降低造船成本,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也不利于航運市場的良性循環發展。并且很多企業缺少對航運物流的正確認知,往往采取傳統的運營模式,經營手段缺少合理性,通常以自我為中心,使得物流行業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由于信息技術存在滯后性,導致航運發展中不能準確地獲取運輸信息,影響服務質量。
航運物流供應鏈主要圍繞航運物流服務發展,主要節點包括三部分,即港口、航運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對于各類功能型物流服務供應商,主要由集成型物流服務供應商將其整合起來,通過嚴格控制資金流和物流,形成功能網鏈結構。在航運物流供應鏈中,主要有三種提供服務的企業,其一為航運企業,主要提供運輸服務,如船舶檢驗和船舶運輸等;其二為港口企業,主要負責經營碼頭,如碼頭建設、保稅區管理、場站經營以及裝卸服務等。其三為提供配套服務的企業,涵蓋服務業、信息咨詢以及貨代等服務。
服務供應鏈具有產銷一致性和產品無形性等特點,航運物流供應鏈屬于其中一種,所以也具有這些特點。此外,航運物流供應鏈還具有以下特點:(1)協調性。航運物流供應鏈由多方企業組成,參與方比較多。因此,對于服務集成商來說,不僅不能單獨向客戶提供服務,在客戶提出要求前,其也不能向物流集成商提供服務,只有在客戶說出自身需求之后,才能有效協調各項資源。所以,要想增強供應鏈的競爭力,需要多方企業協同合作,才能為客戶提供完善的服務。(2)具有較高的信息化要求。在航運物流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傳遞不僅要互相信任協調,也離不開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所以,必須重視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由于客戶需求不確定,所以在其提出后,各方成員必須在短時間內響應,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保證各方企業獲取信息的及時性。所以要加強對先進信息技術的利用,進一步促進供應鏈上各個企業競爭力的提升。(3)復雜程度大。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供應鏈上各企業提供的服務具有一定區別,再加上不同企業在技術和服務上的差異,增強了供應鏈的復雜性[2]。同時,各個企業追求的目標也存在較大差異,如貨主希望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費用;航運企業則是減少船舶在港時間,以免運輸成本增加;而港口則是提高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拓展服務對象。在此基礎上,導致供應鏈具有較強的復雜性。
我國部分地區的航運物流由于缺少品牌企業,產業結構不夠完善,導致行業資源整合配置效率難以提升。在這種背景下,使得航運物流業的競爭結構屬于分散型,行業間競爭激烈,并且存在嚴重的服務同質化的現象。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企業均認為產品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這也進一步印證了行業結構不夠完善的問題。
對于航運物流業來說,融資能力直接關系著其業務發展情況。大部分企業均有著較強的融資需求,僅有部分企業融資需求較小。在金融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航運物流企業的貸款難題有所緩解,但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由于貸款利率較高,所以難以實現融資。對于所有量級企業來說,這都是一項難題。對于一些高速發展的企業來說,之所以融資難,主要還是由于融資渠道有限,使得銀行不僅授信額度低,放貸額度也比較低。
根據相關調查,有大多數企業沒有分支機構,營業收入在1億-10億量級的企業,僅有50%設有分支機構,甚至營業收入在200萬-1億量級的企業,僅有31.25分支機構。由此可見,航運物流企業建設步伐還需加速,同時也缺少全國供應鏈管理能力。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由于一些中等規模以上的企業負責人缺少發展意識,而一些中小規模的企業,不僅缺少人才儲備,還沒有全國布局的資金實力。對于航運物流企業來說,全國供應鏈管理能力的不足,成為抑制其發展的一大阻礙[3]。另外,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對航運物流產業鏈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使得航運物流企業業務量下降,嚴重阻礙其進一步發展。
航運物流活躍企業數量較多,每年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對于很多企業來說,人才緊缺不僅影響了企業發展,也加大了轉型難度。現階段,隨著航運物流企業競爭加劇,很多企業具有開拓全國業務的規劃,并且大量企業不斷推動轉型升級,在這種背景下,對全國供應鏈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不僅要具有創新能力,實現對新型產品的開發,還能夠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對于航運物流業來說,人才主要來源于當地高校,但在實踐中,企業和學校的合作深度不夠,沒有形成健全的產教融合機制,不能有效平衡人才供給與需求。
對于航運物流供應鏈的發展而言,數字化是有效保障,而數字化供應鏈的發展,離不開平臺。雖然當前各種航運物流平臺不斷出現,但很多企業認為現有平臺不僅應用率較低,服務公共性也不夠理想。這樣不僅對平臺的開放和共享產生不利影響,也不利于平臺之間的協同,在此基礎上引發一系列問題,如難以跟蹤訂單、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等,嚴重影響了航運物流數字化供應鏈的發展。
為了推動航運物流供應鏈生態建設,應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完善。首先,要加強對新型高端航運服務業態的引進。在知識時代背景下,應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加強對航運物流輔助層和支撐層的研究,準確把握航運物流新業態,明確高附加值業態,在此基礎上,吸引更多國內外的優質物流企業,設立功能性總部。其次,應打造航運物流集聚高地。對于一些基礎航運服務業,如船舶代理和貨運代理等,應進一步鞏固其市場規模。同時,對于一些高端現代航運服務產業企業,應對其進行深入引培和完善。深化行業信用評估業務,打造相應航運物流企業信用評估平臺,在這一過程中,應確保平臺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并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同時,還需加強一些功能型保險機構建設,如保險資金運用中心和航運保險定價中心等。在此基礎上,實現對現代化物流市場的培育,促進國際資源集散配置能力的提升[4]。最后,還需建立航運物流供應鏈生態。加強對航運物流龍頭企業的鼓勵,促使其整合市場主體,對航運物流供應鏈進行完善,并加強航運物流產業鏈相關企業的協調合作,強化產業要素之間的聯系,從而實現航運物流產業鏈生態系統的構建。
為了解決航運業融資難題,應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設立航運物流產業基金,為航運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積極制定航運物流金融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不斷開發航運物流金融產品;建立專門的業務部門,并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組建航運與金融研發中心。同時,促使航運物流平臺不斷創新,開發出更多類型的金融服務產品。圍繞交易活動的進行,整合信息和金融要素,并通過區塊鏈技術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對金融技術服務進行創新就,進一步優化融資服務,確保能夠滿足中小企業需求,幫助其解決融資的問題。此外,還需積極創新航運物流服務金融發展主體,通過引進基金管理公司、專業型銀行等機構,大力開展保理業務、航運融資等業務,積極創建多方參與的航運金融平臺,主要包括船東、航運服務機構以及貨主等產業鏈。
要想提高航運物流企業全國供應鏈管理能力,應進一步推動其轉型升級,加強對龍頭航運物流企業的引導,促使其向供應鏈物流服務集成商轉型。對于一些具有較大市場潛力,并且具有較強創新性的供應鏈物流創新平臺,應加大扶持力度,整合產業鏈資源,建立大型供應鏈生態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對供應鏈服務功能的延伸,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如供應鏈、物流等。同時,還需積極落實各種發展戰略。對于一些有實力的航運物流企業,應積極鼓勵其加速發展,實現全國服務網絡的布局[5]。同時,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商物流全國供應鏈服務能力,為全國布局創造有利條件。鼓勵企業大膽創新,進一步優化經營模式,加強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另外,對于一些大型貨代企業,應積極鼓勵其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通過直接布點或合資等各種方式展開。
加強航運物流產業學院建設,才能實現培育專業復合型人才的目標。為此,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航運物流協會聯盟的協調下,聯合多所本地高校,建立航運物流產業學院,積極培育跨專業復合型人才。同時,還需建立專業人才服務市場,從人才方面為航運物流企業提供有效保障。建立高水平國際航運交流平臺,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平臺人才引進和人才培訓的作用,提高人才服務水平,并具有管理咨詢和就業指導等功能,實現專業航運人才市場的構建,從而促進航運人才服務的一體化發展。此外,還需進一步完善航運物流人才政策。充分利用當地相關政策,引進世界范圍內的高端航運人才。對于航運物流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不僅要給予相應資金獎勵,還為其提供當地購買人才公寓優惠。制定相關財政和補稅政策,在高校產教融合發展方面,應給予獎勵補貼等政策,充分激發高校人才培育熱情,為航運物流企業發展提供所需人才。
基于現有的優質平臺,加強對信息技術服務平臺的探索,確保其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強化其行業服務能力。同時,積極培育大型公共在線訂艙綜合服務平臺,并增強其公共性。在此基礎上,還需積極引進細分領域平臺,在引進的過程中,要確保這些平臺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并且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同時,還需加強對現有核心平臺的聯動,從而實現一站式數字化航運物流綜合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確保其能夠滿足各項業務需求,如網上辦事、物流方案咨詢、交易功能、信用評估等,在行業內營造良好的航運物流生態環境,為數字化供應鏈的建設創造有利條件,促進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6]。另外,還需根據平臺應用情況,制定相應的數據應用和技術標準。對于不同的航運物流平臺,應加強互相之前的聯通融合,在提高數據傳遞效率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數據應用標準,涵蓋數據種類、安全性、容量、及時性、一致性以及準確性等多個方面。另外,還需完善數據技術標準,主要涵蓋數據交換標準、管理標準、分類標準以及價值標準等內容。
綜上所述,在知識時代背景下,隨著互聯網和物流行業的高速發展,進一步推動了航運物流業的發展。所以,航運物流供應鏈應緊緊抓住發展契機,優化完善產業結構,加強金融機構與航運業的合作,提高供應鏈管理能力,培育專業復合型人才,加大航運物流數字化供應鏈建設力度,實現良好發展。在我國航運物流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航運物流供應鏈的研究力度必然不斷增加,對于深化供應鏈合作,促進其核心競爭力提升的研究也會不斷深入,從而進一步推動航運物流供應鏈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