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芳 東莞市沃德普自動科技有限公司
在我國實體經濟中,制造企業占據著關鍵地位。制造企業開展運營管理,要注重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制造企業加強內控建設,要重點防范財務風險,有效把控自身的財務狀況。同時,制造企業要督促財務部門發揮服務職能和監督作用,對財務管控工具進行靈活應用,構建完善的內控制度,對內部流程進行優化。制造企業面臨著日趨復雜的市場環境,各類風險點不斷增多,制造企業必須在風險管理視域下,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增強運營管理能力,實現轉型升級和良好發展。
財務內控管理,是指企業為實現對財務預算、財務核算以及資金管理、收支管理、資產管理的規范,而采取的各項管控措施。制造企業要遵循財務管理制度和相關法規要求,對財務內控管理體系進行完善,實現對會計行為的有效規范,形成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將財務工作存在的漏洞堵塞,將財務隱患消除,規避財務舞弊,防止資產流失,保障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制造企業開展財務內控管理,要契合自身制定的發展戰略,對現行財務管理制度和相關業務工作進行管控,保障形成真實準確的財務數據,同時對財務內控進行細分,落實到各項具體的管控環節,實現對財務內控的有效強化,據此增強運營管理的科學性,優化各項資源配置,增強經濟效益。制造企業實施財務內控管理,要嚴格控制內部財務,綜合運用約束、規范、技術等手段,對財務活動加強管控,良好實現預期的財務目標[1]。另外,制造企業要采取有效措施規避各項財務風險,實現規范高效的財務管理。
制造企業在開展運營管理的實踐中,缺乏有效內控,對財務工作缺乏嚴格把關,極易導致資產浪費。制造企業加強財務內控管理,能有效遏制資產浪費,保障財產安全完整。制造企業實施財務內控,要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配合,發揮良好的協同效應,將業務財務統一起來,對財務工作進行嚴格把關和有效監督,遵循規范標準的業務流程,有效防范各項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實現對財產安全的有效保障[2]。
制造企業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在會計工作各項環節和具體流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督控制,確保賬務處理形成透明化的流程,形成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有助于企業及時發現財務工作中存在的各類風險問題,并對之進行有效規避,能從整體上增強企業預防規避財務風險的能力[3]。
制造企業加強財務內控管理,有助于擴大生產運營規模,實現最大化的綜合效益。制造企業加強財務內控管理,能促進對目標成本的科學制定,并細化各項成本指標,還能對工作流程進行嚴格審核,有效控制企業成本,增加企業經濟利潤[4]。
制造企業財務內控管理現狀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1)缺乏良好的財務內控管理意識,對財務風險缺乏應有的重視,對財務內控管理缺乏正確認識。制造企業現有的財務內控體系不夠完善,相關流程不規范。(2)缺乏規范的合同管理,合同履約不夠嚴格,難以有效規避各類經營風險。(3)缺乏規范的采購管理,對采購管理缺乏定期監察和糾偏,存在資金占用和庫存積壓的現象。(4)缺乏完善的資產管理相關制度,難以保障資產的安全完整。(5)缺乏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難以為高效開展財務內控管理提供人力資源支持。(6)對財務人員缺乏嚴格有效的管理,崗位責任制未能得到完全落實,現有財務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有待提升。(7)缺乏完善的財務內控網絡體系,無法對關鍵財務活動進行有效管控。制造企業未能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加強風險管理,財務監督弱化。(8)缺乏完善的風險管理和監督制度。制造企業缺乏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難以有效規避各類風險隱患,難以在準確識別財務風險的基礎上實現有效的風險規避。制造企業未能構建有效的風險預警體系和防控機制。(9)未能科學設置財務內控關鍵點,對企業資金缺乏有效管理,制造企業運用的財務風險管理工具較為單一。制造企業未能契合自身實際實施高效有序的全面預算管理。(10)財務部門未能充分發揮其財務監督作用和服務職能,未能明確財務監督管理的工作重心,未能搭建有效的內部管控體系。
制造企業要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重視,增強財務內控管理意識,在深刻認識財務內控管理的基礎上,在企業內部宣傳相關知識,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對日常生產管理各項活動的滲透融入。制造企業要將財務內控管理提高到較高地位,適應自身的發展戰略。另外,制造企業要對財務內控體系進行完善,對財務制度和各項流程進行規范,通過制度加強對職員行為的約束規范,促進對財務內控管理的有效加強。
制造企業要對各項合同進行規范管理,為開展生產經營和各項經濟活動提供依據。制造企業要從源頭上對合同加強管理,針對合同評審構建嚴格流程,對合同各方的權利義務和具體責任進行明確,消除合同中存在歧義的內容條款,嚴格履行合同約定,對經營風險進行有效規避。
制造企業要對采購環節進行嚴格規范,實現對風險管理的有效強化。制造企業要從根本制度上著手控制采購管理,對采購審批涉及的流程進行規范,對不相容崗位進行分離,對招標管理進行嚴格控制,對供應商加強評價管理。制造企業要將自身實況作為依據,實施采購工作,對采購管理定期實施效能監察,減少資金占用和庫存積壓。
制造企業要對資產管理各項制度進行完善,對資產保管的各項方法進行明確,針對大型器械、制造材料等構建分級管理的保管模式。對資產管理人員加強績效管理,定期清查企業財產,保障資產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確保項目所需材料的充足供應,保障材料質量,規避各類違約行為,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夯實財務內控的基礎。
制造企業要契合自身財務內控現狀,明確財務內控管理需要哪種類型的人才,對人才標準進行科學制定,拓寬人才招聘渠道,增強對復合型人才的吸引力。制造企業要組織現有的財務工作人員展開培訓,為之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標準,通過專業培訓,增強其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將其培養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為財務內控管理的高效良好開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制造企業要對財務人員加強管理,從“人”的層面保障財務內控管理的有效實施。制造企業在對財務內控制度進行制定時,要重視對財務人員加強管理,促進財務人員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促進部門協調,實現對資金監管的有效加強。制造企業要落實執行崗位責任制,對不相容崗位進行分離,遵循該項原則對財務崗位進行合理設置,對財務部門結構進行細化,并配置專業的財務人員。制造企業要充分考慮崗位特點,對崗位職責進行明確,將財務崗位細化為財務預算、財務分析、會計核算、財務審查等多個崗位,督促財務人員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制造企業要對財務人員加強培訓,增強其內控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督促其切實履行各項工作職能。
制造企業要建立健全財務內控網絡體系,有效管控關鍵財務活動。制造企業要對財務預算加強管控,充分重視財務預算,在編制財務預算的過程中,按照上下相結合的方式編制預算流程,促進預算管理部門和執行部門加強溝通,保障預算編制遵循戰略目標指導,綜合考慮預算執行部門開展各項業務的具體需求,保障預算的落實執行。制造企業要對成本管理進行強化,增強成本意識,綜合運用各類方法實施成本管理,減少成本支出,增強資金使用效益。制造企業要契合自身的戰略發展,結合經濟環境的動態變化,對成本核算的具體流程進行優化,制定清晰合理的目標成本,定期分析經濟活動,找出經濟活動實際耗費的成本支出與目標成本存在的偏差,通過有效措施實施成本糾偏。另外,制造企業要重視風險管理,利用信息技術,在企業內部搭建數據信息網絡,依托ERP系統,對各項管理系統進行統一,促進業財融合與協同運作,保障業務數據對財務部門的實時共享,實現高效率的財務分析與核算,并加強財務監督[5]。
制造企業要對財務風險加強管理,遵循戰略導向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對潛在的風險隱患進行有效規避。制造企業要對風險評估體系進行科學構建,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和潛在風險作出準確識別,科學評價風險危害程度,將風險評估結果作為依據,采取有效策略應對風險。制造企業要對風險預警體系進行科學構建。制造企業要對市場環境展開深入調研,考慮企業經營具備的特點,設置風險預警指標,當實際財務指標與預警指標接近時,即發出預警,提醒相關人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財務指標,實現對財務風險的有效規避。制造企業要對關鍵指標,諸如債務風險指標、盈利指標以及經濟增長指標等加強把控,增強防范財務風險的能力。為加強風險預警,制造企業要實施動態化的數據模擬,并分析業務經營實際情況,對預警指標體系進行完善。制造企業要與其他企業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對資金使用制定科學計劃,對融資方案展開多元化設計,采取有效措施實施多元化投資,對財務風險防控體系進行完善,對于潛在的財務風險,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另外,制造企業要充分發揮內審部門的監督職能,檢查財務部門開展的各項工作,評價財務內控制度的落實情況,找出財務內控制度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制造企業要契合自身實際,對財務內控關鍵點進行科學設置。具體可從如下方面著手:(1)對企業資金加強管理。制造企業要對現金流預算進行科學編制,并分析現金流報表,秉持量入為出的原則管理資金。制造企業在實施投資、籌資等資金活動時,要構建完備的內控制度,對資金使用各項環節實施規范管理和嚴格監督,保障資金使用的安全性。(2)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制造企業要嚴格管理目標成本,對現金流量實施強有力的管控,逐步增強預算執行力,強化績效考核,建立健全內控體系。制造企業要及時發現財務風險管控與內部控制之間的差距,優化調整財務內控管理模式,發揮經濟責任書的約束激勵作用,實施嚴肅的全面預算管理。(3)綜合運用多種工具管理財務風險。制造企業要對財務內控制度進行完善,綜合運用多種工具管理財務風險。例如,制造企業在開展對外貿易時,形成應收賬款,為避免利率變化導致企業經濟損失,可通過外幣套期保值,對匯率波動引發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規避。為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引發的財務風險,可通過期貨實施套期保值或加強存貨儲備。為擴大業務規模,增強規模效應,要對客戶加強信用管理,并實施規范化的內部控制,保障財務內控制度的落實執行。
制造企業要對財務監督和服務的工作重心進行明確,在促進業財融合的基礎上搭建內部管控體系。制造企業財務人員要遵循資金管理相關制度的各項要求,合理開展各項業務活動,并加強風險評估,對管理財務風險的相關工具進行合理利用。完成業務活動后,要對相關數據進行整合統計,促進財務部門充分發揮監督服務職能。制造企業還要動態化地完善各項制度建設,保障財務活動的高效有序開展,確保財務部門對各項服務職能的良好履行,為財務風險管控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制造企業加強財務內控管理,能保障財產安全完整、增強預防規避財務風險的能力、實現最大化的綜合效益。在風險管理視域下,制造企業要通過增強財務內控管理意識、對合同進行規范管理、對采購環節進行規范、對資產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培養復合型人才、對財務人員加強管理、建立健全財務內控網絡體系、對風險管理和風險監督相關制度進行完善、對財務內控關鍵點進行科學設置、促進財務部門充分發揮監督服務職能等措施加強財務內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