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明風
省以下財政體制是處理地方各級政府之間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制度。深化省以下財政體制對于緩解當前基層財政困難、改善地方治理、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意義。
1994年我國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1995年在中央與省級分稅框架的基礎上,各省比照央地分稅模式向下逐級分稅,建立起了省以下財政體制。在近27年的運行中,盡管省以下財政體制不斷調整完善,但多以微調為主,改革的步伐不大。現行省以下財政體制,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所要求的權責配置“更為合理”、收入劃分“更加規范”、財力分布“相對均衡”、基層保障“更加有力”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基層財政平穩運行和財政職能作用發揮。2022年5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2〕20號),提出了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目標、基本原則和具體內容,為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這說明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進入全面深化階段。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財政收入形勢比較嚴峻,尤其是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基層財政運行風險不容忽視,這些都對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帶來更大挑戰。因此,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中央和地方分稅制的原則框架內,突出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科學謀劃,綜合施策,積極穩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一是要把握好改革的系統性特征。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要按照中央頂層設計做好總體布局,加強統籌規劃,系統考慮事權、支出責任、收入劃分和轉移支付的關聯性,強化省以下財政體制與行政體制的適應性和協調性,加強財政體制對地方治理的支撐性作用。要把握好改革的時機、節奏和力度,找準改革的關鍵點和突破口,通過系統重塑和制度創新,有效引導地方政府培植壯大財源、推進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財政體制的保障和促進作用。二是要把握好改革的時代性特征。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要回應時代的標準化、規范化等要求,認清產業分布和稅源基礎的變化,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做好財政管理和財政體制運行,以適應時代需求、稅源演變、技術手段革新等一系列變化,著力提升財政治理效能。三是要把握好改革的實踐性特征。深化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必須協調好制度統一性和靈活性之間的關系,不搞“一刀切”,以實際效果作為檢驗評價的標準。要充分發揮各地的能動性,把改革的試驗權交給地方政府,不做硬性考核,可以“一地一策”或“多地一策”,并在實際執行中不斷調適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