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黎敏 實習記者 馬嘯天
山脈、河谷、溪流、村落、農田、異國風光……風格迥異的景色散落在道路兩旁,道路的每一個拐角都有著不同的視覺體驗;自駕、民宿、露營、民族活動、特色美食……同一條道路匯集著多元的游樂內容——這是旅游風景道串起的旅游新玩法。
在中國不斷籌建國家風景道的大背景下,在不久的將來,廣西將迎來屬于自己的8條國家旅游風景道,而有關旅游風景道的一切美好體驗,會在廣西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發芽。
“風景道”最早是從美國“scenic byway”一詞翻譯引進,隨著風景道界定與規范在中國本土化,具有中國特色的風景道概念逐漸產生。在中國,廣義的風景道是指那些兼具交通運輸和景觀欣賞功能的道路。2016年,中國在《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首次提出了“國家風景道”的概念,并在《“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打造25 條國家風景道。
實質上,建設國家風景道是中國日漸注重生態環境、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的延續,是中國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必然,也是自駕游和全域旅游時代下,滿足人民高品質出行需求的順勢而為。
當前,國家風景道正在發展成為一種新型旅游功能區,它是促進交通引領、旅游主導、產業融合、精準扶貧等深度融合,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和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同時,國家風景道建設也是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未來十年,國家風景道建設所能帶動的基建投資規模將會超過千億元,這對改善當地民生環境,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以及地方旅游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全國各地積極籌建國家風景道的熱潮下,廣西也摩拳擦掌。那么建設國家風景道,廣西有何底氣?
從基礎建設來看,截至2021年底,廣西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突破7200 千米,農村道路交通基礎設施以及旅游交通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而產業基礎上,廣西具有一定優勢,現有的特色旅游品牌、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汽車營地、山水主題酒店等將是未來國家風景道建設重要的串聯部分。
從旅游資源來看,廣西擁有優美的自然山水風光、典雅的跨國濱海風情、壯美的邊境風情、多元的民俗風情以及燦爛獨特的紅色歷史等高質量旅游資源,這些資源將賦予廣西國家旅游風景道獨特的開發價值。
基于此,廣西建設國家旅游風景道的規劃可謂呼之欲出。2022年6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發布了《環廣西國家旅游風景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顯示,廣西將搭建8 條通達全區、各有千秋而又能有機融合的風景道線路,包括主打邊境民族風情的“邊關風景道”;突出跨國海濱風光的“濱海風景道”;聚焦嶺南文化和海上絲路文化的“粵桂風景道”;以生態資源和紅色文化為主的“湘桂風景道”;聯通壯、瑤、苗、侗、彝等少數民族村寨和自然人文景觀的“黔桂風景道”與“滇桂風景道”;穿越廣西南北中軸線景觀的“八桂風景道”;由西江水系串聯而成的“西江風景道”。
在整體時間跨度為15年的規劃中,2021~2025年是環廣西國家旅游風景道建設的近期目標時限。在該階段,邊關風景道、濱海風景道、湘桂風景道三條旅游風景道被列為重點推進項目,同時引導其他旅游風景道的開發工作,直至2025年基本建成環廣西國家旅游風景道四大體系。
其中,邊關風景道主要由G219 沿邊公路構成,全長725 千米,東起東興市竹山村,由東南往西北方向延伸,途經東興市、防城區、寧明縣、憑祥市、龍州縣、大新縣、靖西市、那坡縣等8 個縣(區、市),對德天跨國瀑布景區、左江花山巖畫景區、東興國門景區、友誼關景區、明仕田園等旅游資源點進行串聯。該線路起始點涵蓋邊境口岸及其周邊的邊境特色村鎮、中國傳統村落、少數民族村寨等旅游點,能夠讓游客在打卡異域特色美食的同時,感受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未來,還有多個自駕旅游集散中心、汽車營地、旅游驛站等設施將建設在邊關風景道沿途中,為游客提供后勤保障支持。
與之相似,廣西其他幾條旅游風景道的建設也將體現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體驗多元的復合型旅游價值。
旅游風景道,既是一條旅游路,又是一條產業路、致富路。據《規劃》顯示,此次環廣西國家旅游風景道的建設秉持著鄉村振興、融合發展,興邊富民、邊城融合的原則,為其成為鄉村振興與富民興邊的新抓手奠定了基礎。
綜合來看,國家旅游風景道的建設能發揮廣西豐厚、優越的資源優勢,實現轉資源為產品、轉產品為經濟,通過活躍地域性旅游資源促進“三農”產業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進而拓寬沿線村民就地就近就業和增收致富的渠道,帶動風景道沿線區域,特別是偏遠地區的經濟增長,實地促進鄉村振興。同時沿邊旅游資源的串聯,有助于發揮旅游資源的群體規模優勢,進而實現邊境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全面發展,形成具有廣西特色的興邊富民、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
此外,以人為本、文化為魂,市場導向、產業支撐的選線原則將助推風景道成為廣西文旅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環廣西國家旅游風景道的建設,將推動廣西旅游在經濟新常態下的轉型發展,使旅游消費從觀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升級,大量與自駕旅游相關的集散產業將被充分刺激,進而實現廣西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外,在此背景下,廣西原本分散的單個景區將被串聯成一整條廣西大旅游環線,廣西區內旅游資源將從單一功能向集觀光、休閑、娛樂、研學等功能于一體且地方特色鮮明的復合屬性進行轉變,充分發掘旅游產業潛能,擴大廣西旅游產業品牌影響力。
最后,廣西依托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國家旅游風景道的建設將為其吸引境外游客增添更多聚力。而國家旅游風景道的建設也有望成為深化中越兩國跨境旅游合作的新契機。環廣西國家旅游風景道的建設有助于廣西和越南兩地旅游資源的有效開發和產品整合,進而提升兩地邊境旅游的雙向吸引力。
目前,對于廣西來說,在建設國家旅游風景道方面并非是“摸著石頭過河”。“化整為零”的道路建設模式,“產學研結合”的科學規劃、設計、保障融資模式,“全面布局”的標準化建設模式,以及“突出地方特色”的價值賦能模式等,都是環廣西國家旅游風景道建設時值得學習參考的模式。
未來,環廣西國家旅游風景道的建設只要充分借鑒各地相關項目的成功經驗,集百家之所長,突出地方特色,相信“秀甲天下”的環廣西國家旅游風景道很快就能與游客們見面,讓我們靜候八桂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