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探析
王薇
(青海省西寧市青海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青海西寧810008)
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弊端顯而易見,特別是對學生進行化學課堂教學時,教師采用的“灌輸式”知識教育的方式,使學生對化學產生厭惡的心態,進而使得學生難以理解化學真正的奧妙所在。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將生活化教學引入到高中化學的學習中已經勢在必行,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將化學知識與社會生活之間架起橋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奇特現象。本文筆者通過分析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方法策略,幫助學生感悟化學的魅力。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教學模式是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它要求高中化學的課堂授課內容、授課形式要貼近生活。化學的基本知識點要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見的問題相結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見化學的身影,像衣服的顏色、燃氣的燃燒等,其中都存在與化學相關的知識點。因而,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好化學理論知識,而且還可將其熟練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化學本身的知識內容是枯燥的,但若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其就會變得多姿多彩。
人們經常說興趣才是學生學習的最好教師,因此可以看出興趣,對于學生學習是多么重要,而現如今對于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缺少的就是興趣。那么興趣又是什么?興趣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來源,是可以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推動力。而化學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金屬的性質》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有關于金屬鐵的一些性質,讓學生們思考經常在生活中看到了鐵的狀態,鐵在生活中會發生哪些變化?例如生銹或者變綠等一些情況。學生通過課上的發言可以逐漸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并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慢慢了解金屬鐵的性質,使學生對其理解程度更加深刻。此外,通過學生的發言,也可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通過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知識的力量解決問題的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在課堂的環節上,教師通過各種小的案例或者各種與生活相關的小實驗可以充分地將化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講的知識點,也可以幫助學生熟練運用該知識點到實際生活中去。比如教師在講授《乙醇的化學性質》的知識點時,可以根據生活中打針的情況為例,先用棉簽蘸取酒精進行消毒殺菌在胳膊上,再注射藥品。在擦拭酒精的時候,人們通常會有清涼的感覺,由此可以推出乙醇容易揮發的性質,還可以根據學生對于酒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推導出乙醇具有可燃性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教材中知識點的記憶,還可以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困難,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
經驗主義理論的創始人是美國的著名教育學家杜威在教育生活化的問題上提出了“教育就是生活,學校就是社會”的理念,揭露了當時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相脫節的現象,反映了學生現如今的學校兒童教育與兒童生活不相關的問題。杜威強調教育需要來源于生活,他認為教育本身是一種促進學生融入社會的方式,是為了學生更美好地生活在這個社會之中。杜威提倡將學校學習的環境模擬成一個小型的社會環境,讓學生可以直接從中獲得相應的社會經驗。對于傳統的課本教學模式,杜威是極力反對的,這種傳統的課本教學是以教師和課堂為核心進行運作的,從而忽略了學生本身的感受和體驗,因而是極不提倡的。在對于學生的教學中,其提倡學生的教學應該從采取活動起始,教師應該將學生收獲經驗與生活作為教學目的,采取校內與校外結合的方式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獲得知識,不可以教材為中心,將準備好的知識點強行灌輸給學生,從而違背了學生的學習天性,影響了學生的天性,使得學生的成長受阻,從而影響其真正地融入社會。
“知行合一”的教育理論是由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的,其教育核心理論仍然是生活就是教育。生活是一個學生成長最好的老師。陶行知認為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從生活中體驗到的經驗,感悟生活的變化,并從中獲得教育、獲得感悟。學生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改變,因而學生就會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學習、收獲,故而說教育和生活是永遠密不可分粘連在一起的,因為教育本身就源于生活。陶行知曾在上海教育社成立之初發表過講話,他曾表示教育如果不通過生活得以實現,是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教育本身需要源于生活,教師傳授的教育也應該是從生活中得來的教育,生活與教育是密不可分,二者屬于相互扶持的作用關系。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在學校與社會的磨合問題上,陶行知也認為“社會即學校”的觀念,因為生活即是教育,所以社會就是學校,陶行知建議教師們要做到教學做合一的目的,其含義就是教師們怎樣傳授知識,取決于學生們想要怎樣學知識,而對于學生怎么樣學知識又要從這件事需要怎么做開始,這又稱之為“知行合一”。
活教育理論的提出是由陳鶴琴教授在陶行知的“生活源于教育”的理論基礎上構建的主張,其認為社會和生活都是學習最好的教材,因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直接向社會和生活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可拋棄課本,從生活和社會中體會到的經驗雖然很重要,但是仍然不可以忽略課本的重要意義和地位,學生需要做到的是在體驗社會和生活的過程中進行學習。他強調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占有主導、主體地位,教師和課本都是從旁協助的工具,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還要適當地鍛煉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實現動手和實踐。教師可從旁協助,并不是完全將學習進展交給學生。在活動實踐結束之后,教師也需讓學生總結經驗并記錄在冊,之后在下一節課中進行演講,發表感想,教師在聽取感想的過程中,對其中的具體內容進行評價和鼓勵,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創造。學生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進行實驗觀察研究,因為他們對于這個世界了解得還不夠全面,因此對于任何事情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師可利用學生這一特點開展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用直觀的方式感受知識,體驗知識的奧妙之處。
在最近的這些年,越來越多的高中教育開始注重升學率的問題,特別是在高中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更是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對于學生是否真正地理解和了解化學知識背后的內容,教師們好像并不在乎,進而使其忽略了化學學科背后的內容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忽略了生活中化學知識的力量是多么強大。其次,大多數的高中化學教師對于化學學科的授課模式基本上都屬于“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得學生對于化學這門課產生了厭惡的心理,使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失去了興趣。隨著該問題的日益加劇,我國開始推行新型的教育模式——生活化教學模式。此種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要求教師將教授的化學知識點與生活相連接,進而幫助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幫助學生將所學的化學知識熟練運用于生活之中,使其將化學知識點學“活”,真正將學到的知識點“吃”透。在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點應用于生活的同時,更是鍛煉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度。
在現如今的化學課堂中,化學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學科,更是高考中的一個巨大石頭,學生把它當作一個“絆腳石”看待,而不是生活中知識點的組成部分。現如今教師的教學內容仍然是以高考中涉及的知識點為主,進而使得化學在生活中的利用率減小。學生們為了升學而學習,只懂得基本的理論,而不懂得如何運用知識、將知識真正地應用于生活,空有一番大道理。如此之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僅是失去了化學本身的教學意義,更是失去了學生們對于化學的信心。
化學是一門奇妙的學科,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難懂的問題,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學生在生活中遇見的各類現象,并從中挖掘出于難懂知識點相關的例子問題等,引導學生進行情景帶入,將所舉例子中的問題拿出來細致分析,并將所學的知識點融入其中,再次進行細致分析,幫助學生對比理解,從而增加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學習《氣體的摩爾體積》這一章節時,探究物體對于其物質體積的影響因素時,可拿排球與網球進行對比理解。對于影響因素中的微粒數目,教師可以問學生由六個排球緊密堆積形成的物質體積和三個網球緊密堆積形成的物質體積哪一種較大一點。此外,在教師講授《化學平衡》這一章節的時候,化學平衡的相關知識點較難懂且枯燥乏味。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平衡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幫助學生突破認知障礙這一困境,教師可以拿生活中蓄水池的問題進行課堂討論,對于蓄水池中的進出水平衡,恰好可以模擬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動態平衡,蓄水池中總的蓄水量是不變的,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動態平衡這一特性。
教師在高中化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以生活化為核心內容,其教學的過程中所舉的任何生活實例都必須選取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例,且實例需要有相對應的化學知識點做底襯,進而才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例如在學習《有機化學》這節內容時,對于《有機合成》這一章節的學習十分重要,但其內容又相對苦澀,難以理解,學生每每學到這一內容時都苦不堪言,容易產生煩躁反感的情緒。此時,教師可選擇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學習這一內容,使學生對其產生興趣,使其愿意主動接觸這一知識點。比如許多女學生都喜愛的水仙花的香料,其合成的主要成分就是化學材料苯甲酸苯甲酯,還有許多愛美的學生戴隱形眼鏡的主要材料成分是有機化學中經常見的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幫助學生拉近與有機化學的距離,從而幫助教師順利開展有機化學模塊的教學。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實驗較多的科目,學生通過做各種化學實驗理解各種化學知識點和化學現象,通過化學實驗的成功,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以及學生的自我成就感。而實驗的原材料取自于生活,更可以幫助學生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更容易幫助學生進入化學的世界。因而在日常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大力鼓勵學生創新實踐,將生活中可以運用到的原材料以及相關的其他資源運用到化學的實驗中去。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也培養學生們留心觀察生活的能力。例如,在學習《電解飽和的食鹽水》這一章節時,通常利用U型管等原材料進行電解飽和食鹽水,并同時需在兩極進行產物檢測實驗,此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方形電池作為實驗的電源,用常見的鉛筆筆芯作為電極,對于電解產物的檢驗,用浸有飽和食鹽水的pH試紙和浸有飽和食鹽水的淀粉碘化鉀試紙作為指示劑,通過進行電解和產物檢驗的實驗,不僅反應快,現象明顯,還容易操作,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概念。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化學的學習,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性,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將化學中苦澀難懂的知識簡單化,而且還可以幫助加深學生對于化學相關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程度。如此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幫助高中化學教師活躍了課堂氛圍,還提高了學生對于學習化學的興致,對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洪鐵丹.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185-186.
[2] 王瑩.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索[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01):192.
[3] 魏艷榮.淺談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速讀(下旬),2019(006):150.
[4] 仲艷婷.淺談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中的實施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9(002):41-42.
G632
A
1002-7661(2022)30-01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