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兵 蔣啟華 甘冠雄
泉州市寶洲污水處理廠是泉州市區最大已建成污水廠,服務于泉州市整個中心城區約22km2,服務人口約30萬人。1999年11月至2005年10月,污水廠經過兩期建設后達到規劃的總規模15萬m3/d,其中,一期規模為5萬m3/d,二期擴建規模為10萬m3/d。污水廠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B標準。
根據“水十條”及省、市地方政府的相關要求,泉州市寶洲污水處理廠應進行提標改造,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當地政府考慮到泉州市淡水資源相對缺乏、城市內河水系對再生水有較大需求量的具體情況,同時為了積極響應國家對再生水資源化利用的號召,經多方溝通協調后決定,寶洲污水廠提標工程出水水質指標執行類IV類水標準(見表1),處理后尾水擬作為中心城區內河水系景觀補水(補水工程另外立項),提標改造項目于2018年6月30日之前完成。

表1 寶洲污水處理廠提標工程出水水質標準
寶洲污水處理廠設計、建設完成時間較早,根據《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及更早的標準,出水指標中總氮按20mg/L考核。因此,寶洲污水處理主體工藝為A/O生物法,只針對總磷、有機物、SS等;主要生產構筑物有進水泵站、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A/O生物池、二沉池、配泥配水井及污泥泵房、鼓風機房、污泥濃縮脫水機房、鼓風機房、加氯間、接觸消毒池等。

根據現狀污水處理廠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的實際運行數據,分析其進水水質變化情況及水質覆蓋率。
(1)污水廠進水濃度低,進水CODCr、BOD5、TP、TN等均偏低,95%覆蓋率CODCr值為177mg/L,全年平均值達到163.8mg/L,95%覆蓋率TP值為2.9mg/L,全年平均值為2.6mg/L,95%覆蓋率TN值為24.6mg/L,全年平均值為22.5mg/L。除進水BOD5、CODcr約為設計值的60%,原設計N、P進水水質指標與現狀進水水質偏差不大,說明污水廠進水有機物濃度偏低,實際運行過程中,脫氮除磷難度較大。
(2)污水廠進水水質變化幅度不高,最大值和平均值相差較小,由此可知水廠進水比較穩定。
(3)污水進水水質BOD5/CODCr比值在0.5左右,即污水可生化性較好;BOD5/TN比在3.5左右,即生物脫氮效果好;BOD5/TP比約為30,可選擇生物除磷。
(4)進水pH值偏堿概率大;由于廢水在硝化過程中需要消耗堿度,通常來說,進水pH值的最佳范圍為7.5~8.0,中性偏堿性最佳,否則會影響硝化菌的活性,根據前述分析,本工程pH為7.1~7.2之間的覆蓋率數值為95%,最大值才7.4,總體進水偏堿概率較大,但呈弱堿性。
根據現狀污水處理廠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的實際運行數據,分析其出水水質變化情況及水質覆蓋率情況:除TP外,基本能達到一級B標準的要求,滿足目前水廠執行排放標準。同時,除TP外,其他各項指標在95%的保證率下均能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的要求,表明目前污水處理廠運行較為穩定,處理效果較好。
本次提標需要進一步加強去除的對象有NH3-N、SS、TP、TN。
通過生物池硝化過程來去除進水氨氮,但相比碳的氧化過程,氨氮的硝化過程比較慢,因此需要更充足的曝氣量和停留時間,硝化成為生化處理好氧單元設計的控制因素。本次提標NH3-N出水要求<1.5mg/L,提標去除率達到70%,考慮到將來管網提質增效,分流制的執行及接管率的提高,進水濃度提高情況下達標壓力較大。分析目前生物池存在的問題主要在2個方面:(1)生物池總停留7.3h,好氧池停留時間5.6h,硝化時間偏短;(2)每5萬噸規模生物池配100m3/min鼓風機(實際出風量80m3/min),生物池氣水比1∶2.3,曝氣量嚴重偏少。由于上述原因,生物池活性污泥濃度只能維持在3000mg/L以下水平(過高會導致二沉池大量浮泥產生),污泥泥齡較短,硝化菌生存、繁殖條件較差,種群數量較少,硝化效果不佳。
本次針對NH3-N達標方案選擇,首先考慮到廠區建設用地的缺乏,同時本著污水廠提標應優先在現有構筑物基礎上挖掘潛力、減少工程投資的原則,為了確保生物池內NH3-N達標,針對性地采取3項措施:(1)在好氧池里面投加MBBR填料,增加生物種群數量,強化硝化效果;(2)增加鼓風機,加大曝氣量,提高生物池溶解氧,使氣水比達到1∶5,滿足好氧池有機物、NH3-N對氧的需求;(3)考慮到本廠進水TP的含量較少,TP的去除可以放在后續高效沉淀池與SS一并去除,將現有的以除磷為主的APO工藝通過增加內回流改造成以脫氮為目的的ANO工藝。
從現狀實際運行數據可以看出,本項目SS出水水質在100%的覆蓋率下,出水SS<10mg/L,全年均值6.4mg/L,在深度處理階段通過進一步的沉淀過濾,從目前各種沉淀過濾組合工藝運行效果來看,要穩定達到10mg/L是可行的。
現狀TP進水水質指標最大值3.3mg/L,總體指標較低,實際出水不能滿足一級B的要求,表明現有的厭氧池效果不理想。本次提標為了確保生物池內NH3-N達標,將厭氧池改成缺氧池,TP除了在生物池、二沉池去除部分外,深度處理階段采用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可以確保TP達標。
要想去除污水處理廠進水TN,需要在硝化充分的基礎上利用反硝化過程完成。分析本項目現狀出水水質TN指標,達到<10mg/L的目標要求難度不是很大。通過對生物池改造,增加1.7h的缺氧段,基本達標問題不大,但考慮到將來管網提質增效,分流制的執行及接管率的提高,進水TN濃度將增加,為了保證達標,深度處理選擇反硝化深床濾池工藝,不僅能夠去除SS、TP,而且能夠進行反硝化脫氮工藝處理,確保TN達標。
綜上所述,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為:進水→細格柵曝氣沉砂池→AO生物池(缺氧/好氧)→二沉池→提升泵房、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濾池→接觸消毒池→尾水排放(或回用)。
(1)厭氧區改造為缺氧區:每座生物池(規模5萬m3/d)中厭氧與好氧池隔墻上增加2臺回流PP泵,Q=2083m3/h,揚程0.5m。在缺氧區加入好氧區硝化液,增加缺氧區反硝化反應,提高總氮去除效果。
(2)增加缺氧區碳源投加:在缺氧進水段增加碳源投加點,進水BOD濃度過低時,在缺氧區添加適量的碳源,以此增強反硝化效果。
(3)增加鼓風曝氣量:每組(規模5萬m3/d)增加1臺100m3/min,出口風壓70kPa可調節磁懸浮鼓風機,使氣水比達到1∶5,保證硝化徹底,同時避免曝氣過量。
(4)適當提高污泥濃度:一方面通過減少排泥量,加強生物池好氧區碳源的競爭,淘汰異養好氧菌,強化生物池自養好氧菌(硝化細菌)的環境優勢,促進硝化細菌的生長,強化生物池的硝化反應;另一方面在每座好氧池(規模5萬m3/d)內投加MBBR懸浮填料(HDPE材質),規格為φ25×10mm,體積2400m3。
為了節省土地,進一步去除SS、TP,深度處理工藝采用磁混凝沉淀池代替傳統高效沉淀池,且與中間提升泵房合建,總尺寸60.4×16.3m。二沉池出水進入中間提升泵房,經水泵提升后進入磁混凝沉淀池,采用4臺潛水軸流泵,單泵Q=2710m3/h、H=7m、N=135kW,3用1備。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分兩座,單座規模7.5萬m3/d,以提升部分對稱布置,攪拌停留時間1.25min,中間反應停留時間1.25min,快速混合反應池停留時間2.1min,沉淀區直徑15m、上升流速22.6m/h,污泥回流比2%~4%。池頂進行加蓋設計,避免日照導致藻類過度繁殖,室內安裝磁分離機、剪切機、配電及控制設備等。
反硝化深床濾池共有14格,總尺寸67.3m×32.1m。單格尺寸19.5m×4.11m,池高6.3m。采用石英砂濾料,濾料厚度1.83m,粒徑1.7~3.35mm。平均時正常濾速5.47m/h,最大時強制濾速7.76m/h,水反沖洗強度15m3/(m2·h),氣反沖洗強度92m3/(m2·h),水頭損失控制3m,反洗周期24h。濾池采用恒液位運行,其進水出水、反沖洗氣洗、氣水聯洗、驅氮、碳源投加等均為自動化控制。其原理基于主PLC“前饋+后饋”碳源投加計算機制,控制現場PLC實現碳源定量投加,不僅保證系統出水,而且提升碳源投加的經濟性。
反沖洗綜合車間建設1座,總尺寸35.6m×20.5m,下部集成反沖洗泵房、反沖洗清水池、反沖洗廢水池,上部包含碳源投加車間、PAC/PAM加藥間等。反沖洗泵房內設置反沖洗供水設備、供氣設備及氣動閥門供氣設備。反沖清水池設置在反沖洗綜合車間地下一層,與反沖洗廢水池組合設置,通過隔墻分隔。濾池設計具備去除10mg/L硝態氮的能力,按平均去除5mg/L硝態氮計算運行費用,采用成品乙酸鈉溶液作為碳源,有效成分含量為10%,乙酸鈉溶液采用槽罐車運輸,通過快速接頭輸送到乙酸鈉存儲池。清水池有效容積1360m3,反沖洗泵采用潛污泵,參數為Q=715m3/h,H=10m,N=30kW,2用1備;螺桿風機參數為Q=71.37m3/min,68.6kPa,132kW,2用1備;廢水池有效容積820m3,廢水泵采用潛污泵,參數為Q=300m3/h,H=15m,N=22kW,1用1備,同時廢水池配置兩臺潛水攪拌機,參數為φ450,N=5.5kW,材質SS304;碳源投加車間面積50m2,采用成品乙酸鈉溶液作為碳源,有效成分含量為10%,采用槽罐車運輸,通過快速接頭輸送到乙酸鈉存儲池內,投加系統包括乙酸鈉儲存池、乙酸鈉溶液定量投加系統、PLC控制系統;加藥間主要為磁混凝高效沉淀池配套PAC、PAM的投加,尺寸35.6m×10.3m,設置PAC、PAM藥劑存儲區間、溶解池、溶液池、投加系統,其中PAC液壓隔膜計量泵4用2備,單臺Q=1000L/h,10bar,N=0.75kW,PAM液壓隔膜計量泵2用1備,單臺Q=3000L/h,10bar,N=1.1kW。
消毒綜合車間建設1座,總尺寸30.6m×15.7m,下部集成接觸消毒池(規模5萬m3/d)及預留再生水利用泵站,上部包含次氯酸鈉投加車間、變配電間等。次氯酸鈉投加量15mg/L(有效氯),消毒劑采用成品次氯酸鈉。配置隔膜計量泵2臺,1用1備,參數為240L/s,7bars,0.25kW。
綜上所述,項目建成通水運行三年半,運行較為穩定,出水水質穩定達到了設計出水水質的要求。希望該項目能為后續相關項目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