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現今,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大以及不規律的飲食作息,胃潰瘍的發病率逐漸攀升,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使其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消化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的潰瘍性疾病,病程長且復發風險大,不及時予以治療會導致潰瘍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如今,消化性潰瘍出血的常規療法多為使用抑酸劑和胃黏膜保護劑,但長久使用證明,其止血效果有待提升[1]。胃鏡是胃腸道疾病的常用檢查手段,近年來也成為了多種疾病治療的輔助手段。研究表明,對消化性潰瘍出血行胃鏡治療,更有利于實現止血的目的,且在促進疾病療效提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本文為進一步剖析胃鏡治療的價值,特選擇本院收治的76 例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獲得良好的止血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擇取本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的76 例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8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7 例;年齡最大61 歲,最小24 歲,平均年齡(42.95±11.21)歲。觀察組男20 例,女18 例;年齡最大62 歲,最小23 歲,平均年齡(42.86±11.1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3]癥狀表現及體征均符合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診斷標準;未患有精神疾病,意識及認知良好;無心、腦、肝、腎等臟器器質性疾病;無胃部或十二指腸手術史;臨床資料完善,患者及家屬自愿同意參與。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行常規內科治療。對患者行胃鏡檢查,以此明確具體病情;隨后,對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內殘留的嘔吐物、血漬進行完全清除,以此保證呼吸通暢;觀察患者的呼吸狀態,對呼吸不暢或困難的患者及時予以吸氧治療;適當墊高患者的下肢,避免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給予患者靜脈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鈉,40 mg/次,1 次/d。基于患者的病情,針對性進行輸血、輸液等對癥治療。
1.3.2 觀察組 患者行胃鏡治療。對患者開展全方面且詳實的胃鏡檢查,明確病情及手術視野。隨后,對患者的出血部位進行有效沖洗,沖洗液選擇去甲腎上腺素生理鹽水(1∶10000);沖洗過程中,注意清除胃內殘留的積血。分析患者的出血原因,觀察出血速度及部位,以此進行病灶評估及分級。借助內鏡鉗,將推動器置于內鏡前端,精確對準病灶。緩慢打開金屬夾進行加壓操作,夾緊病灶;收緊金屬夾,開展離斷操作,箍牢病灶及周邊組織,控制出血。觀察出血情況,待出血停止后,觀察止血夾的具體狀態,待止血夾與病灶黏膜位置呈現直立時,結束治療。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止血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4,5]:黑便、嘔血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患者的脈搏及血壓在治療后2 d 內恢復正常,胃管內未有出血情況,為顯效;黑便、嘔血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且患者的脈搏及血壓在治療3 d 內恢復正常,為有效;未達以上任一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止血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輸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止血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止血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的78.9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n(%)]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的潰瘍疾病,且患病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方式的轉變日益上升,逐漸危及更多患者的身心健康。出血是消化性潰瘍的嚴重并發癥之一,若不及時進行止血處理,可能導致患者休克,甚至引發死亡風險[6]。一般而言,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常規治療手段為內科治療,即使用抑制胃酸分泌和促進胃黏膜保護的藥物,通過給予患者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阻滯劑,以期實現對出血的控制[7]。泮托拉唑是臨床普遍應用的質子泵抑制劑,可以有效達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對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有明顯療效。但總結發現,泮托拉唑為劑量依賴型藥物,大量使用后會導致不良反應發生,不利于疾病的治愈及良好預后,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8]。近年來,隨著臨床診療技術的完善和創新,胃鏡技術也愈發成熟,不僅成為各類胃腸道疾病診斷的有效措施,也在不少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理想且安全的應用效果[9-12]。經實踐顯示[13-15],在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治療中選擇胃鏡治療,可通過胃鏡提供的清晰視野,幫助醫師進一步明確出血的原因、位置及速度,實現快速止血。此外,在胃鏡下開展金屬夾的止血操作,安全性高且操作簡單快捷,通過夾緊與箍牢出血部位及周邊組織,即可有效阻止血液流動,達到止血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止血時間(43.14±6.31)h、住院時間(3.49±0.36)d 短于對照組的(82.35±12.43)h、(4.62±0.73)d,輸血量(2.25±0.31)U 少于對照組的(3.05±0.32)U,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的78.9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胃鏡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優于內科治療,能有效實現止血的目的,幫助患者及早康復,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