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治
產婦死亡的情況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正在逐漸減少,但仍然存在一定數量的產婦死亡,產后出血過多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1],產婦的死亡通常發生在產后24 h[2]。因此及時進行止血和輸血搶救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條件。產婦產后失血的主要解決方法就是采取相應的止血措施,及時補充產婦的血容量,輸血是重要方式之一。目前臨床上常用輸血方式包括輸入自體血和輸入異體血。術中回收式自體輸血屬于自體輸血的范疇,是回收產婦自身流失的血液,經過濾或進一步加工后再回輸給產婦的一項技術,在臨床中采用回收式自體輸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3-6]。為了研究產婦手術中回收式自體輸血的應用效果,本文選取60 例產婦進行此次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2020 年12 月本院60 例應用回收式自體輸血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1~41 歲,平均年齡(26.8±5.45)歲。納入標準:家屬及產婦對研究內容同意并簽訂同意書;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無輸血禁忌。排除標準:家族含有精神病史;無法正常溝通的產婦;喪失認知功能的產婦。
1.2 輸血標準 所有產婦按照醫院自體血液回收操作規程進行自體血回輸。均已進行輸血前評估及輸血后療效評價,國際標準分類法(ICS)輸血標準[7]:產婦存在術中持續失血,開始啟動自體血回輸;產婦術中失血量≥1200 ml 或血紅蛋白(Hb)<70 g/L,自體血儲血罐收集血液量≥800 ml,手術醫生根據術中出血情況進行輸血。
1.3 方法 入室后監測心率(HR)、心電圖(ECG)、無創動脈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持續監護胎心。使用自體血液回收機(BW-8200B 北京,萬東康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調整負壓200~300 mm Hg(1 mm Hg=0.133 kPa),儲血濾血器(FCR-3000F 寧波菲拉爾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術前連接配套的雙腔吸引管(KY225 北京萬東康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術前用200 ml 肝素鹽水(1000 ml 含25000 IU 肝素的0.9%生理鹽水)預充管道;術中回收血液與肝素鹽水混合,比例為4∶1,收集手術區域血液,采集血液量>800 ml,使用血液回收離心杯225 ml(KY225 北京萬東康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離心分離,用生理鹽水 2000 ml 洗滌,再轉至無菌收集袋中。使用白細胞過濾輸血器材(FTSRC302 南京雙威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過濾,回輸400 ml。
1.4 觀察指標 ①記錄產婦術中出血量、異體輸血量。②比較術前及術后24 h 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水平,抽取產婦靜脈血進行檢測。③統計輸血不良反應及感染情況,不良反應包括發熱、過敏反應、溶血反應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中出血量、異體輸血量 60 例產婦術中出血量為400~3850 ml,平均出血量為(825.65±234.26)ml;自體輸血量為135~3500 m1,平均自體輸血量為(805.55±208.16)ml。
2.2 術前及術后24 h 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水平比較 術后24 h,產婦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水平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術前及術后24 h 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水平比較(,n=60)

表1 術前及術后24 h 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水平比較(,n=60)
注:與術前比較,aP<0.05
2.3 輸血不良反應及感染情況 60 例產婦術中以及術后未出現發熱、過敏反應以及溶血反應;術后隨訪產婦均未出現明顯的感染,術后恢復好。
產后出血是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安全的并發癥之一,是我國產婦死亡的第一位原因[8],臨床針對產后出血產婦多采用輸入異體血補充血容量,其原因為一方面社會血源的緊缺,尤其是稀有血型血源更少,另外一方面也容易產生傳染性疾病傳播等輸血并發癥,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回收式自體輸血是一種有效、安全、簡單、易行、節約血源的方法,適用于手術時間長、大手術、術中出血多的產婦,原理是利用自體血液回收機將產婦手術流失的血液通過過濾、分離、洗滌等流程處理,再次回輸入產婦體內,反復自體輸血能夠對骨髓細胞增生起到刺激作用[10,11]。回收式自體血輸血的適應證[12]:預計失血量>1000 ml 的各類手術,包括前置胎盤、胎盤植入、宮縮乏力、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危急情況。禁忌證[13,14]:懷疑血液有惡性腫瘤細胞、胃腸道內容物、尿液等污染情況,血液流出血管外>6 h,在產婦體腔內停留時間過長以及同時伴隨有敗血癥、菌血癥等情況。
回收式自體輸血在產科中的優越性:自體血回輸能夠有效清除游離狀態的血小板聚集釋放物以及組織碎屑等,回收血液多存在破碎紅細胞、羊水等,經過洗滌及濾過處理后,在血液回收機作用下將血液回收、加工,結合產婦的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水平等將其保存,能夠為產婦補充血細胞[15]。產婦自體血液中血漿存在血小板生長因子及大量血小板等,使子宮創面處于封閉狀態,能夠對手術中子宮創面起到止血作用,加快子宮創面的愈合,避免由于大量輸血而導致的凝血功能異常以及激發DIC 等并發癥[16,17]。通常回收式自體輸血時間一般為 20 min,可確保在最短時間內補充血細胞,能夠縮短配血及凝血時間[18]。
回收式自體輸血涉及多個環節,嚴格堅持無菌操作[19]。在實施回收血液時吸引頭應處于血液-空氣界面以下位置,吸引負壓一般≤150 mm Hg,與此同時實施抗凝處理,以減少紅細胞破壞情況,在吸引管中滴入適量抗凝劑使其與回收血液混合,血液回輸過程中應監測全血凝固時間(ACT)和凝血功能[20,21]。大量回收自體血時需要補充新鮮冰凍血漿或血小板等,避免影響凝血功能[22-24];胎兒胎盤娩出后盡可能洗凈羊水,直至無肉眼可見 ;而減少自體血中羊水污染的措施關鍵是實行雙路吸管吸引,縫合止血的同時予大量溫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后方可回收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