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攀文 程永山
(宿遷高等師范學校,江蘇 宿遷)
近幾年,各大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將立德樹人原則貫徹到底,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學前教育全過程,以便能真正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助力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如何滲透思政教育這一問題展開研究之際,需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專業教育課程間的有機融合,這樣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專業課程的同步發展,最終在體育課程中展現協同育人優勢。
思政教育的本質在于為學生服務。思政理念在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要以學生體驗為主,結合學生實際狀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在體育教學之中潛移默化滲透思政內容,進而實現潤物無聲的育人目標。
課程思政理念提出后,進一步明確了思政教育方向,開拓了思政教育新路徑。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實踐中,有效滲透思政理念,對學生群體成長及未來專業發展均具有一定意義。在滲透思政教育內容時,應凸顯適應性,結合本專業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持續探索思政內容[1]。
結合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關注學生是否掌握各項動作技巧以及學生身體素質是否有所提升,而對學生身心健康以及意志品質等無法使用指標進行量化考量[2]。眾多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目標中,知識目標及技能目標占據重大比例,對德育目標的認知并不充分,這恰恰是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難點,若想促進二者深度融合,則要重點解決這一問題[3]。
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開展體育課程教學工作之際,除了要向本專業學生講解基礎的體育知識外,還需要針對幼兒體育內容進行動作教學,并融入游戲教學以及保健知識等相關理論,這些均屬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體育技能,也是一名幼兒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但是,目前大多學校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時,僅僅以其中的幾項為主,并不全面,普遍選擇運動保健知識以及幼兒體育游戲教學內容,這便導致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教學缺少全面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后,由于不具備全面的幼兒體育教學知識,難以在教學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欠缺實踐經驗,即使學校已為本專業學生設置了教學實踐課程,但由于與體育教學實踐相關的課時較少,學生普遍針對幼兒生活以及幼兒教育等方面展開實踐訓練,很少有時間與充沛的精力針對體育鍛煉方面的教學和指導工作進行實踐[4]。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無法直接參加幼兒教育活動,通常以“觀察幼兒”為主,導致本專業體育課程教學實踐止步于表面形式。當學生完成在校學習任務后,教師未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評價,導致學生無法認清自己在專業體育課程學習時是否存在不足,直接影響其體育教學能力的發展。
在全新的課程思政背景下,若想將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內容加以融合,首要任務就是樹立恰當的教育目標。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目標通常會指引教學行為。因此,教師要結合課程思政相關要求,重新梳理本專業教學目標,以促進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通過體育教學提高學生思想認知水平,進而實現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比如,在教學排球時,教師就可以結合體育內容及思政內容設置體育教學目標,全面挖掘排球教學中隱藏的思政元素。在教學墊球之際,單從知識和技能維度方面來看,需要把學生掌握墊球技術動作作為目標。通過反復訓練,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優良品質以及熱愛學習體育、終身學習體育的意識。在講解傳球技術之際,可以把傳球技術動作、戰術以及進攻組織作為技能維度教育目標,重點通過體育訓練培養學生的共贏理念以及奉獻精神。只有明確各環節教學目標,才能保證體育教學工作順利落實,切實在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技巧的基礎上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培養。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通常會安排群體體育項目,在這類群體體育項目中,便可以有效地滲透思政教育內容。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展開特定項目,如足球教育、排球教育,均需要與團隊中的其他成員配合,齊心協力完成任務目標,才能收獲勝利果實。在大多體育項目比賽現場,均可以發現眾多運動健兒經過團結協作,才摘得了桂冠。如今,隨著新媒體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的應用頻率有所增長,學前教育專業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時,便可以應用新型教學設備適當地為本專業學生展示與體育項目有關的視頻,以確保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在觀看體育比賽視頻中感受體育健兒的合作精神。例如,在講解排球項目之際,便可以通過大屏幕為學生展示我國女排在奧運賽場上拼搏的片段,示范具體動作。在項目分組練習過程中,引導兩組學生對抗,在固定時間內記分,完成排球比賽任務。這種項目式教學,可確保學生參加體育項目,進一步感受運動精神,并形成團結合作的意識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后指導幼兒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時,有效地向幼兒滲透思政教育內容。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在教學場地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上均受限制。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學前教育專業教育人員認為體育課程只能在體育課上課時間和固定的室外場地中進行教學。新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突破固有思維,結合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延伸體育課程,并在體育活動中滲透思政教育。例如,“定向越野”運動在各大高校中較為流行,學前教育專業便可以結合這一運動創新思政教育內容,將其與體育課程有機融合,降低難度,并增加趣味十足的對抗性內容。如在校園內設置不同線路,在每條線路上指定幾名學生,設置差異化關卡。關卡可以是結合幼兒體育運動知識的快問快答內容,也可以是幾名學生合作完成制訂幼兒體育教學方案目標的項目。在進行體育運動活動時,在最短時間內通過越野運動任務闖關的學生為優勝者。
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執教體育課程時,若想高效滲透思政教育內容,還要提高個人政治素養。伴隨時代的發展,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應緊跟時代潮流,需要專業教師調整教學方法,選擇效率高、質量高的教學方式。在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教學及發展中,體育教師屬于聯系體育知識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重要人員。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關乎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以及思想政治滲透效果。所以,要求各大學校重視培養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師,保障相關體育教師完善自身道德水平以及更新體育知識體系,堅持以身作則,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發揮良好的榜樣作用。改善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教師思政素養,能間接增強體育課程品質,更有益于提高思政教育在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中的滲透效果。除此之外,在提升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師思政素養的同時,要保障體育教師積極創新體育教學方法,通過有效應用談話技巧以及情感教育等方式,指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好體育技能,融入多元化教學模式,如小組合作以及角色體驗等各種形式,以保障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情境教學中能夠感受思政教育內容,在角色體驗過程中加強道德情感,為思政教育目標的落實帶來更多可能性。
綜上所述,在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需要相關體育教師把握體育項目,不斷延伸體育課程授課內容和授課方法,通過舉行各種各樣的體育競賽有效滲透思政教育內容。此外,要重視提高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授課教師的思政水平,發揮體育教師的教育作用,全面創新體育課程,高效滲透思政知識,助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斷增強自身專業技能及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