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輝
(山東省煙臺海陽市新元小學,山東 煙臺)
新時期的小學教學工作,需要以“實踐育人”為基本途徑,勞動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多樣化的勞動實踐,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在激發學生勞動意識的同時,使其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深入理解勞動的內涵和意義,為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基于當前新時代環境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不斷發展,賦予了勞動教育新的內涵和意義。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時代環境下,勞動教育的內容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一時期的勞動教育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關注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獲得的幸福體驗和愉快經歷,強調的是讓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勞動積極性。
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將勞動教育作為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認為勞動教育也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的關鍵內容。這再一次凸顯了勞動教育的本質,目的是讓學生在參與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觀察客觀世界,并改變客觀世界,然后在這一過程中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新時代倡導新的教育模式,在勞動教育上也是如此,追求的是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統一。內在價值指的是勞動本身的價值,外在價值是通過勞動所創造出的價值。在對小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在掌握勞動技能的同時感受到勞動本身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勞動對生活和社會所創造出的價值。并使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價值和功能,讓學生受到積極的影響和感染,最終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人們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可以直接獲得經驗和技能。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勞動意識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可以讓學生的大腦和雙手共同參與其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能達到磨煉其心智的作用。除此之外,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創造出自己喜歡的物品,構建自己喜歡的環境,獲得強烈的成就感,有效激發了學生參與勞動的熱情,也能使其在這一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勞動思想和勞動觀念[1]。同時,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和點撥,也能有效強化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與解決能力,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其養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道德品質。
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正處于一個空前絕后的經濟轉型時期,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如果缺乏勞動意識,不能具備各種勞動技能,便會被社會淘汰,因此,勞動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在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具體如下。
目前,多數學校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都沒有重視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忽略了提高學生的勞動綜合素質,家長和教師都習慣將學習成績放在首位。而對于勞動也有不同的看法,很多社會人士對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存有成見。這也導致在面對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存在錯誤的理解和認知,認為身為學生,首先要將學習成績放在首位,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計。這種錯誤的認知導致當代很多學生出現意識的問題,存在勞動觀念出現偏差,而且教師對于勞動教育也缺乏認可,家長們更是覺得勞動教育就是體力勞動,只會增加孩子的體力負擔,沒有任何意義[2]。
教育部推行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強調了中小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但卻缺乏完善的勞動教育制度,導致很多學校一直以來忽略了這項工作,在具體的實施方面效果大打折扣。主要原因便是相關部門沒有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法規當中,缺乏指導性較強的文件;在勞動教育的監督標準上不夠細致、全面,關于勞動教育的實施缺乏可參考的標準和方案;學校在勞動課程的設置方面不夠細致,缺乏完善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勞動被邊緣化,沒有引起教師、家長和學生的高度重視,影響了勞動教育的整體效果。
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師資力量是一個重要因素,直接影響著勞動教育的整體效果。但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學校在勞動教育教學方面缺乏高素質的教師,學校整體師資力量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小學,甚至沒有專業的勞動課教師,很多時候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代替上課,影響了勞動教育的整體質量[3]。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前我國各大高校在專業課程的開設上,并沒有設置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忽視了對勞動專業教師的培養,導致相關教師數量無法滿足社會實際需求。
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缺乏良好的勞動教育場地,很多時候都是以室內教育為主,學生受到場地的限制,很少有參與勞動實踐的機會。即便是能夠開展一些實踐活動,但由于校內資源有限,導致勞動實踐的時間和空間較為狹窄,不能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勞動體驗。而且在校外勞動實踐方面缺少機會,缺乏與社會企業單位的合作,由于各方面因素沒有構建專門的校外實踐基地,影響了勞動實踐教育的順利開展。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課的時候,都是以綜合實踐課程為主,教學過程中都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教學模式單一。沒有充分利用家庭資源和社會資源開展勞動教育,忽略了家校合作的推進,缺乏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模式,影響了學校勞動教育的整體效率。
新時代環境下,在小學教學工作中關于學生勞動教育的開展,教師應該從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上進行轉變和創新,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多樣化的勞動教育活動。具體可采取的策略如下。
學校方面要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組織學校教師加強學習上級相關文件,了解上級教育部門對勞動教育的要求和標準,感受到落實勞動教育的急迫性。并能夠根據相關要求和標準明確勞動教育的目的,細化勞動教育的任務,積極學習其他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在開展家長會的過程中為家長普及勞動教育的重要性,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生勞動教育;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制訂針對性的勞動教育工作計劃,在日常教學中嚴格執行,然后于每個學期結束后進行教學評估;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建立勞動教育檢查制度,確保日常勞動教育工作全面落到實處,成立專門的校園勞動教育檢查小組,確保勞動教育可以順利推進。
在我國的教育方針中,將教育和日常勞動相結合是一項重要內容,是21世紀培養人才必須遵守的原則之一。對此,學校方面要予以高度重視,做好勞動教育文化的宣傳和普及工作,營造良好的校園勞動教育氛圍。勞動教育領導小組制訂勞動教學方案,并由各學科教師和班主任執行勞動教育計劃,確保勞動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不定期以勞動教育為主題召開學生家長會,讓家長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培養學生勞動的過程中,為學生參加勞動教育創造有利條件。
勞動實踐基地是保證勞動教育落實的重要物質基礎。學校方面應該根據實際條件,因地制宜開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勞動學習的機會。
1.開辟校內勞動教育基地
將學校的綠化帶、小花壇等作為勞動教育區域,并在春季和夏季組織學生進行除草、種花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澆水、修剪和施肥。將區域中的勞動任務劃分給各個班級,一切任務都由學生承擔,要求學生定期進行相關勞動操作[4]。
2.開辟校外勞動教育基地
同社區合作,將社區敬老院、小樹林等作為勞動教育基地,并不定期組織各年級學生來此參加敬老愛老活動、植樹活動等。
學校方面必須注重實踐教育的開展,從多方面拓寬教育渠道,組織多樣化的勞動教育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平臺和成長環境。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特點、學習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創新實踐活動內容,積極落實勞動體驗教育,鼓勵學生參與到各種服務崗位實踐活動中,用心感受、用心體驗,在強化勞動技能的同時領悟勞動的內涵和價值。
1.學校可以組織“愛學校、愛班級”的集體勞動,為每個班級劃分專門的勞動責任區
引導學生在班級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到責任區積極參加實踐活動,使其在為他人服務、為集體貢獻的過程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并培養良好的責任感。
2.組織開展“做爸媽的幫手”勞動實踐活動
要求學生每天放學完成學習任務之后,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洗衣、疊被……鼓勵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3.組織開展“愛護環境我能行”
與社區合作,組織學生到郊外參加植樹活動,教給學生正確的勞動技能。使其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勞動的價值,并培養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
家庭教育對學生來說也有重要影響,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需要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因此家庭教育可以說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完善。如果沒有家庭教育的輔助,學校的教育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整體效果也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對此,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方面也要重視這一特點,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獲得家長的認可和支持,鼓勵其一同參與到學生的勞動教育中來。在周末或節假日期間,為孩子提供自主參與勞動的機會,鼓勵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擦地、疊衣服、刷碗、洗襪子等。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融合,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勞動的機會,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勞動技能,并在勞動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的辛勞和不易,能夠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慢慢培養良好的感恩意識。
新課改實施后,強調對學生進行激勵性教育,認為只有充分的尊重、賞識和鼓勵,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所以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這一特點,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盡量予以學生鼓勵和表揚,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不斷激發學生的勞動潛能。具體可采取的策略如下。
1.教師評價
綜合學生每天值日任務的完成情況、班級大掃除過程中參與和表現情況、勞動實踐活動的參與情況等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確保評價的客觀性與合理性,多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2.學生評價
組織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式,評價、總結每天值日任務的完成情況和班級大掃除的參與情況。
3.家長評價
要求家長結合孩子在家的勞動表現予以客觀評價。
最后根據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家長評價的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并評選出班級中每個月的“勞動小能手”,然后予以適當的表揚和獎勵。每個學期末,對學生參加勞動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評,考評任務既可以是繪畫,也可以是寫作,還可以是自我總結,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加深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幫助其培養良好的勞動意識。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學中,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基于當前新時代環境下,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身上存在的各種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手段做好學生的勞動教育,為其創造更多參與勞動實踐的機會,并以勞動教育為載體落實素質教育。最終促進學生的良好學習和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