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剛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白水鎮永和小學,甘肅 平涼)
語文學科涉及的知識比較冗雜,尤其是閱讀、寫作、交際等教學內容的教學,必然離不開科學性、高質量、深層次教學途徑的采用。而思維導圖的應用,則可切實拉近學生與語文的距離,使教與學的開展向著精細化邁進,且對預設教學目標的達成有積極作用。因此,根據小學語文教學中各項目、各環節、各領域需要,以及語文學科的人文化、工具性特性,教師在落實教學指導與實踐時,應切實加強對思維導圖的應用,引導學生在圖文并貌、鮮活生動的認知體驗中開展語文學習,進行實踐應用,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確保學生認知能力的強化。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新課改也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理念正在各大課堂大力實施,公眾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隨著新教學方法的運用,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正得到顯著提高。結合當前的教學方法以及已有的教學經驗,發現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與問題主要表現在:首先,教師與學生的素質都有待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基于教師素養的不斷提升,但是在現實教學中,有的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自身素質以及教學水平的提高不重視,教學按部就班,教學形式死板,教學內容簡單,教學效率不夠理想。并且,教師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也沒有給予充分的關注。教師的這一理念實際上是傳統教學的舊有理念,并沒有真正以小學生為主體去設計教學,沒有圍繞調動學生積極性開展教學,而沉悶課堂對學生的思維也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也有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片面追求效率,并沒有著力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味地灌輸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導致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只是一種碎片式的認知,并沒有將其凝結成系統性的知識,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對于教師教學中以及學生學習中所存在的漏洞與缺失,必須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方式加以彌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走進新時代,教育領域中的各大課堂上各種新手段、新方法層出不窮。如果小學語文教學按照舊標準及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話,其自身的創新力度不夠,自然也會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為此,在新課改不斷深入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從思想和行動上進行更新,實踐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思路,采取一些與學生的認知需求相適應、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新型的教學手段或者方法才能取得豐碩的成果。思維導圖的提出與應用,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相符合,也與學生的認知需求相符合,能進一步彌補一些教學上的短板或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上的不足,從而凸顯其教育價值。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說能夠完善小學語文的教學體系,小學生存在個性化的差異,通過語文教學與思維導圖的結合,能讓學生不斷掌握和拓展語文知識,通過正確方法的應用完成自我知識體系的構建。統一教學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認知需求,存在一定不足,而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久而久之,可以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智力與思維,同時也能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思維導圖的應用將會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關系的轉變,進一步改善師生關系,優化課堂結構,不斷促進整體進步與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非常有必要。從主觀角度上來看,對于思維導圖的宣傳要到位。小學語文教學嘗試用思維導圖這一新方法時,應對其進行深入的理解以及研究探討,不能按固有模式進行,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進一步發揮思維導圖的功能,幫助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在運用思維導圖過程中,教師講解思維導圖的概念,分析案例,從而使學生能認識到思維導圖的價值與意義,科學地掌握思維導圖,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效果。思維導圖還要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差異性的講解與宣傳,并且引領學生掌握新技能、新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且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以學生實際為主,通過思維導圖與閱讀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多元化閱讀、深層次體驗中進行閱讀,在讀中了解文本的關鍵信息、主題思想、基本內容,獲得對文本內容的充分理解。同時,在思維導圖的驅使下,閱讀教學的開展也會更為充分,學生的認知體驗也會更為豐富,學生在課文閱讀中的參與度、積極性便會獲得切實提高,更利于對學生感知體驗意識的培育。例如,在《再見了,親人》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思維導圖為鋪墊對學生進行分組,設計具體問題,由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以小組為單位來分析課文的主要內容、關鍵信息、中心思想等,讓不同學生在協作與互動中獲得對閱讀內容的充分理解與有效把握。通過思維導圖作用的發揮來實現對閱讀教學路徑的拓展,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證。又如,教師引領學生深度閱讀某一單元內容時,設計思維導圖中的大樹主干為“單元目標”,每一篇課文以樹枝形式進行描述,而每一篇課文的重難點內容則是畫出小枝丫延伸,有主干有分支,使學生清晰了解單元深度閱讀中的知識框架。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初步理解了該單元的主要內容。用這一方式,讓學生進行“復制”“拷貝”,圍繞某一篇文章繪制思維導圖,從而更為充分地了解深度閱讀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初步自學某一個單元內容,并將由此產生的質疑或問題繪制成思維導圖,學會歸納和總結自我的深度閱讀,以便在聽課或是討論交流時把注意力集中在解疑問難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為了切實調動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興趣與熱情,使其根據預設交際主題,積極投身至交流與互動中,獲得語言駕馭素養的塑造,教師在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時,可以以結構新穎、色彩豐富、形式多樣的思維導圖為引領,就教學中涉及的內容、知識等開展針對性訓練與點撥,組織學生嘗試借助圖形和線條來繪制思維導圖,使與思維導圖構建有關的圖形、數字、色彩、線條、結構等靈活遷移至學生的認知領域,并結合輔助性關鍵詞、主題、素材等制作一些可視性、簡易化、美觀性、趣味性思維導圖,進行反饋交流,開展表達分享,獲得語言建構能力的發展。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自我介紹時,先根據一級分支詞匯,用個人信息、優缺點、興趣愛好等來構建初級思維導圖;在此基礎上引入二級分支信息,用姓名、年齡、優點、缺點、看書、運動等來構建輔助思維導圖;最后組織學生開展交際表達,進行自我介紹。以此切實豐富口語交際形式,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結合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需要,教師可通過對思維導圖的深度應用來實現對學生語言應用素養的塑造。同時,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領域的應用可以切實彌補學生無話可寫、無從下筆、不知所云的缺憾,為協助學生能力提升打好基礎。尤其對一些寫作思路比較混亂、寫作邏輯不夠嚴謹的學生,思維導圖更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認知困境,使寫作領域的瓶頸性問題得到充分化解。例如,在以“我喜歡的季節”為主題開展寫作指導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托思維導圖首先選定春、夏、秋、冬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季節,然后結合自己選擇的季節來繪制圖畫,將自己喜歡的這個季節的景物、人物等以圖畫的形式予以呈現。隨后再建構開頭、正文、結尾中的具體詞匯,接著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建構二級分支,用“我喜歡……喜歡……我更喜歡……”或“有的喜歡……有的喜歡……而我喜歡……”等句式來寫作。以通過思維導圖作用的發揮來提升寫作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總之,與傳統認知工具相比,思維導圖所獨具的發散性、直觀化、具體性特性,使得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更具必要性與現實性。其不僅可以突破傳統課堂模式的局限,將學生引入更為寬泛的認知視域,為學生全方位、多視角學習語文提供助力;還能夠切實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協作、互動提供保證。因此,結合不同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思維導圖的應用,并切實培養學生借助思維導圖開展語文學習的意識,以通過對思維導圖功能的彰顯,構建更為多元、豐富、完備的教學生態,讓學生在動手制作思維導圖、動腦建構思維導圖、用心應用思維導圖中獲得認知蛻變,以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實踐應用、探究判別意識的培養,為學生學習興趣激發、良好習慣養成、綜合素養提升注入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