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 穎
“互聯網+”背景下,家園共育迎來了新的發展局面,在此基礎上,家長能夠與教師互動,有利于全面提升育人實效。基于此,本文重點論述“互聯網+”背景下家園共育質量的提升策略。
幼兒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他們對具體、形象、生動的東西較為敏感。很多育兒類App就是利用了這一點。例如,利用“阿布睡前故事”App,家長與幼兒一起聽故事,一起感受生動的故事情節。在聽書過程中,幼兒往往會有一些困惑并向家長提問。這時,家長要認真回答。幼兒在與家長的交流過程中,其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班級微信群”是幼兒園和家庭聯系的重要渠道。教師、家長通過微信,能夠雙向分享幼兒的生活動態,全面了解幼兒的思想、情緒等狀況,有利于有針對性地開展家園共育。例如,兒童節來臨,教師邀請家長積極參與課堂親子活動。家長、教師可以將拍攝的視頻、照片在班級群里分享,既能展示幼兒園教育的成果,又帶給幼兒快樂和信心。

教師借助信息化平臺,能夠與家長相聚“云端”,通過線上互動,共同探討育人策略,提升育兒成效。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引入育兒話題,鼓勵其他家長在線上交流,做好家長指導和服務工作。幼兒園還可以創建家園共育網站,引入多個模塊內容,便于家長了解幼兒園最新動態,推進家園共育工作。例如,教師設置多個游戲模塊,引入一些音樂小游戲、科學小實驗等,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教師上傳優秀的育兒案例,指導家長科學育兒,創建幼兒全面發展。此外,教師可以借助“釘釘”與家長交流,布置相關任務,用語音或者視頻等方式提醒家長開展育兒工作,如親子共讀任務、體育鍛煉任務、家務勞動任務等。幼兒完成任務后,家長可拍攝照片,在線打卡,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升教育成效。當然,教師也可以設置家庭板塊,定期發布親子活動通知、活動圖片,既有助于幼兒的發展,又能促進家園溝通。
優化家園評價機制能夠進一步提升家園共育效果。“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借助網絡技術,進一步優化家園評價方式,實時關注幼兒的狀態,了解幼兒的行為習慣與思維模式。在評價過程中,家長要減少橫向對比,注重縱向對比,善于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肯定。同時,親子活動評價要進一步拓展評價項目,如將幼兒的認知、潛力、生活、情感等方面融入評價體系中,給予幼兒更加客觀、真實的評價。幼兒園可以在線設置《家園聯系欄》,引入多個模塊,如“溫馨一刻”“暢所欲言”“家長中來”等。同時,教師要鼓勵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進一步優化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