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本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提出:“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午餐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重要內容,進餐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進餐能力的重要環節。我園根據幼兒的特點和進餐習慣,科學組織幼兒自主進餐,減少包辦、干預、等待等現象,制定合理的進餐規則,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我園認真梳理幼兒在就餐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和個體問題,開展現場觀摩活動,組織教師研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分階段解決。幼兒園各班級進餐規則盡管由幼兒參與制定,但是教師沒有考慮不同年齡幼兒的進餐需求,沒有展現幼兒自主參與的痕跡。進餐前,有的班級進餐物品配備不齊全、標識不清晰、擺放不合理,沒有做到專物專用。另外,幼兒拿取餐具沒有固定的時間,較隨意和混亂。在觀摩過程中,教師還發現一些班級幼兒沒有自主盛飯、盛菜,基本由教師統一取餐,幼兒排隊等待用餐且在進餐過程中浪費現象較嚴重,甚至出現打鬧現象。同時,幼兒的餐后自我服務意識薄弱,基本由教師包辦。

我園對照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支架4”要求,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游戲化的精神內涵。作為幼兒自主進餐的支持者、合作者,教師要放手,讓幼兒大膽嘗試自主用餐。教師要運用課程游戲化方法,解決幼兒自主進餐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和支持幼兒自主制定規則、布置餐桌、自主取餐、自主清理等,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我園依據《指南》中的相關建議,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時間、寬松的氛圍,減少不必要的干預,培養幼兒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推進幼兒自主進餐中,教師還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認識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不斷調整優化方案。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一些餐前游戲或者介紹一些膳食知識,以此激發幼兒的用餐情緒。教師要關注個體差異,為有困難或需要的幼兒及時提供幫助。
創設游戲情境可以幫助幼兒擁有更多自主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我園創設了“兒童餐廳”角色區,把有關幼兒自主進餐的關鍵內容融入區域活動中。例如,教師引導幼兒在區域游戲中探究各種餐具的使用方法;教師指導幼兒模擬就近就餐,防止自主取餐時出現擁擠、碰撞等問題。我園注重為幼兒創設愉悅、舒適的進餐環境。
需要指出的是,幼兒自主進餐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我園引導家長轉變觀念,培養幼兒自主進餐的良好習慣。例如,家長不要讓幼兒在家養成一邊吃飯一邊玩耍、甚至邊走邊吃的不良習慣;家長和幼兒聊一聊哪些食物好吃,哪些食物營養豐富等話題,激發幼兒的進餐興趣。
一日生活皆教育。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去做。”我園通過優化自主進餐環節,進一步提高了幼兒的自我服務和管理能力,促進了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