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燕華

男性具有獨立、堅強、勇敢、冒險等特點,在幼兒園缺乏男教師的情況下, “爸爸”的特長愛好、職業優勢等都能成為課程資源。在前期蘇州市“十三五”運動規劃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我園對當前幼兒園運動現狀進行分析,從解決問題入手,明確研究方向,探究適合本園幼兒的運動內容和組織方式,將課程游戲化精神有機滲透到建構“爸爸式+”幼兒園運動課程的研究中。“爸爸式+”幼兒園運動課程是基于園所資源優勢、園所積淀的運動文化和幼兒可持續終身發展所需,從幼兒生活出發,在開發優質運動課程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我園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滿足幼兒的需求,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一是合作、討論,關注幼兒的學習進階,推動幼兒自主成長;二是資源利用,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培養幼兒意志品質;三是領域整合,支持幼兒多領域學習發展。“爸爸式+”運動課程的目標不但強調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而且注重幼兒語言運用、科學素養、藝術表征和社會性發展,聚焦幼兒的經驗,最終目標是形成“爸爸式+”運動內容體系。
《綱要》中指出:“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教育的時機,提供適當的引導;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我園以年級組、教研組為單位,結合每月的節日、季節等重要節點,組織商討交流,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將幼兒園運動特色、運動元素滲透到相關活動中。同時,我園通過園部與組長商議,再到年級組或教研組重點研討,再到審議組深入細化,落實到課程中。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從課程出發,帶著課程意識思考。例如,北京冬奧會期間,我園開發并實施了一系列冬奧活動課程。
南京師范大學虞永平教授提道:“幼兒園課程需要系統建構,要將科學理念落實到教師每一天的教育行動之中。”為此,我園通過專項培訓、核心組會議、陽光推文互動等途徑,引導教師、家長密切關注“爸爸式+”運動課程構建,在注重發展幼兒各項運動能力的同時,更加關注幼兒善于合作、大膽自信、勇敢堅強等良好品質的養成。
我園基于原有的運動課程,以幼兒全面發展為核心,依托“爸爸式+”課程資源,創生了“爸爸”參與的幼兒園運動課程,如“爸爸 + 混齡晨鍛”“爸爸+ 野趣運動”“爸爸 + 原色運動”“爸爸 + 節日運動”等施。各班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及資源情況,在課程審議中分析班本實際情況,通過組內討論、審議支持,制定從幼兒的發展、資源利用出發的“爸爸式+”班本主題活動課程,不斷深化主題課程框架。
我園組織了一系列研修活動,通過園內、園外兩條線,對“爸爸式+”資源進行調查、篩選和優化,最大化利用“爸爸式+”資源。我園還以園內、園外運動資源為突破口,開展以山坡游戲、原色運動、園外實踐為主要內容的系列主題教研活動,利用“爸爸式+”人力、物力及環境資源,更好地促進教師成長。
課程建設是一個動態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課程質量直接影響幼兒的發展。我園堅持“審、研、調”相結合,對幼兒、教師跟進調研、評估,提高課程實施質量,如幼兒體能測評、課程審議調研、半日活動調研、課程故事評比等。
我園根據課程推進情況,每月開展問卷調查,收集家長對“爸爸式+”運動課程的建議。例如,我園圍繞“特殊情況下如何更好地發揮爸爸的作用”“濱海公園親子游戲活動建議”等問題,開展問卷調查,及時了解家長的看法、建議和評價,從而從課程角度分析、調整和優化。又如,我園根據課程開展需要,開展“親子陪伴”問題問卷調查,了解家庭親子陪伴現狀,更好地把握下階段課程的開展方向和重點。

我園充分發揮“陽光爸爸”的資源優勢,多形式開展“陽光爸爸”俱樂部活動。例如,我園邀請有運動特長的“陽光爸爸”擔任體操俱樂部、輪滑俱樂部的指導教練,來園指導幼兒俱樂部活動,促進幼兒發展運動能力。
在課程實施中,我園靈活把握課程內容和實施方向。居家期間,家長入園參與課程的頻率相對減少。為了滿足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我園調整課程形式和內容,將課程從幼兒園延伸到家庭,如“宅家團團轉活動”“親子體操打卡”等,既增強了家長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又進一步密切了親子關系。
教育專家孫云曉曾說過:“父性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能缺少也不可替代。”“爸爸式+”幼兒園運動課程的實踐探索,進一步豐富了幼兒園園本運動課程,在提升課程實施質量和家園合作實效性的同時,促進了園所運動特色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