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余學萍

英國著名兒童閱讀專家艾登·錢伯斯指出:“早期閱讀應發生在適合閱讀的地方,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教育價值。”閱讀區作為幼兒早期閱讀的專門場所之一,理應得到幼兒園高度關注。然而,不少幼兒園忽視閱讀區創設,導致幼兒在閱讀區“不想看、看不懂”。因此,幼兒園要通過多種導讀形式,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促進幼兒自主閱讀。
目前,不少幼兒園閱讀區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幼兒往往不愿意到閱讀區或不能在閱讀區安靜閱讀。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認識不足。教師缺乏對閱讀區教育價值的認識,對閱讀區創設不夠重視。二是氛圍缺失。閱讀區環境較單一,缺乏閱讀氛圍,難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三是方式單一。幼兒并不是天生具備自主閱讀能力的,在他們自主閱讀能力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但是,閱讀區呈現的閱讀方式單一,對幼兒缺乏吸引力。
閱讀區應該是一個溫馨、快樂、充滿吸引力的地方。在這里,幼兒一起聽教師講喜歡的故事或者閱讀他們喜歡的故事。教師要想方設法,精心創設閱讀區,增加閱讀區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在閱讀區擺放沙發、抱枕、動物座椅、地墊、小臺燈等;教師將圖書海報貼在墻上,展示與圖畫書有關的拼圖、游戲;教師根據圖畫書中的人物角色制作玩偶,擺放在閱讀區。需要指出的是,閱讀區要讓幼兒感到舒適,提升體驗度。有些幼兒喜歡躺在地板上看書,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柔軟的、色彩明亮的地毯和枕頭;有些幼兒喜歡懶洋洋地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書,教師可以在窗戶下面放一個木凳,在上面鋪上軟墊,再套上彩色的椅套,放上彩色的枕頭;有些幼兒喜歡坐在椅子上或搖椅上閱讀,教師可以在閱讀區放置合適的椅子和搖椅。
在陳列圖書時,教師要確保有足夠數量和種類的優質圖書,準備一些適合幼兒取放的書架,將幼兒喜愛的圖書陳列在上面。圖書封面要面向幼兒,便于幼兒較快地查看,從而做出選擇。另外,教師要注意及時更新圖書,不斷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為了提升閱讀區導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幼兒自主閱讀,教師應采取多元化導讀策略。
聽故事、講故事最受幼兒歡迎,教師每天有和幼兒集體閱讀的時間。教師可以用故事中角色的語氣,描繪繪本中最有趣味的情節并配上適宜的音樂。比如,繪本《上學路上》講述的是小熊不認識自己的影子,將其當成怪物。在上學路上總以為怪物跟著它,一路上想盡辦法逃避“怪物”,最后走在了森林里,沒有了陽光就沒有影子了。小熊以為脫離危險了,沒想到被大灰狼給盯上了……正當我講到關鍵時刻時,幼兒的眼睛里充滿期待。我對幼兒說:“這本繪本里有字有畫,講得比老師還要好。”于是,我給每個幼兒都發放一本《上學路上》繪本。幼兒都迫不及待地打開繪本,進行自主閱讀。
在閱讀活動中,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主要圍繞“提什么,怎么提”展開。在《我是大哥哥》繪本閱讀中,我可以指著繪本封面問幼兒“你看到了什么”“它為什么不開心”“它們會是什么關系”等問題,讓幼兒感知繪本中出現的幾個具體人物之間可能會發生的故事。在自主閱讀時,幼兒會和周圍的同伴討論并流露出著急的表情和動作。這時,我提出了“發生什么事了”“什么地方吸引你”“大雨有沒有拋棄自己的弟弟妹妹”等問題,讓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閱讀活動要充分體現“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采用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方式進行。在舒適、溫馨的閱讀環境中,幼兒圍在一起邊說邊看,教師認真觀察幼兒的閱讀狀態,盡量不打擾幼兒,可以坐下來和幼兒一起閱讀。當幼兒出現問題時,教師可以個別指導。大班幼兒已經認識一些常見漢字,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幼兒看著圖畫照著文字進行閱讀。
教師要注重運用信息化手段,讓幼兒在動態畫面的引導下,加深對故事情節的印象,進而促進幼兒自主閱讀。比如,在《我是大哥哥》繪本中,大雨從最開始厭惡弟弟妹妹搶走家長對自己的愛,到最后救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并將他們安全帶回家。教師可以播放《我是大哥哥》電子繪本,讓幼兒充分感受大雨的善良,建立相關的情感。

在幼兒閱讀完相關繪本后,教師要引導幼兒將最喜歡的人物或者最感興趣的情節,通過多種活動表達表現出來,如繪畫、表演等方式。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類別的閱讀材料,運用不同的導讀方式。比如,對于科學類閱讀材料,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小實驗,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帶著疑問在圖書中尋找答案;對于季節類閱讀材料,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導入或者問題導入,引導幼兒在圖書中尋找相關知識;對于常識類閱讀材料,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引發幼兒產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早期閱讀是幼兒語言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閱讀區就是幼兒進行自主閱讀最好的場所。因此,教師為幼兒創設舒適的閱讀區、促進幼兒自主閱讀十分必要。只有這樣,幼兒才能不斷提升閱讀能力,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