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長春 130051)
反洗錢是維護金融秩序穩定,保障市場經濟秩序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尤其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做好反洗錢工作意義重大。在商業銀行反洗錢管理中,根據職責不同,有三道不同的防線,分別為業務部門、內控合規部門、內部審計部門,有效的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能夠發現和糾正反洗錢履職中存在的問題,防范合規風險。筆者結合反洗錢實踐經驗,對商業銀行如何有效開展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如下思考。
隨著洗錢犯罪行為呈現出專業化、復雜化等新特點,商業銀行反洗錢管理應當由結果導向逐步過渡到過程管理。開展反洗錢內部審計相當于定期對日常反洗錢履職情況進行階段性“體檢”,有助于機構發揮自我糾偏功能,及時發現自身內部漏洞和缺陷,督促并及時糾正反洗錢履職執行不到位的問題。
為有效預防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人民銀行、銀保監等金融監管部門相繼出臺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監督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明確要求金融機構應當每年通過內部審計或者獨立審計等方式,審查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內控制度制定和執行情況。
自2017年起,全國金融領域反洗錢處罰突破億元,并呈逐年上升態勢,2021年面向社會征求意見的《反洗錢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中規定,未有效開展內部審計或者獨立審計,可根據經營規模、潛在危害等情況,處20萬以上200萬以下罰款。加大反洗錢行政處罰懲戒力度成為大勢所趨,人民銀行作為監管部門必將依據法規政策的變化調整監管重心。反洗錢審計范圍不全、蜻蜓點水的銀行業機構可能面臨著一定金額的處罰,新法的規定成為約束銀行機構有效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履行好反洗錢義務的有力武器。
因此,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從自身履職要求,還是從外部監管規定,或是為避免產生違法行為,都應做好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
一是人員配置不合理。反洗錢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業務工作,特別是隨著銀行產品業務種類增多,面臨的洗錢風險也呈現多樣性和隱蔽性,這就需要既了解反洗錢業務,又精通審計工作的復合型人才。但通過調研了解,在實際工作中,機構配備的人員往往存在專業不對口、工作經驗不足、思想觀念陳舊等情況;二是程序執行不規范。在監管實際中發現機構內部審計工作流程及資料規范性欠佳。有的機構內部審計材料過于簡單,審計報告中的內容較為單薄,審計方案、工作底稿以及后續整改報告等資料均未留存,無法確定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真實性。
一是審計內容過于陳舊。反洗錢內部審計內容模板化,部分機構連續幾年內審計檢查的內容和發現的問題多有雷同,未能根據監管要求及時進行調整完善。二是審計內容覆蓋不全面。部分銀行機構的內部審計內容不能對反洗錢工作全方位覆蓋。常見情形有:缺乏對機構反洗錢工作機制、各層級人員反洗錢履職、反洗錢績效考核、反洗錢保密等方面的審計,更多關注是否留存客戶身份證件、是否登記客戶的九項信息等執行操作層面的情況,未能從反洗錢防控機制的有效性入手,未將工作理念由“規則為本”轉變到“風險為本”。三是審計手段相對落后。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應用,銀行業產生了海量數據,對于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也提出了新挑戰。僅依靠調閱紙質材料的審計方法已遠不能滿足當下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需求,需要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通過科技賦能,不斷提升工作質效。四是審計抽樣的代表性不足。面對著日益增多的銀行業務產品,部分機構沒能準確研判洗錢風險,進行審計抽樣時,未能有效結合洗錢風險自評估報告,導致樣本代表性不強,難以真實反映機構自身問題。
銀行機構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完成后,通常會下發審計報告,并要求限期整改。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后續整改經常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反洗錢人員對內部審計報告中指出的問題理解不到位,導致整改質量不佳或者同質化問題仍然存在。二是指出的問題涉及軟件系統原因或與其他業務部門有關,因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不暢,內部審計部門后續監督不力,導致整改難以落實到位。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只有保證審計質量才能有效促進審計成果的運用。一是打造反洗錢內部審計隊伍,培養具有熟悉法律法規、精通反洗錢業務的綜合性審計人才。一方面,商業銀行應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參與內外部審計培訓和人民銀行組織的反洗錢專業培訓等課程,提升反洗錢內部審計專業能力;另一方面,打破部門壁壘,積極開展行內業務大講堂等活動,不斷更新知識儲備,適應經濟、政策等環境變化。二是善于運用信息化手段,引導反洗錢審計人員轉變監管理念,運用大數據思維創新監管方式。各機構要加大反洗錢業務的軟硬件資源投入,通過更新硬件設備、強化技術支持,實現科技賦能,助推本機構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優質高效。
方案具體、流程規范、資料完備是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保障,各機構在開展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時,要制定實施細則,明確重點、規范程序、注重實效。一是制定統一的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全流程手冊,提升審計流程的標準化程度和工作效率;二是注重反洗錢審計現場實時管理,按照計劃和方案嚴密組織實施,結合工作實際進行審計抽樣,強化底稿審核,對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三是定期對反洗錢審計項目質量進行“回頭看”,對審計工作程序的完善性、審計成果運用的充分性、審計檔案整理的規范性等方面嚴格進行質量控制。
內部審計結果只有得到充分有效地運用,才能使內部審計的質量得到最終檢驗。其中,反洗錢內部審計整改是審計結果運用的重要抓手,是體現內部審計價值的最直接方式。一是發揮黨委決策優勢。定期將反洗錢內部審計報告上報行黨委進行集體討論,審議研究審計報告問題分析是否到位、評價是否客觀、整改意見是否可行。同時,相關分管行領導將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納入對部門的日常檢查事項,加大督查督辦力度,跟蹤監督整改進度。二是完善通報公告機制。及時將審計結果通過OA系統等平臺進行通報及公示,增加審計結果的透明和公開程度,擴大全行職工的知情權、監督權,進一步倒逼審計成果的運用。三是完善內部審計成果運用的考核機制。一方面將內審部門開展反洗錢審計履職情況納入考核內容,將反洗錢審計內容的完整性、有效性、后續整改推進等情況作為考核指標;另一方面,要對相關部門的反洗錢履職情況進行考核,從問題出現、問題整改、同質化問題發生等多角度對部門及相關責任人進行考核追責,切實發揮各部門在反洗錢方面的作用,形成監管合力,確保反洗錢內部審計工作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