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國銅加工產業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在產業規模、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智能制造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與世界先進水平基本同步。
一是產業規模接近翻番,由凈進口變為凈出口。2021年我國銅加工材產量1990萬噸,比2011年增長93.6%,全球產量占比由50%提高到60%。銅加工材自2019年實現進出口逆轉,從2011年的凈進口28.07 萬噸轉變為2021年的凈出口10.11 萬噸,預計將繼續保持出口增長的勢頭。
二是自主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我國銅加工領域已經實現了99%的各類新材料國產化,只存在最后的1%甚至是0.1%依賴進口。銅鐵合金、鋰電銅箔、銅管、連續擠壓領域我國保持世界領先。高端的銅鐵磷、銅鎳硅、銅鉻鋯、引線框架、銅鈦、銅石墨烯、銅3D 打印、電子銅箔、B30 管件等生產技術逐漸成熟或實現進口替代。新裝備領域持續突破,熔鑄、熱軋機組、粗軋機組、自動清洗線、氣墊式退火爐等領域進口替代成果顯著。
三是產業全球化開辟新局面。海亮集團在越南、泰國、美國、歐洲,博威合金在越南、美國、德國、加拿大,金龍集團在墨西哥、美國,金田銅業在越南,銅陵有色在法國分別通過并購或者投資建廠的方式實現了銅管、銅板帶、銅棒線等產品生產的全球化布局。
四是龍頭企業實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2021年,前10 家企業產量約750萬噸,占銅加工材的38%,較2011年提高約18%。其中海亮股份、楚江新材、江銅集團、金田銅業、精達股份成為全球細分領域規模最大企業;金龍集團、寧波興業、博威合金、力博集團、寧波長振、銅冠銅箔、華鑫銅箔、陜西斯瑞、江蘇萃隆等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引領行業創新發展;國有銅板帶企業洛銅、華中銅、銅陵金威全部實現盈利。
五是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取得實質性進展。銅加工行業積極向綠色化、智能化方向轉型,自2017年以來,銅陵金威、精藝股份等19家企業獲得“綠色工廠”稱號。智能制造在全行業受到高度重視,海亮集團、博威合金、金田銅業等走在前列。
時勢在我!進取者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滯于既得的成就、陶醉于已有的榮光。銅加工行業未來定將錨定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目標,把握歷史機遇,保持奮斗姿態,在新時代的偉大新征程上乘風破浪,不斷奪取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