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飛
數學科目是一門復雜且極具抽象化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生來說,非常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數學科目的學習存在較大的難度,十分考驗小學生的領悟能力,這也深度考驗著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然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最有利的教學方法就是采取課堂提問形式,作為數學教師,必須要注重對于小學數學提問藝術的深度探索,更為科學化、合理化地構建問題內容,這樣才能夠通過提問的形式幫助學生啟發對于數學學習的思維意識。
1. 課堂提問及小學數學提問的概念
1.1 課堂提問
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提問就是根據教材和教學的具體內容,注重學生學習進度,而在課堂教學中,間接性地提出有關學習內容的引導性問題。簡單來說,課堂提問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貫徹和理解,通過教材當中的問題和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進入到問題的探索環境中,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來說,具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課堂提問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在傳統的課堂提問中,很多教師會采取一問一答的形式,這也是我國教育過程中對于課堂提問最為普遍性的呈現形式之一。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加上新課程改革及各項教育體系的轉變,課堂提問的形式不再單單局限于一問一答這種固化的形態,而是轉變為了多元化的提問形式,多元化的提問形式更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并通過問題的引導將學生成功帶入到真正的學習環境中。
1.2 小學數學提問
無論在任何學段,數學科目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礎教學科目。數學科目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著一定的學習難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部分數學知識或者是數學問題的困擾,在邏輯思維能力上受到了影響,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的固化形式,這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極為不利,因此很多數學教師開始注重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問題提問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進入到數學學習的氛圍中。小學數學課堂提問雖然是一種優良的教學手段,但是在長時間的教學形式沉淀下,很多小學數學提問形式變得較為陳舊。
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提問而言,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更為注重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情況,如果單純地依靠教材進行教學,很難幫助學生在枯燥且復雜的數學課堂中獲取到數學知識,而循序漸進地展開課堂提問,可以更好地緩解學生的學習氣氛,并引領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索。但是,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課堂當中的提問形式需要教師更為深入地進行探索和鉆研,問題提問的質量將會影響到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與效率。
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開課堂提問時,必須要注重對于課堂提問環節的設計,問題內容應當更具藝術性,要將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解答問題的能力放在首位,盡可能地摒棄傳統的一問一答的固化提問形式,防止學生慣性思維的形成。
2. 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問藝術的重要性
首先,數學科目與其他科目存在不同,數學科目在內容上相對復雜,而且極其抽象化,深度考驗學習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習方法選擇不當,加上數學學習的引導形式存在偏差,導致數學成績較低。
其次,針對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而言,想要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習能力,最為傳統也是最為有效的一種輔助教學方式就是采用提問方法。但小學數學提問并非人們印象中的一問一答形式那樣簡單,這也考驗了小學數學教師在問題設計編排上的能力。可以說,數學提問形式的合理化以及提問內容的科學化,將會有效開啟學生的數學思維,并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來說,必須要重新認識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問藝術的重要性。
最后,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數學科目的學習本身就是要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并不僅僅是依靠教材和學生自身學習能力,數學問題提問從本質上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引領到數學學習的思維海洋中。可以說,教學的本質就是思維對話,而對話不僅僅是純粹的語言應答,更是實現各種作用價值的重要方式,從中便足以體現了小學數學提問的重要性。故此,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很多學習方式會促成學生的學習習慣,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思維激活,不要禁錮在單一的慣性思維中。
3. 提問思維下小學數學提問藝術分析
一直以來,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問題都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而思維思考則是數學的學習核心。在新課程改革的推行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離不開課堂提問形式,但數學教師必須要擺脫傳統固有的提問方式,注重對于學生慣性思維的突破,更要強化對于提問藝術的探索,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通過數學提問形式來開啟學生數學學習思維,并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3.1 引導學生趣味性思考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想要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就必須要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興趣能夠引領學生打開數學知識的大門,在興趣的指引和推動下,學生會更為主動地參與到相關數學知識和各類題目的探索環節中,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有著極為重要的助力作用。
此外,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展開提問時,必須要保障其問題提問的趣味性,如果說數學問題的提問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逐漸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厭倦感;相反,如果數學問題的提問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為主動,并且會對教師所提出來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例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平均分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能夠更為有效地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概念,數學教師可以構建出一個情境性的問題,在情境性問題的內容結構上,必須要有具體的角色名稱。比如:小明有9個桃子,現在要和小紅和小敏進行共同分享,那么小明要怎樣將手中這9個桃子進行平均分配呢?這樣的情境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連,學生可以在情景問題的幻想下激發對于平均分的學習興趣,并在思考與探討中逐漸了平均分的概念。
從這類情境問題的提問中能夠明顯發現,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一些趣味性的問題更具吸引力,這是由于他們的年齡和心理訴求在小學階段體現的更為明顯,而數學教師必須要抓住小學生的這種特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構建更多情境性的問題進行提問,這樣能夠引導學生展開趣味性的思考,并幫助學生提高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3.2 引導學生發散性思考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就必須要重視對于學生數學學習思維的開啟,而想要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問題的提問形式是最為有利的方式之一。在這之中,關于思維定式也被稱之為慣性思維,泛指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會按照一種常規習慣固定的思維方式去對相關問題和事物進行思考并解決,慣性思維一旦形成,就會固化人們的思想,并限制創新能力的突破。而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必須防止慣性思維現象的出現,在各類問題的提問形式上要以發散性思維來突破現有的慣性思維。
故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對于數學問題進行提問時,必須要重視問題結構應當遠離慣性思維的結構,為了可以更好地規避學生形成慣性思維現象,數學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發散性問題的提出,發散性的問題可以引領學生循序漸進地展開思考,從而有效突破慣性思維的困局。
例如,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數學教材還是教師所提出來的問題,一般都會提前向學生透露一些已知條件,已知條件是學生思維發散的一個關鍵點,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抓住問題當中的已知條件對問題展開解析,而教師也可以針對這些具有已知條件的問題進行延伸性的數學問題設計。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可以突破固有模式,不斷地對新的問題和新的已知條件進行思考和探討。
從本質上來看,小學數學提問藝術中所蘊含的知識體系十分豐富,作為數學教師想要更好地通過提問形式來開啟學生的思維,就必須要注重對于慣性思維的突破。
3.3 引導學生針對性思考
對于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數學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但是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問題的提問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學習缺陷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數學教師在問題的提問方式上需要注重問題的針對性,這種針對性指的是所提問的問題應當與學習的知識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實際聯系并逐漸掌握知識。
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在問題的提問上需要注重問題內容選擇,問題的提問應當與數學教材內容緊密貼合并精心設計一些具有主題鮮明、層次明顯的問題。這樣一來,能夠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思維能力,并通過針對性和緊密相連的問題形式完成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索。
例如,當教師在教學除法相關的內容時,為了可以更為簡單容易地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和概念,數學教師要在問題的設置上緊跟教學目標,提出的問題需要具有針對性。比如:將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并求每份是多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計算更為準確?隨著此類針對性問題的提出,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會首先進行思考,思維快速運轉,回顧以往所學習到的眾多計算方法,在反復解讀題目的過程中就會聯想到除法,這樣學生就可以更為深入地理解除法的概念。
3.4 引導學生全面性思考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提問形式大多是一問一答的方式,這種方式沿用時間較長,但是所達到的提問效果卻截然不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聽懂問題,提問的問題在整體的設計坡度上較小,甚至在整堂課程當中所采用的都是一問一答的形式,但是這種一問一答的提問方式在無形之中就會禁錮學生的思維,這也導致學生在思維問題的探索能力上逐漸衰弱。
但是,如果數學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問題的提問形式進行多元化的設計,拋棄傳統的一問一答形式,將提問形式轉變為圍繞重點進行設問,或者是采用知識混淆形式進行設問,這樣就能夠開啟學生的全面性思維。
例如,教師在教學除數是一位數的比算除法時,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如: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需要從哪位數開始除?細致觀察每次除后的余數,你會發現怎樣的變化?
這樣的問題深度圍繞重點進行設問,能夠引導學生在思維上進行全面性的思考,更為準確地找出問題當中的重點內容,這種抓住關鍵核心的設問形式能夠幫助學生在觀察數學問題時理清思路,更為快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數學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但不可否認的是,數學科目本身較為復雜,而且極為考驗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想要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就必須要注重采用提問的方式來開啟學生的思維,只有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才能夠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