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初一14班
最美領讀者
薛晰幻
今天,我要完成一個挑戰,畫一套非常長的明信片,主題是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建筑大師梁思成曾盛贊北京中軸線,說它是“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也是北京老城的“脊梁”和“靈魂”。
北京中軸線最南端的標志性建筑是永定門,它是北京外城南垣的正門,“永定”就是永遠安定的意思。往北走,我們就來到了天橋。過去,這里有一條自西向東的小河龍須溝,皇帝祭祀的時候要經過這里的一座橋,天子走的橋就叫天橋了。解放前,許多江湖藝人在這里“撂地”表演,說書的、唱戲的、打把式賣藝的,非常熱鬧。
穿過前門大街,就是被譽為“九門之首”的正陽門了,“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說的就是這里。南面的一座是箭樓,北面的一座是城樓。明清時期,一圈甕城將它們連為一體,后來為了緩解交通擁堵,甕城被拆除了。
再往北就來到了“祖國的心臟”——天安門廣場。廣場內沿北京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矗立著正陽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國旗桿。天安門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明朝初建的時候叫“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宮的遺址,舊稱紫禁城。故宮總體上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重大禮儀、群臣朝見天子的莊嚴場合。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筑群,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從神武門走出故宮,迎面就是景山公園了。景山共有五座山峰,中峰最高,峰頂的萬春亭被譽為北京中軸線上的制高點,京華攬勝第一處。
再往北去就是萬寧橋,它與天安門內外的金水橋遙相呼應。可惜,和天安門對應的地安門已經被拆除了。走到這里,我們就要來到北京中軸線的最北端鐘鼓樓了。鐘鼓樓是元、明、清三朝古都的報時中心,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就是在這里敲響的。我的家就在鼓樓大街,這里也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
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今天的中軸線還在不斷向北延伸,鳥巢和水立方就在中軸線延長線的兩側。
好啦,華燈初上,我們從南走到北,把壯美的北京中軸線看了個遍,現在我要回家去完成挑戰啦!
“小雨燕小雨燕,年年春天來相見,飛過南北中軸線,描繪北京新畫卷……”
領讀秀
中軸線不僅匯集了北京城的主要建筑,也留存著我成長的美好記憶。衷心希望我創作的這套小小的卡片能成為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大朋友了解北京中軸線和北京文化的明信片!我是薛晰幻,我為北京中軸線申遺助力!
許一琳
紅日循著亙古不變的軌跡出現在東方,天安門沐浴在朝陽的光輝下,我們迎來了祖國母親的73歲生日。
2022年10月1日凌晨3點左右,天安門廣場上已經站滿了人。口罩上印的是五星紅旗,手里揮舞的也是五星紅旗。6點,藍天已掛上彩云,天將破曉。6點半,21.8萬市民在天安門廣場共同見證國旗升起的時刻。
太陽射出了第一縷光輝,它見證過73年前那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見證過一座座高樓大廈平地起,見證過中國人民大步邁入小康社會,見證過祖國科技日新月異大發展……國旗護衛隊踏著整齊的步伐向我們走來,《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廣場上空,萬人合唱國歌的震撼讓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挺胸抬頭,莊嚴地向國旗敬了一個隊禮,我深信:就像習爺爺說的那樣——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徐煜涵
景山西側的北海公園,承載著我家幾代人的童年記憶。
姥爺小時候,經常和同學去北海公園粘蜻蜓,說起童年的趣事,姥爺笑得合不攏嘴;媽媽小時候,太奶奶經常帶她去北海公園看荷花,微風吹起太奶奶銀白的發絲,那慈祥的臉龐至今仍在媽媽的記憶深處;我的奶奶經常帶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園劃船,我倆常常為了誰來掌舵而吵鬧不休。
北海公園里,綠樹翠湖環繞的白塔,威風神氣的九龍壁,一池綻放的荷花,游客們的歡聲笑語……幾十年來不曾改變,雖然曾經的孩童們已經長大,但北海公園永遠是我們心中最美好的盛夏記憶。
吳依霖
鼓樓,是我上小學時每天坐校車都要經過的地方。它蘊含著悠久的歷史,也承載著我童年的記憶。
晨光熹微時的鼓樓,深紅的磚墻上灑下一片清新的陽光。天微亮,空氣微涼,透露著莊嚴與希望。華燈初上時,一輪皎潔的月光俯瞰著燈火闌珊的城市,千年文化的沉淀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鼓樓很美,每天看著日光在鼓樓上東升西落,我很喜歡,如癡如醉。那些童年的玩伴,雖然平時不再與他們相見,但歡快的笑聲仿佛依然回蕩在鼓樓下的小廣場。那美好幸福的時光,常常在我的心里蕩漾。
程泊隆
“水立方”像是一片藍色的大海,晶瑩剔透,引人遐想。每當夜晚降臨,一個個氣枕泡泡就會變幻著繽紛的色彩,散發出璀璨的光亮。2022年北京冬奧會,“水立方”搖身一變成了“冰立方”,繼續書寫著它的輝煌。經過改造的“冰立方”,春夏秋三季為水,冬季上冰,冬奧會結束后將用于群眾冰上運動的培訓和體驗,助力“三億人上冰雪”目標的實現。
“水立方”以一種內斂的柔美風格與充滿陽剛之氣的鳥巢共同在北京中軸線上構成一幅壯觀又和諧的畫面。
賈思祺
中軸線上的鳥巢,連接著北京的過去與未來。
恰逢國慶,鳥巢的燈光變成了中國紅,如同一團熊熊烈火,散發著熾熱的光芒。這燦爛熱烈的萬丈光芒蔓延到天空,在鋼鐵框架中跳躍著,仿佛一只歸巢的鳳凰,洋溢著回家的喜悅。那極具創意的鋼架結構,像一個孕育生命的“巢”,孕育著中國體育的未來,寄托著更快更高更強的希望。
領讀者薦書
楊信 楊惠澤儀 著
商務印書館 出版
這本書是著名京味兒民俗畫家楊信老師送給我的一件禮物。在書中,楊老師用一幅幅生動傳神的年俗畫兒和一篇篇溫暖的散文,將老北京的民俗、老禮兒娓娓道來,描繪出老北京人有滋有味的日常生活。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中軸線不僅是北京城的空間之軸,更是一條文化之軸。
薦書人
晏子芊
劉心武 著
作家出版社 出版
《鐘鼓樓》的故事發生在1982年12月12日。在鐘鼓樓附近的一條胡同中,有一家人辦喜事。在這場婚禮上,各式各樣的人物齊聚一堂。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言行,展現了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命運,組成了多彩斑斕的京華生活場景,好似一幅文學版的《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