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松
鞍鋼集團黨委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鞍鋼的“根”和“魂”,以“處僵治困”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主要抓手,構建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建強組織體系、選優配強干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強化共建共享理念的“五位一體”黨建體系,扎實推動企業改革發展。
鞍鋼集團把黨的領導融入企業治理各環節,切實做到組織落實、干部到位、職責明確、監督嚴格。
把準企業改革發展的政治方向。鞍鋼集團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第一議題”,從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對策。鞍鋼集團完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機制,推進貫徹落實常態化長效化,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在鞍鋼落到實處。
厘清黨委、董事會、經理層等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鞍鋼集團按照“兩個一以貫之”要求,厘清黨委常委會、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決策權限,出臺《鞍鋼集團治理主體決策事項清單》,細化黨委會決策事項21項、前置審議事項84項、董事會決策事項47項、總經理辦公會決策事項49項。鞍鋼集團在完善公司治理中,修訂黨委常委會、董事會、總經理議事規則,保證各項制度執行協調有序。
在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中精準授權放權。鞍鋼集團堅持健全差異化逐級授權體系,集團核心業務事項減少了22%,對子企業審批事項減少了24.4%,各子企業精簡審批備案事項達20%以上,壓實了各層級黨組織改革發展責任。例如,連續6年虧損的朝陽鋼鐵,實施差異化精準授權,將機構設置權、選人用人權等下放至基層廠長、工區長乃至班組長,讓下屬單位自主經營,成為獨立市場主體。2020年,朝陽鋼鐵銷售利潤率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2.5倍,實現了從“困難企業”到“行業排頭”的蛻變。
構建黨委領導下的大監督體系。在鞍鋼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鞍鋼集團統籌“出資人監督、業務履職監督、專責監督”三大監督資源,形成監督合力,提高監督效能,構建資源整合、信息共享、整體聯動的大監督體系,推進黨內監督和管理監督深度融合。鞍鋼集團紀委從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同時發力,2021年開展專項監督468項,發現問題954個,提出改進建議695條。
鞍鋼集團黨委堅持改革推進到哪里、黨建就跟進到哪里、基層黨組織作用就體現在哪里。
壓實責任。一是完善黨建工作管控體系。鞍鋼集團黨委通過年初制定黨建工作要點,每月細化黨委工作安排,定期召開黨委書記專題會議等,確保黨建工作有部署有成效。二是實行黨建責任制和生產經營責任制聯動。鞍鋼集團黨委開展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推動各級黨委抓黨建促發展。三是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在2019年、2020年度黨建工作責任制考評中,分別有1家集團直管黨委未完成契約化考核目標,鞍鋼集團黨委分別給予其黨委班子成員相應懲戒。
一切工作到支部。鞍鋼集團黨委堅持實施黨支部“強基固本”“晉位升級”“示范引領”三大工程,連續5年開展黨支部建設提升年活動,切實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競爭優勢。攀鋼鴻艦重型機械制造公司黨委積極開展與用戶、上下游工序之間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將黨建工作“軟實力”轉化為推動發展“硬支撐”,2020年實現利潤1 199萬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一名黨員一面旗。鞍鋼集團黨委開展“我為黨旗添光彩、提質增效創一流”共產黨員工程活動,引領黨員圍繞關鍵、瓶頸問題牽頭立項。2020年,共有3 700多名黨員、6 000多名職工參與到100項集團級“共產黨員工程”。攀鋼研究院軌道交通用鋼技術研究所黨支部圍繞國家戰略工程“川藏鐵路”,對高性能鋼軌的迫切需求,實施“高寒地區鐵路鋼軌關鍵技術突破”共產黨員工程項目,黨員帶頭、支部搭臺,鋼軌關鍵性能指標明顯提升。
鞍鋼集團黨委堅持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舞臺,激發廣大干部干事創業新動能。
選優配強領導班子。鞍鋼集團黨委強化無任用調研,推進領導人員跨區域、跨企業、跨崗位交流,使領導班子活力進一步增強。2019年,礦業公司黨委在選配東燒廠黨政“一把手”時,給予全方面政策支持,改革不設邊界,權力全部下放,當年就實現了扭虧2.3億元、盈利2 998萬元。
不拘一格選人用人。2021年,鞍鋼全集團316戶企業推行了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其中,完成挑戰目標的有112家,占比35.4%。各級企業新聘任管理人員1 708人,其中,競爭上崗1 247人,占比73%。鞍鋼集團注重在重大任務中考察識別干部,提拔重用了32名經受過一線考驗的直管領導人員。
如何做實做細改革中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確引導職工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對改革成敗至關重要。
補齊思想觀念“短板弱項”。鞍鋼集團黨委通過召開集體學習研討會,外請專家教授輔導等多種方式,引導干部職工統一思想,達成共識。迭代創新出“五小”和“四六六”工作法,推動干部轉作風、職工提振精氣神,企業經濟效益提升。鞍鋼股份大型總廠連軋生產線黨支部開展“五定期、四采集、一溝通”活動,搭建起與職工群眾的連心橋。
下好改革政策宣講“先手棋”。鞍鋼集團黨委結合市場化改革實際,運用融媒體編發形勢任務宣講資料超10萬份,在《鞍鋼日報》、鞍鋼電視臺開設專欄,依托微信、微博、抖音等進行全媒體宣傳,講好鞍鋼改革故事。面對“上熱下冷中間梗”現象,朝陽鋼鐵黨委進行“兩級三層”逐級宣講,爭取職工對改革的支持和認可。
發揮紅色廠史激勵教育作用。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始終是鞍鋼集團黨委的核心工作,也是廠史教育、新員工入職教育、黨員干部培訓的“必修課”。鞍鋼博物館布展面積9 400平方米,收藏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照片3 000多幅、實物1萬多件。黨史學習教育期間,編輯《雷鋒在鞍鋼的423天》等材料,讓紅色資源走入車間班組。
鞍鋼集團黨委緊緊依靠職工推動改革、讓職工共享改革成果,激活了基層改革創新的源頭活水,增強了全體職工的成就感與獲得感。
緊緊依靠職工抓改革。鞍鋼集團各級黨委堅持開門搞改革,凡是涉及重大改革、職工利益的事項,通過職代會、座談會等形式聽取意見建議。東燒廠黨委實施“改革方案大家議、干部大家選、崗位大家定、崗薪大家評、銷售大家跑、任務大家干、行權大家督、成果大家享”的“八個大家”民主管理,由職工對崗位打分排序,薪酬分配向“技術含量高、勞動強度大”的崗位傾斜。改革后,所謂的“俏崗”沒有了,以往沒人愛干的艱苦崗位成了“香餑餑”。
改革紅利與職工共享。鞍鋼集團黨委踐行共享理念,建立職工工資增長機制,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在崗職工工資連續兩年增長10%以上。鞍鋼集團黨委堅持“競爭靠實力,收入憑貢獻”理念,差異化確定獎勵標準,東燒廠、朝陽鋼鐵職工平均收入分別同比提高20%、38%,兌現“企業多創效、職工多收入”改革承諾。
解決職工急難愁盼問題。鞍鋼集團黨委聚焦解決職工關心關注的問題,由領導班子帶頭建立年度民生實事計劃,提高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攀長特公司黨委籌集資金233萬元建立幫扶救濟基金,解決職工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隨著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化,企業活力不斷迸發。鞍鋼集團黨委邁進“十四五”新征程,主動擔當作為,把企業發展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來謀劃和推動,緊緊圍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鞍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