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昌縣七星中學詩路文學社 楊弋湄
春和景明,閑來無事,遂回故鄉一游。我的故鄉位于回山,新昌縣最西南的山區。上幼兒園之前,我一直活躍在故鄉的田間地頭:陪爺爺在門口的小溪邊釣過魚;隨奶奶在青青茶園里采過茶;也曾擠田埂上的龍葵汁染指甲;也曾撲蝶作戲花叢間。故鄉之于我的印象一如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對童年的回憶一樣,溫馨又有趣。可惜上學后鮮少再有閑暇,也漸漸遺忘了那份快樂。此刻陽光正好,春風不燥,突然起了興致,想去探訪記憶中的故鄉。
先去看看塔山吧。順著長長的臺階,走走停停,入眼,一派春意盎然。綠的是樹,是茶園;白的是野草莓;紫的是紫云英;藍的是婆婆納;黃的是油菜……果真是“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一路爬至山頂,極目遠眺,彌望的是一幢幢嶄新的樓房,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大街上車來車往,天空中不時冒出幾只漂亮的風箏,好一幅春日勝景圖。
從山的另一側下來,是新建的休閑公園,公園整體布局頗有江南園林的意趣。亭臺樓廊,山石相依,芭蕉叢生于石間,絡石藤攀爬于石縫,斑駁而又生機無限。設計的神來之筆是一道清溪,夾岸數百米,植櫻花楊柳,間或有修剪整齊的石楠,如盡忠職守的護衛,守護著這一片秘境。落英繽紛,順水而流,有閑人垂釣于廊橋上,遠處的秋千上傳來兒童歡快的笑聲,和著林間的黃鶯鳴啁,恍惚間忘了身處偏僻的鄉村。不經意瞥見向陽的大石頭上曬著的一簸箕一簸箕的春筍干,不由會心一笑:老家還是那個老家,啥都改變不了這濃濃的親切的鄉土味。
城鎮煥發新面貌,鄉村時見古民風。那滿壟滿壟的茶樹,那頭戴斗笠身挎茶簍的采茶人仍是年復一年最忠實的春景鏡頭,從不缺席;那凌晨四五點鐘出現在馬路邊上的茶葉販子和茶農們評茶上稱講價的熱鬧勁兒;那黝黑的臉龐,干瘦粗糙的雙手;那擋不住的多收了三五斤的喜氣洋洋,更是日復一日詮釋著老家人的勤勤懇懇。
老家,一如既往地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老家,就是那人間煙火氣,撫平我的凡俗心。
老家,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