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王麗華
請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時期,這期間,總會有一個人離你很近,可能是空間的“近”,可能是情感的“近”,可能是思想的“近”……
請以“這三年,離我最近的那個人”為題,聯系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文中不要透露身份信息;②抄襲是不良行為,請不要照搬別人的文章;③不少于600字。
由導語可知,“這三年”對應的是“初中階段”,也就是說,文中所寫的人、所記的事,一定要與初中生活有關。“我”是敘述主體,也就是寫作者自己。這里的“近”是形容詞,本意指空間和時間距離短。從導語給出的解釋可知,題目中的“近”指向多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有形的“近”,即彼此之間空間距離短,比如與同學處于一間教室學習,與父母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中,就是“近”;二是無形的“近”,這種“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比如關愛、呵護是“近”,支持、鼓勵是“近”,對某一問題的看法相同也是“近”,志趣相投是近。“最近”則強調彼此間的這種“近”,距離最短,情感最深,思想最相似。“那個人”既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文藝作品中的人。
不難看出,這個題目其實就是要求精選一個特別人物,講述一段特別的故事,表現“我”和“他”之間的“近”,抒發真情實感。
那么,如何寫呢?
一、切入多元
既可從空間上的“近”切入,寫父母、同學、老師等。也可從情感、思想上的“近”切入,寫最關愛自己、最了解自己的人。從空間上的“近”切入,寫作范圍更廣,既可寫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是如何理解、呵護、激勵自己的;也可反向立意,寫這個人雖然與自己所處的空間距離很近,但彼此相處并不融洽,志趣并不相同,心靈上的距離很遠。而從情感、思想上的“近”切入,往往就只能寫兩人之間特別親近的關系,比如愛、支持、幫助、趣味相投、觀點一致等。
除此之外,也可先從空間上的“近”切入,轉而寫心靈上的“近”。比如寫同桌,不僅每天朝夕相處,像兩塊黏在一起的糖,而且情同手足,在學習上互幫互助,彼此的心靠得很近。還可從空間的“遠”切入,然后轉換到情感上的“近”,比如寫爸爸三年來一直隨公司項目部在境外工作,與“我”相距萬里,但他時時關心“我”的學習生活,與“我”心靈靠得最近。
注意,在“那個人”的選擇上,別忘了文藝作品的人物也可入文。當然,這個藝術形象應該是三年來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
二、立意求新
寫作方向明確了,立意也就基本確定了。不過,除了關愛、激勵這些常見立意外,也可寫“那個人”對自己的監督、批評等,這其實也是一種愛。此外,還可寫“那個人”對自己理想、興趣的理解、支持、影響等。比如你從小就喜歡京劇,有著這方面的天賦,但進入初中后,父母怕影響你的成績,堅決不讓你再在京劇表演上浪費時間,而爺爺卻堅定地支持你,你得以繼續你的愛好,并決定考戲劇學院,弘揚傳統文化。你覺得,這三年,爺爺是離你最近的那個人。這樣的作文,立意上升到了文化傳承的高度上,新穎別致,勝人一籌。再如寫你和同學都熱衷環保事業,常常參加環保志愿活動,志同道合,相約將來投身環保事業。這樣的立意,同樣別具一格。
三、素材典型
選材時,一定要挑選能體現“最近”的典型事例,通過記敘和描寫,把“那個人”寫活,讓讀者真切感受到你們之間的“近”。寫記敘文,動筆前要整理素材,理清順序,設計一條線索,然后再有條不紊地記敘。比如可開篇點題,交待這三年離“我”最近的那個人是誰,然后按時間順序講述三年來他對“我”的關愛,最后抒情作結。
這三年,離我最近的那個人
一考生
保爾·柯察金,你好!你可知道,這三年來,你是離我最近的那個人。
由于智商平平,從小學三年級起,我雖然一直努力,但就像俞敏洪談自己北大生活所說的那樣,即使拼盡了全力,仍然是普通的那一個,從來沒有考到過班級前列。那種沮喪令人窒息。
升入初中,我決心重新開始,可第一次月考便鎩羽而歸。平時忙于打工掙錢的父母,看到我的成績后,也好像徹底失去了信心。我痛苦,我孤獨,我無助,準備破罐子破摔。
去圖書館借書時,我的目光偶然與封面上的你相遇,你堅毅的眼神一下子吸引了我,從此,我走進了你的生活,你也走進了我的心里。
你的一生是多么不幸,上學時被神父毆打;在車站食堂干活時,又受盡老板娘的壓迫;參軍后,先是在一次戰斗中大腿受傷,隨后又被炸彈擊中,永遠失去了右眼。而在筑路工地上,你又被病魔狠狠擊倒,最終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困臥病榻……你也痛苦過,絕望過,可你最終戰勝了自我,勇往直前,為實現理想拼盡全力。我從你身上汲取了無窮的力量。
“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里鍛煉出來的,所以才能堅硬和什么也不怕”“勇敢產生在斗爭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我把你所說的話寫出來,貼在家中書桌上,夾在課本里,直至牢牢銘刻在心中。面對困難和失敗,面對別人的不屑,我不再退縮、逃避、自卑,因為我覺得你整日陪伴在我身邊,貼著我的心,給我鼓勵,給我力量。我變得更加努力,更加堅強,更加自信。風雨襲來,我總是堅定地往前走;失敗從天而降,我總是勇敢地迎上去……3年來,1000多個日日夜夜,在你的激勵下,我一點點進步,直至把所有對手甩到身后。
感謝你,親愛的保爾·柯察金,過去的日子里,你是我最親密的戰友、導師,是精神上離我最近的那個人;未來的日子里,我仍然會以你為榜樣,堅定地奔向一個又一個新的目標。
一、選材獨特。不寫關愛自己的父母、呵護自己的兄弟姐妹、朝夕相處的同學,而把目光投向名著中的人物,寫自己成長中的精神導師——保爾·柯察金,令人耳目一新。
二、構思精巧。開篇點題,引出下文;然后按時間順序記敘了在無助時巧遇《鋼鐵是樣煉成的》這本書,并在保爾精神的鼓勵下,重新揚起奮進的風帆,最終逆襲的經過;最后抒發感謝之情,再次點題,呼應文首。文脈清晰,結構緊湊,渾然一體。
三、巧用人稱。采用第二人稱“你”,既便于抒發情感,又能調動讀者的情緒,引發讀者的共鳴。
這三年,離我最近的那個人
一考生
如果你問我,初中這三年,誰離我最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宿管田阿姨!
為什么離我最近的那個人不是父母,不是同桌,不是老師,而是臨時工田阿姨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田阿姨40多歲,微胖,圓圓的臉,一笑還有兩個大酒窩,可愛極了。新生報到那天,我們拎著行李進宿舍,她站在宿舍門口,笑吟吟地和每個新生打招呼。晚上,第一次獨自在外住宿,好幾個女生哭鼻子,我們宿舍的陳燕啜泣得特別厲害,田阿姨輕輕推門進來,把陳燕摟在懷里,像哄自家的孩子一樣拍著她……那一刻,我覺得她就像母親一樣溫柔。
田阿姨的工作很忙,起床音樂沒響之前,她就要起身,用電爐子給我們澆開水。為了能讓我們多睡一會兒,她走路、做事輕得不能再輕,幾乎沒有一點聲響。等到起床音樂一響,她則會在四層樓不停地巡視,查看每個床位,生怕有人睡過頭。等我們全部離開宿舍,她還要再次檢查宿舍。被子沒來得及疊,不用緊張,田阿姨一定會幫著疊得整整齊齊;熱水瓶沒有熱水,不用擔心,田阿姨一定會幫著灌滿……
每天晚飯與晚自習之間,以及晚自習結束與就寢之間,我們都有40分鐘的機動時間。這時,田阿姨從不躲在宿舍里看電視,享清閑,而是一個宿舍一個宿舍跑,和大家談心,了解同學們的學習狀況,看看誰又有了煩惱。在我的記憶中,每當因與父母慪氣而傷心,因失敗而沮喪,因莫名的煩惱而心神不寧時,田阿姨總是及時出現,給我帶來一份她自己做的點心,或送給我幾朵小花,然后撫摸著我的頭,聽我傾訴,給我安慰和鼓勵……我想,女生宿舍的每個人,都得到過這樣的待遇,要不然,大家為什么都異口同聲地叫她“甜媽媽”呢!
三年了,除了節假日,拿著低工資的田阿姨一直在為我們忙碌,卻毫無怨言。她母親般的微笑,成了我們每天最想看到的風景。我們這屆女生已經湊好了份子錢,中考結束,要買一束最美的鮮花,買一盒最好吃的巧克力,送給親愛的“甜媽媽”。因為她是這三年來,離我,離我們每個女生最近的人,不是母親,勝似母親,我們很感謝她!
田阿姨,我會永遠記著你!
一、開篇不凡。先用問句開篇,引出主人公,接著再用問句巧設懸念,引出下文。這種連問式開頭,令讀者興趣大增。
二、事例典型。為什么說宿管田阿姨是離“我”最近的那個人呢?作者用生動的筆觸,記敘了她笑迎新生、安慰想家的同學、躡手躡腳怕影響同學睡覺、為住宿生排憂解難等典型事例,塑造了愛崗敬業、無微不至關懷住宿生的宿管形象,讓讀者明白了大家為何叫她“甜媽媽”。其中一些細節描寫,非常感人。
三、語言鮮活。像“微胖,圓圓的臉,一笑還有兩個大酒窩”“把陳燕摟在懷里,像哄自家的孩子一樣輕輕拍著她”“她母親般的微笑,成了我們每天最想看到的風景”等句子,非常生動,令人過目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