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弘德學校 付 芮
“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小學生對作文立意缺少基本認知,寫作時大多是堆砌材料,或者記“流水賬”,教師要正視學生立意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從不同角度設計訓練活動,幫助學生找到立意的路徑,提高作文質量。
學生對作文立意缺少基本認知,不管寫人還是記事,都沒有鮮明的主題,教師對此需要理性思考,引導學生梳理寫作素材,讓學生在搜集、歸結、分析過程中學會確定立意。
作文需要素材支持,而學生在作文素材搜集整理方面不存在什么問題,因為作文素材的來源渠道很多,學生能借助一些輔助手段獲得豐富素材,但圍繞什么樣的主題進行素材搜集是學生普遍感覺迷茫的地方。教師要指導學生先立意后搜集素材,這樣才能獲得有價值的寫作信息。立意是一種主張和觀點,作文中要先明確觀點,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
如,教學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寫作訓練“形形色色的人”時,教師事前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深入觀察生活,選擇有個性特點的人作為觀察對象,說說這些人有哪些特點,還要具體分析這些特點是如何形成的,與其職業有什么聯系。在課堂展示環節,學生都能主動做觀察介紹。如:公交車司機駕駛技術非常嫻熟,不僅要避讓車輛和行人,還要關注車內部的情況,可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堪稱“神人”。又如:公園中鍛煉的老爺爺,個個身手不凡,單杠玩得像專業體操運動員。教師針對學生介紹的情況做立意指導:這些不同尋常的人,其實都是平凡的人,他們為什么會有如此突出的表現呢?其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要從這些角度思考,寫出平凡人的不平凡之處。學生深入思考,結合素材進行構思,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想讓學生準確立意,教師要付出更多精力,因為學生基礎較差,對作文立意缺少系統認識。學生作文基礎不在同一水平上,這是最需要關注的學情。在立意時,學生思考角度比較單一,教師對此要理性認識,并有針對性地給予提示,這對培養學生的立意能力有輔助作用。
學生對作文寫實比較有感覺,教師從這個角度進行立意引導,訓練效果會更顯著。如指導學生寫作“那一刻,我長大了”時,可先組織學生對教材中提供的角度進行研究,然后鼓勵學生延伸思考,在生活中尋找更多案例,通過展示獨特的生活經歷表現主題。有學生說:“放學回到家,幫媽媽做家務,得到媽媽的夸獎,感覺自己長大了。”從這個角度寫作,表達理解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主題。教師給出肯定評價:“做家務是最常見的事,有時候可能是舉手之勞,卻可以說明一些問題,我們是家庭成員,自然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有這樣的認知,當然是成熟的表現。”在師生交流對話中,學生找到了立意角度,確保寫作順利推進。作文立意不是固定的,鼓勵學生從更多角度思考,可以開發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魅力。
作文素材來源生活,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經歷,作文素材也很豐富,如何教會學生優化處理收集到的信息,提煉有價值的素材,是教師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學生的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指導學生立意時,也要注意做好對接,讓學生結合生活思考立意。小學生思想不夠深刻,對一些問題發掘得不夠深入,教師在指導立意時,要對學生的情況客觀評估,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生觀察生活,會產生一些思考和感受,這些觀察思考就是立意的來源,教師從這個角度進行引導,能夠給學生更多啟示。
教師引導學生立意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如“神奇的探險之旅”這一寫作訓練,教材中有不少提示,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然后指導:這個文題帶有想象色彩,不能寫普通的探險經歷,要結合現實生活,不能太隨意,也不能胡亂設想,要讓作文既具有現實意義,又有神奇色彩。寫探險故事,確立鮮明的目標,明確通過故事表達什么主題,是寫作前要解決的問題。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進行互動交流,逐漸達成共識。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跟蹤觀察,評價立意,及時給予指導。在作文立意過程中,教師先做預判,提醒學生可能出現的寫作問題,對立意進行專題研究,引起學生的關注。從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教師設計和組織是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形成了心靈沖擊,教學效果顯著。
面對同一寫作主題,學生會有不同立意,這是正常現象。如何才能幫助學生快速立意,是教師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學生思考問題大多比較膚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給予指導,讓學生深入思考,在觀察中找到解讀起點,在思考中確定立意方向,在立意篩選中形成深刻認知。立意不能追求統一,要多創意思考,凡是能表達出積極向上的態度的立意,都是可取的。
立意角度很多,在具體指導時,要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認知基礎進行客觀判斷,以讓教學指導契合實際。如指導寫“讀后感”,學生都寫過讀后感,對讀后感設計套路比較清楚,但在立意方面還存在認知誤區,很多學生認為讀后感就是對閱讀文本做深入解讀,或者是閱讀賞析,在實際操作時,學生對閱讀內容更關注。其實,“讀后感”重在“感”,要寫出不一樣的體驗,對立意要求更高,教師要從這個角度展開指導。如寫《鐵杵成針》的讀后感,教師要從寓意角度做引導:這個故事本身沒有太多可以解讀的地方,要表達的道理是人應該有決心和毅力,不管干什么事,只有擁有堅韌的意志,才能贏得最后的勝利。寫讀后感,不要過多陳述故事細節,要重點闡釋堅守和毅力的涵義,結合自身或者他人的例子,進一步證明觀點。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順利進入了寫作環節,找到了正確的寫作方向。
立意是寫作的第一步,確定好立意,才能明確寫作方向,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多重聯系,不僅要對接生活,還要深度思考,設定作文主題后再整合和處理素材,這樣作文才能有更多亮點。
作文立意未必要追求“高大上”,如果能從生活角度思考,同樣可以讓人耳目一新。教師在具體指導時,要考慮學生的生活認知能力,從不同角度進行啟發,幫助學生建立作文立意認知基礎。學生生活經歷不同,對生活和生命的理解有一定差距,教師要鼓勵學生深入思考,結合自身特點做立意設計,追求立意的獨創性。
教師對學生生活經歷有一定了解,才能給出針對性指導,讓學生結合生活立意,提升作文質量。如指導寫作訓練“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教師可先讓學生講述游覽經歷,對他們游覽世界文化遺產的情況做調查。學生紛紛響應,主動講述游覽故宮、長城、兵馬俑、莫高窟等經歷,對重要景點做詳細描述。教師從立意角度引導:這些著名景點都屬于世界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輝煌成就,凝聚了我們祖先的智慧和汗水,選擇一處你最喜歡的景點重點介紹,要突出鮮明的主題,表達贊美感嘆和熱愛之情。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確定了寫作對象和主題,寫作順利進行,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愛國之情,寫作目標順利達成。學生大多有豐富的游覽經歷,這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認知儲備,教師進行學情調查,引導學生從珍愛世界文化遺產、贊美祖國文化的角度立意,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中。作文有了鮮明的主題,頓時靈動起來,作文訓練效果也非常好。
立意是作文的前提,教師指導學生立意時,要有延伸聯系的意識,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形成完美的立意。教師可組織學生對立意進行集體討論,并提供一些典型立意供學生參考,給學生啟示,確保寫作順利進行。導致作文立意不深的原因很多,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歸納和思考,能讓學生獲得更多啟示。
半命題或者話題作文的立意角度很多,教師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選擇獨特的角度構思行文,講述“獨一無二”的故事,讓作文更有可讀性。如寫 “他 了”,學生會根據提示在題目上填上一些形容詞,教師據此做出提示:這是半命題作文,空格上可以填寫多個詞語,這樣可以寫出新意來。學生開始研究題目,尋找立意角度。有學生填寫“完成任務”,也有學生填寫“真正醒悟”,還有學生寫“學會尊重他人”。題目確定后,立意也隨之清晰起來,寫作活動順利推進。教師從半命題作文題目設計角度做引導,讓學生展開多重聯系,開闊視野,對接生活認知立意,學生很快就找到了作文立意的突破口,不再局限于教材的提示,寫出了立意新穎的作文。
學生的作文立意存在許多不足,教師要做好延伸設計,組織學生從更多角度思考,在反復比較和歸結中確定立意,為寫作奠定堅實基礎。
學生作文的立意大多比較單一膚淺,情感闡釋也比較簡單,喜歡就寫喜歡,贊美就不吝夸獎,不能做延伸思考,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但這樣的作文過于直白,沒有看點。對此,教師要進行延伸引導,讓學生對立意進行發散性思考,以便于獲得更多啟示。從生活出發進行延伸思考,應該成為學生立意時的良好習慣,教師從這個角度引導,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立意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立意時,要做好生活對接,讓學生針對生活和社會現象立意,以提升立意的現實意義。如文題“漫畫的啟示”,要求學生自行選擇漫畫作品,結合現實生活做深入思考,說說漫畫蘊含的哲理,以及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學生搜集漫畫,很快就有一些收獲。教師要審查學生的作文立意,及時提出改進建議,幫助學生深化立意。如有這樣一幅漫畫:家里只有一個孩子,卻有好幾個長輩,長輩們每人拿著份輔導材料,爭相輔導孩子。學生對這個漫畫感觸最深,大多會從課業壓力大角度立意。教師可給出提示: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有多種表達方式,這些長輩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怕孩子將來沒有競爭力,才會這樣對孩子。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應該怎么解讀這幅漫畫呢?學生再次立意,寫作角度明顯有了變化,這說明教師的提示發揮了作用。學生對生活現象的看法大多比較膚淺,看不到問題的實質,教師要給予指導,給學生提供更多角度,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寫作角度。
立意不只能確定寫作方向,也能督促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寫作?要表達什么?作文是文字的構建,也是一種思想的展示,讓學生形成立意認知,是作文立意指導的核心追求。學生思維較窄,如何打開思路,引導學生從更多思考角度,是教師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讓學生形成立意意識需要一個過程,學生作文基礎不好,在立意時存在一些認知障礙。如文題“二十年后的家鄉”,學生拿到這個題目,會被教材中的提示所束縛,認為20年后的家鄉肯定是一派現代化的景象,大多會從這個角度構思行文,展示未來的高科技技術,這樣寫就會陷入千人一面的窘境中。教師可給出提示:20年,家鄉肯定會有很多變化,科技應用只是一個方面,人的精神面貌、居住條件、社會環境、生活條件等都會呈現出新氣象,要選擇一個獨特的角度,不能將作文寫成科幻小說。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展開思考,立意角度開始豐富起來,在展望中寫實,立意更具生活氣息,既寫出了家鄉的巨變,又表達了人文情懷,格局更大。
一個有新意的立意,能夠賦予作文以靈魂,而學生在立意方面存在很多短板,教師對此要有清晰認識,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培養學生的立意能力,在對比、篩選、聯系、歸結等思維操作中夯實學生的立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