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舉行會談。圖:丁林/新華社
中歐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中歐關系保持向前向上勢頭,堅持互利共贏,符合中歐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國際形勢越動蕩,全球挑戰越突出,中歐關系的世界意義就越凸顯。
中方將繼續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中歐關系,愿同歐方加強戰略溝通協調,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行穩致遠。
就中歐關系發展提出四點看法:
一是要秉持正確認知。中歐之間沒有根本戰略分歧和沖突。中方不想稱王稱霸,從不搞、今后也不會搞制度輸出。中方支持歐盟戰略自主,支持歐洲團結繁榮。希望歐盟機構和成員國建立客觀正確的對華認知,對華政策堅守和平共處,堅持互利共贏,超越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對立,超越制度對抗,反對各種形式的“新冷戰”。
二是要妥善管控分歧。中歐歷史文化、發展水平、意識形態存在差異,雙方在一些問題上看法不同很正常,應該以建設性態度保持溝通協商,關鍵是尊重彼此重大關切和核心利益,特別是尊重主權、獨立、領土完整,不干涉對方內政,共同維護中歐關系的政治基礎。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舉行中歐人權對話。
三是要開展更高水平合作。歐洲是中國快速發展的重要伙伴,也是受益者。中國將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歡迎歐方繼續參與、繼續共贏。雙方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加強市場、資本、技術優勢互補,共同打造數字經濟、綠色環保、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增長引擎,共同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可靠,共同反對搞“脫鉤斷鏈”、保護主義,共同反對把經貿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中方將向歐洲企業保持開放,希望歐盟排除干擾,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四是要加強國際協調合作。中歐都主張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可以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合力應對挑戰,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雙方要引領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公共衛生等努力,加強各自優質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的對接協作。歡迎歐方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同歐盟“全球門戶”戰略有機對接,通過現有各種機制,推動各領域對話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2022年12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舉行會談時指出
中俄能源合作是兩國務實合作的重要基石,也是維護全球能源安全的積極力量。面對外部風險挑戰,中俄雙方加強溝通協作,推進重大合作項目,顯示出中俄能源合作的強勁韌性,詮釋了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廣闊前景。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打造更加緊密的能源合作伙伴關系,促進能源清潔綠色發展,共同維護國際能源安全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國際能源市場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2022年11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向第四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致賀信時指出
近年來,中國積極開展空間探索活動,“嫦娥”攬月、“天問”探火、“羲和”逐日、空間站巡天,不斷深化人類對宇宙的認知,致力增進人類共同福祉。太空探索永無止境。中國愿同各國一道,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外空,推動航天技術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2022年1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向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研討會致賀信時指出
中方高度重視基礎科學發展,愿同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一道,進一步增進國際科技界開放、信任與合作,以科學繁榮發展造福各國人民,為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2022年1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向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16屆學術大會暨第30屆院士大會致賀信時指出
中國和南亞國家互為友好鄰邦和發展伙伴,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近年來,雙方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經貿往來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成果惠及各國人民。中國愿同各國一道,以中國—南亞博覽會為平臺,凝聚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的共識,不斷打造新的合作增長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球發展倡議落地落實,共同開創更加繁榮美好的未來。
——2022年1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向第6屆中國—南亞博覽會致賀信時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