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哲宇
在幾十年前,“高端眼鏡”還只代表著貴金屬制成的奢侈品——純金、鉑金的鏡架上鑲嵌著珠寶,限量發售,價格隨著存量的減少而不斷上漲……但今天,這套玩法顯然已經過時了,貴金屬眼鏡已成為更加冷門的品類,只在專業眼鏡展會上有零星露臉,市場也不再只憑眼鏡原材料的價值和稀缺性來評價一副眼鏡的優劣。
我們亟需用一種新的視角來審視高端眼鏡品類,高質量的眼鏡設計、個性化的后續服務、特殊的加工工藝,以及象征身份的獨有屬性……使其有了更全面的評價維度。高端和中端之間,還加入了設計師品牌這個獨特類別,并以不同價格加以區分。更加鮮活的產品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即使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之下,消費者仍然追捧那些能夠滿足他們最高期望的產品。
近日,咨詢機構Jobson Optical Research對歐美市場的高端眼鏡品類進行了一項調查,讓我們通過數據來看看歐美眼鏡市場的高端消費現狀。值得注意的是,該調查對比了2014年開展的一項相似調查的結果,可以一窺8年之間,高端眼鏡消費的變化。
(注:該調查結果經過統計學校驗,取四舍五入后的百分比值。)

點評:
“想買貴的”“想買某款貴的”和“經過勸說加錢”的情況各占三分之一,這說明銷售人員的接待和推薦,在眼鏡零售中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對比2014年的數據,可以看出如今的消費者在購買高端眼鏡時更加“目的明確”,品牌忠誠度、精準營銷的作用可見一斑。
專有眼鏡品牌指該品牌除眼鏡外沒有其他產品線,如Silhouette詩樂、Lafont拉芳特等,與CUCCI、Cartier等奢侈品牌相區隔。

點評:
對比2014年,如今高端眼鏡銷售中,專有眼鏡品牌的占比明顯提升,這是市場更加成熟、消費者認知進步的體現,消費者能夠更加精準地分辨一款眼鏡產品的品質,而不再對一切知名品牌的貼牌、授權產品照單全收。

點評:
品質仍然是衡量一款眼鏡是否高端的主要因素。2022年,高端眼鏡的稀缺性參考權重下降,意味著聯名款和限量款不再被束之高閣,而是一定程度地被品牌方下放到了中端市場,廣接地氣。

點評:
雖然女性消費者仍然占多數,但已有越來越多的門店反映男性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上升。在年齡方面,疫情對于消費者結構的影響立竿見影,年輕消費者的虛假繁榮下降,X世代重回高端消費的主力。

點評:
對于我國眼鏡行業來說有一定的參考性,因為歐美市場特有的驗光費和眼鏡套餐、眼鏡醫保等生態,120美元的客單價對應我國眼鏡市場的消費水平應該在1500元左右。

點評:
受疫情影響,線下大型展會的簽單量有所下滑,更多的品牌公司將展會視作展示品牌形象而非賣貨的平臺。
(以整鏡客單價在120美元以上為標準)

點評:
行業在洗牌,平均供應商數量下降,高端供應商卻在增加,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眼鏡零售將向高端方向發展,這一點在國內國外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