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我叫小鹿,是一名中學生。最近我遇到了一些問題,想請求您的建議。當今時代互聯網十分發達,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然而,源源不斷的信息卻讓我的內心產生巨大的波動,尤其是關于疫情和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的新聞,常常讓我分心,感到悲傷、無奈與焦慮。我想請教您,面對龐雜的互聯網信息,尤其是負面信息,該如何保持內心的寧靜,專注學習。
小鹿你好!讀了你的來信,我的眼前浮現出一名努力、自律、熱愛學習的中學生形象,你有些多愁善感,還有點兒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情懷。身為中學生,你正處于內心非常敏感的青春期,外界的波瀾很容易引發你的情緒反應,出現緊張、不安、悲傷、惶恐等情緒,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情緒稱作焦慮。焦慮跟疼痛一樣,會保護我們,提示我們保持足夠的警惕,調動渾身能量對付面前的困難。但我們也不能任由焦慮情緒蔓延,否則它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
該怎么走出當前的焦慮狀態呢?我介紹幾種簡單易行且有效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放松。深呼吸是讓身體放松的最簡單辦法,無論遇到什么事情,做幾遍深呼吸對放松身心很有幫助。一位來訪者在高考進場前突然很焦慮,當時他就采用了我說的這種方法,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深呼吸,慢慢克服了內心的緊張。
第二個方法是運動。當你大汗淋漓地打完一場球、爬了一次山、跑了一次步后,會感到整個身心從里到外的暢快。曾經有一位企業家嘗試了好多方法都不能治好他的焦慮癥,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馬拉松,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說,馬拉松最讓他享受的不僅是跑完后的輕松和舒暢,還有跑步帶給大腦的留白時刻。作為企業家,他的大腦沒有一刻能停下來,唯有跑馬拉松時, 才能得到片刻的停歇。我想,對于學習緊張并且陷入海量負面信息的你來說,沒有什么比讓大腦停下來更有效的放松方法了。
第三個方法是靜心。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世界冠軍隋文靜在采訪中稱自己平時也焦慮,焦慮時她的方法就是寫字,從魏碑到隸書都能讓她找回內心的寧靜。其實不光書法,手工、編織、琴棋書畫,都是非常好的活動。我們經常說陶冶情操,撫平內心的焦慮就是在陶冶情操,是對我們不安的內心的一種撫慰和按摩。
回想起來,新冠肺炎疫情剛暴發時我也曾焦慮過,我對抗焦慮的方法是燒菜,尤其切菜是我最享受的環節,耐心地把各種食材切成細絲和小丁的過程讓我產生一種穩穩的踏實感,這種穩定感和踏實感慢慢充盈我的身體,從而把焦慮擠走。
以上是一些對抗焦慮的通用方法。具體到你,網絡是焦慮的一種原因,更是焦慮的一種結果。所以,你可以嘗試以上方法,先降低自己的焦慮值。當然,這不代表我要回避你的那個問題:該怎么面對龐雜的互聯網信息?
世界上的人們每天都在生產生活,媒體也是生產生活的一種,媒體不但追求吸引更多的讀者,還追求讓讀者花更多的時間讀新聞。當你瀏覽某一方面的內容越多,相應的內容就越來越頻繁地推送給你。這是互聯網時代媒體算法運作的規律,要想識破這個詭計,首先我們得對自己負責。當代西方哲學有一個流派叫存在主義,它認為:人是自由的,面對生活人有選擇的自由,只要他為這個選擇負起責任。一句話:自由即責任。
媒體有媒體的選擇,你有你的選擇。一切都是選擇,你可以選擇整天沉溺于負面新聞,也可以選擇扭過頭去,只要為你的選擇負責。
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我一點都不擔心你對未來的負責和擔當,我更關心你的焦慮,你首先要做的是戰勝焦慮。無論疫情也好網絡也罷,那都是外部的世界,外部的世界和我們內心的世界是兩個世界,外部世界也許是喧囂的,但我們內心世界可以是寧靜的。正如毛澤東的詩詞所說:“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我相信,經過調整,你,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