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宏,王步青
(1.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諸病源候論·久咳嗽候》言:“久咳嗽,是連滯歲月,經久不瘥者也。”久咳包含亞急性咳嗽、慢性咳嗽,病程較長,纏綿難愈,反復發(fā)作,易發(fā)于多種肺部疾病的中后期,如咳嗽變異性哮喘、鼻后滴流綜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變應性咳嗽及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1]。西醫(yī)治療該病,針對性較強,但我國醫(y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大多數(shù)地區(qū)檢查設備不甚完善,故西醫(yī)治療療效不能達到預期。
王步青主任,師承于全國名老中醫(yī)朱進忠教授,第4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30多年,對各類肺系疾病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尤其對咳嗽的診療有獨特見解和用藥特點,臨床療效顯著。王步青主任根據(jù)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久咳的發(fā)病與頑風密切相關,頑風不祛則久咳不止。現(xiàn)將其治療久咳經驗介紹如下。
《金匱要略》云:“風舍于肺,其人則咳?!敝赋鲲L邪在咳嗽的發(fā)作中占有主導地位,當外感風邪,引動內風,則使咳嗽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外風包括空氣、異味、塵埃粒及微生物氣溶膠等?!端貑枴ち⒅即笳摗费?“故氣有往復……遲速往復,風所由生?!泵坑稣f話、冷熱空氣、異味刺激時,則氣有往復發(fā)為咳嗽[2]。內風的形成,或由外風久滯入里,或由肝木犯肺,使頑風結聚。風咳一詞首見于《禮記·月令》:“季夏行春令,則谷實鮮落,國多風咳,民乃遷徙?!薄吨T病源候論》提出了10種咳,把風咳放在了首位。晁恩祥教授基于“風為六淫之首”理論,在現(xiàn)代臨床第1次提出了風咳,認為其病機為風邪犯肺,肺氣失宣,氣道攣急,并有寒熱之證不突出、寒熱之象較平和的特點[3]。王春輝[4]基于“伏邪”學說,提出咳嗽日久或失治誤治后,導致正氣虧虛,漸成伏風藏于肺絡,伏風內蘊是其反復發(fā)作的夙因。王步青主任在總結近代醫(yī)家學說的基礎上,結合其多年治療咳嗽的經驗,提出了“頑風久咳”的概念,認為久咳與頑風最為相關。頑風為經久不祛的內風,或為肝陽化風,或為陰虛動風,伏于體內,為久咳發(fā)病的宿根,每當外感六淫,則引動頑風,必當使氣道痙攣而發(fā)病,且頑風不易根除,使咳嗽反復發(fā)作。
晁恩祥教授[5]認為,風咳臨床表現(xiàn)較為平和,沒有風寒、風熱、風燥的烈性,同時具有風咳獨特的表現(xiàn)。王步青主任認為,頑風久咳具有以下7個特點。①頑風久伏,不易發(fā)散,咳嗽時間超過4周。②風為陽邪,日久傷津,易見干咳無痰或痰少。③風善行而數(shù)變,風病起病急驟、變化迅速、突發(fā)突止,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咳嗽,發(fā)作期與緩解期界限明顯。④風盛則攣急,氣道反應性增高,易發(fā)為痙攣性咳嗽。⑤風盛則癢,氣機升降失調,故發(fā)為咽癢咳嗽,或伴有雙目、鼻黏膜瘙癢。⑥緩解期頑風內伏,遇言語過多、異味、冷熱等易再發(fā),呈刺激性咳嗽。⑦風性雖寒熱不顯,但久病久咳,風邪易入里化熱,故舌苔多為微黃。王步青主任將具備第1項及其余任意兩項特點,無明顯寒熱,并通過胸部X線檢查無異常者,診斷為頑風久咳。
臨床中祛內風多采用地龍、僵蠶、蟬蛻,甚則全蝎、蜈蚣等[6-7]。王步青主任認為,頑風久稽,不易根除,予加減鎮(zhèn)肝熄風湯。鎮(zhèn)肝熄風湯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方劑,功效為鎮(zhèn)肝息風、滋陰潛陽、調補肝腎?,F(xiàn)代研究表明,鎮(zhèn)肝熄風湯可調節(jié)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凋亡的平衡,防止氣道痙攣[8]。王步青主任在其基礎上進行加減,組方如下:牛膝18 g,赭石18 g(先煎),龍骨15 g(先煎),牡蠣15 g(先煎),龜甲12 g(先煎),白芍12 g,天冬10 g,旋覆花15 g(包煎),川芎10 g,地龍10 g,甘草片6 g。方中牛膝能走能補,性善下行,可祛頑風而不傷陰,研究顯示,牛膝可激活血液中的巨噬細胞,起到抗炎、增強免疫力的作用[9-10];赭石重鎮(zhèn)降逆,可制肝木橫逆,清肺金痰火[11];旋覆花主降,可止咳化痰,動物實驗表明,其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均能延長小鼠咳嗽的潛伏期,減少咳嗽次數(shù),同時增加小鼠氣管排泄能力[12];龍骨、牡蠣重鎮(zhèn)以息內風,含有鋅及大量鈣質,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13];龜甲滋陰息風,含有18種必需氨基酸,可提高機體免疫力[14];白芍斂陰息風,水提物可促進骨髓造血,提高免疫力[15],有效成分白芍苷可降低白細胞介素(IL)-1β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具有抗炎作用[16];天冬柔肝息風,其水提物可減少咳嗽次數(shù)、祛痰、平喘[17],天冬總多糖可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18];地龍搜風通絡,深入肺絡,可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提高免疫功能[19],還可抑制平滑肌收縮,對組胺所致過敏性咳喘有一定療效[20];川芎能行能散,可祛內外之風,通過抑制蛋白激酶與淋巴細胞的活化過程,抑制氣道炎性反應[21];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平肝息風、止咳化痰之功。
4.1 穴位貼敷 穴位貼敷的主要作用是給邪以出路,通過刺激穴位,祛外邪,除頑風,同時提高機體免疫力。藥物組成:黃芪20 g,白術12 g,防風15 g,黨參片10 g,陳皮12 g,山藥12 g,桔梗15 g,款冬花12 g,紫蘇子12 g,地龍12 g,蟬蛻9 g,甘草片6 g。上述藥物烘干磨粉,調以白酒,制成糊狀,使用時每次取黃豆大小置于敷貼中央,固定于穴位表面。貼敷部位:12歲以下貼肺俞(雙)、脾俞(雙)、足三里(雙)、膻中、天突,12歲以上貼肺俞(雙)、膈俞(雙)、脾俞(雙)、膻中、天突。肺俞為肺氣所注之處,可補益肺氣;脾俞居中,可調節(jié)氣機升降;膻中為氣之海,總理氣機;天突為咽喉之所,可利肺氣;小兒用足三里可健脾胃而資肺氣;成人用膈俞,內應橫隔,可寬胸理氣。
注意事項:首次貼敷時間為每次5~6 h,之后可適當延長,最多不超過12 h;若貼敷過程中出現(xiàn)瘙癢、泛紅、灼熱等不適感,超過10 min可取下敷貼。3~7 d貼敷1次,8次為1個療程。
4.2 埋線療法 埋線療法的刺激作用強于穴位貼敷,主要作用是振奮人體正氣,恢復臟腑功能,從整體上調整人體的免疫狀態(tài)[22]。操作方法:75%酒精棉球消毒埋線穴位及術者雙手,取2 cm左右可吸收性外科縫線(PGLA線),用特制埋線針針刺穴位并得氣,然后緩慢退針,將線體埋入穴位,貼無菌敷料。主穴選用大椎、風門(雙)、定喘(雙)、肺俞(雙)。大椎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匯穴,既可調動全身陽氣,提高免疫,又可清泄肺熱;風門為祛風要穴之一,又有固護肌表的作用;定喘臨近肺,對支氣管有解痙作用[23];肺俞為治療肺系疾病的首選穴,針刺該穴可增加肺通氣量,改善肺功能[24]。
注意事項:嚴格按照無菌標準操作;每次貼敷保留2 d,以達到持久刺激;10~14 d貼敷1次,6次為1個療程。
患者,男,34歲,因“咳嗽反復發(fā)作半年余,加重1周”于2020年8月21日初診。患者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咳嗽,偶爾作咳,病情輕微,未予重視,1周前因熬夜突然加重。刻下癥:咳嗽以夜咳為主,呈陣發(fā)性,聞煙味加重,痰少、色白、質黏、易咳出,咽干咽癢,鼻干口干,伴氣緊,無鼻塞、流涕、打噴嚏、咽痛,無痰中帶血,無痰鳴音,無惡心、嘔吐,無噯氣、反酸、胃灼熱,盜汗,頭汗多,平素不易上火,不能食冷,納可,眠可,二便調,舌淡紅胖大,有齒痕,苔薄白,脈沉弦。胸片示:雙肺紋理略增多。根據(jù)病史及輔助檢查,西醫(yī)診斷:變應性咳嗽?中醫(yī)診斷:咳嗽;陰虛風動。治以平肝降氣、化痰止咳。王步青主任給予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組成:牛膝18 g,赭石18 g(先煎),龍骨15 g(先煎),牡蠣15 g(先煎),龜甲12 g(先煎),白芍12 g,天冬10 g,旋覆花15 g(包煎),川芎10 g,地龍10 g,甘草片6 g。6劑,每日1劑,水煎服。穴位貼敷取穴肺俞(雙)、脾俞(雙)、足三里(雙)、膻中、天突,貼敷藥物及貼敷方法等按照前文所述。2020年8月27日二診:患者無明顯咳嗽、氣緊,仍有痰,自覺咽喉不利,咽干、咽癢緩解,舌淡紅胖大,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緩。內服中藥在初診方基礎上加清半夏9 g,紫蘇子12 g,芥子9 g,萊菔子12 g,6劑,煎服法同前。2020年9月3日三診:患者諸癥緩解,未有明顯不適,建議停止服藥,繼續(xù)行穴位貼敷治療,持續(xù)8次。隨訪3個月咳嗽未發(fā)。
按語:王步青主任認為該案患者病程較長,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刺激性咳嗽,痰少而黏,伴有咽癢,可辨證為頑風久咳;鼻干、口干、咽干為痰濕阻滯、不能運化之象;舌象、脈象均為頑風久伏、脾濕不運的表現(xiàn)。故治療時先以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祛除頑風,再聯(lián)合三子養(yǎng)親湯、清半夏蕩滌痰濕,同時輔以穴位貼敷緩緩透邪,鞏固療效。整個治療過程,思路清晰,療效滿意。
久咳的病機特點為內外合邪,內邪為頑風內伏,外邪為引動久咳發(fā)作的任何一種邪氣。中藥聯(lián)合穴位貼敷或穴位埋線治療久咳,不僅符合慢性疾病反復發(fā)作的特點,還可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與西醫(yī)的激素、抗生素治療相比,治愈率更高,復發(fā)率更低。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調護體質,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食用辛辣之品,以免頑風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