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英語世界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洞見與盲視

2022-12-27 13:33:50劉洪濤鄧子寒
外國語文 2022年1期
關鍵詞:網絡文學機制文化

劉洪濤 鄧子寒

(1.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083;2.英國愛丁堡大學 文學語言文化學院)

0 引言

截止到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已經發展了22年。根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9月4日在第四屆“網絡文學+”大會上發布的《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中國網絡文學作者已經達到1936萬人,出版網絡文學作品累計2590.1萬部,有3452部作品翻譯成外文出版。與此同時,網絡文學研究也在中國興起。根據筆者2020年9月11日用“網絡文學”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搜索,查到6692篇相關論文;一批優秀學者開疆辟土,辛勤耕耘,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學術成果。

中國網絡文學的勃興,同樣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關注。本課題組通過對Worldcat、Jstor、Proquest、Project MUSE等數據庫,以及《今日中國文學》(ChineseLiteratureToday)、《亞洲研究文獻目錄》(BibliographyofAsianStudies)等27種英文期刊、出版物進行檢索,檢索到2000—2019年20年間出版和發表有五部學術專著,25篇期刊論文,三篇學位論文。比起國內網絡文學研究的盛況,國際學術界的研究狀況可以用“冷清”來概括。雖然如此,由于海外漢學家比國內學者 “更多一層內與外、東與西的比較視野,尤其可以跳脫政治地理的局限”(王德威,2010:9),憑借這種獨特的地位與身份優勢,其研究自有可借鑒之處。基于對上述成果的研讀,本文擬從中國網絡文學文本的交互式創新、消費機制、審查機制三個方面,對其研究的洞見與盲視進行論述,并就其研究方法作出概括。

1 中國網絡文學文本的交互式創新

英語世界對中國網絡文學文本內容研究的重點之一,是探究中國網絡文學在實踐上的創新,對互聯網技術的獨特理解和運用,如何運用技術強調本土化的美學目的,以及在全球文化交融語境下傳播的各種形式。其研究能結合中國歷史和現實,往往有獨到之處。

研究者發現,中國網絡文學的創新整體上還是圍繞著傳統線性文本展開,不同于西方將技術高度融合于先鋒實驗作品。其中,網絡環境下的網站社區是中國網絡文學創新性線性文本的基礎。研究者在中西網絡文學的不同批評語境下,挖掘中國的網站社區文化習慣。郭景華(Jinghua Guo)在《中國電子文學》一文中,將中西電子文學在創作形式和目標指向上進行對比,他認為中國網絡文學主要通過互動協助的方式進行寫作,盡管與西方相比可能存在數字寫作技術低端的缺陷(如較少運用超鏈接、多媒體等方法),但卻通過文學的在線協作式創作,實現了以人為本的表達需求。他指出:“中國網絡文學事實上是一種互聯網模式下的新民間寫作,具有強烈的普通人敘事風格。”(Jinghua Guo, 2014:1-8)可貴的是,研究者們并未將西方實驗電子文學作為評價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標桿,而是更加關注中國發生了怎樣獨特而真實的文學創新與嘗試。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即使不強調數字化技術對作品內部進行重組建構,線性文本也產生了新的可能,主要表現在其潛在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上。互聯網的到來前所未有地加強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緊密聯系,甚至打破了傳統印刷文學中作者和讀者的壁壘。在同一作品中,基于網站的評論打賞制度,讀者可以直接決定作者的成就;基于網絡文學的連載性和讀者的高地位,讀者可以間接甚至直接參與作品形成。讀者與作者的關系進化以及網絡文學作品形成過程的變化意味著網絡文學打破了傳統印刷文學某種固有的狀態界限,以流動的、開放的、交互的趨勢前進。馮進(Jin Feng)在《中國網絡愛情小說的生產與消費》中以晉江文學城為例,論述了讀者與作者身份模糊化和地位扭轉的趨勢。晉江的讀者通過在連載小說下評論,直接決定小說劇情的走向;通過點贊、打賞等方式決定作家及其作品的排行,直接影響其未來的讀者群體和收入(Jin Feng,2017:53-80)。

除了有關在線協作的研究,“粉絲”參與的跨文化傳播與實踐,乃至自發生產的衍生創作——“粉絲”文學,也吸引了研究者的注意。與之相關的類型文學如穿越小說,同樣被研究者們視為一種創新,其中“粉絲”的認同心理機制是一大研究重點。

“粉絲”是網絡文學互動參與的重要角色,他們既是作品的讀者,也是各類文學論壇平臺的用戶,在某些時候還會成為作者。參與性在很大程度上與“粉絲”的自發性和創造力密切相關。讀者作為“粉絲”參與網絡文學作品的續寫、翻譯,很可能成為一種跨文化傳播與實踐,創造了新的文化空間。英格·尼爾森以瓊瑤言情小說在海外網站的翻譯為例,說明跨文化背景下,“粉絲”通過具有個人風格的翻譯乃至續寫,彌合了中外文化差距,“文化中國”得以在互聯網空間中建立起來(Inge Nielsen, 2000:235-253)。研究者不僅關注“粉絲”文學對于原作在語言情節等元素上的繼承創新,還從傳播中國元素、跨越文化界限的影響層面分析“粉絲”參與互聯網創作為全球文學流通提供的無限可能性。還有研究者關注了其他類型作品的網絡文學衍生品。殷海潔認為RPG游戲衍生小說是中國流行文化中跨媒體生產策略的創新(Heather Inwood, 2016:6-29)。與游戲相對,英語世界研究者們對真人、漫畫衍生的“粉絲”作品卻缺乏關注。研究者們對全球最大的“粉絲”創作平臺(含大量漫畫、真人同人作品)和中國的同類型網站lofter都提及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兩類同人作品圈子化嚴重,排他性強,未進入“粉絲”圈的人很難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對于一些類型小說文化實踐的創新,英語世界的研究者們在圍繞“粉絲”參與這個角度進行分析時,注重觀察這種互動性建立在怎樣的心理機制上,又反映了作者與讀者的內在訴求。交互式模式下,被賦予集體身份的創作群體都在借助類型小說表達對當代社會生活的獨特理解,研究者們認為這個意義層面上的創新更加深刻且富有現實意義。

讀者互動是穿越小說、耽美小說這類文學類型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世界研究者從粉絲對于網絡文學寫作的貢獻切入進行分析的同時,也將研究視角聚焦于“粉絲”本身,觀察“粉絲”在參與網絡文學生產的過程中如何將其作為構建自我身份的工具,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粉絲”與網絡文學之間產生巨大黏性的機制。馮進以耽美、女尊等女性向小說為研究對象,以這些類型小說的“粉絲”性別身份認同的視角進行分析,認為女性讀者對此類網絡小說的追捧反映了對父權制社會結構的反抗與叛逆,最終是為了滿足自我性別身份構建的需要(Jin Feng, 2013:80-85,136-139,164-172)。馮進將女性向網絡愛情小說的出現和發展視為網絡文學乃至互聯網對中國社會的一次巨大變革,將中國女性的地位、女性主義發展中互聯網的作用放在了一個特殊的高地位之上。與之相對的是,英語世界研究者極少關注男頻小說,更不會將之放在如此高度上。雖然有學者關注了男頻小說,如王玉溪(Yuxi Wang)在《中國網絡文學全球化:理解英語讀者對中國玄幻小說的閱讀》中探討了玄幻男頻小說出海現象(Yuxi Wang,2017),但這類研究者把該類小說讀者的心理機制歸根于單純的閱讀享受而非文化吸收,這與女頻相關研究結論相差甚遠。這可能是由于西方學術界長期以女性相關研究為熱門,且女性為參與主體的類型小說更容易成為研究審查機制的取材對象。

另一方面,對穿越小說的分析指向了網絡文學的對話互動和互文性,即作者乃至讀者如何在原文描述的歷史基礎上建構自己的話語。陸潔(Jie Lu)在《中國穿越小說:網絡作家與網絡文學》中探討了網絡文學的后現代主義文學特征,認為網絡文學利用網絡空間進行歷史想象與重構并實現作家的自我賦權。該文指出穿越小說中的歷史想象表征與社會文化現實相關,小說實際上是用創造性破壞的方式重新描繪歷史,并構建出新的集體想象(Jie Lu,2016:159-176)。陸潔對當代互聯網寫作的解讀突出了其與以往精英寫作的不同,強調新的文化實踐與它創造出的新的文化環境,以自我反思的視角聯系網絡文學與當代現實社會中的種種欲望和想象,強調了建設性、開放性的歷史想象及其對傳統官方敘事的個性重構。

除了關注網絡文學中占據絕大部分讀者的小說,研究者們還關注詩歌這一體裁,以說明主流作品是如何克服印刷文化系統固有的限制而展現出獨特的美學風范和社會功能的。賀麥曉(Micheal Hockx)重點研究了在線漢語詩歌,并試圖用這些案例說明:即使是一直出現在各式文學論壇上的主流文學作品也不乏創新價值。研究還涉及了頗具爭議的色情先鋒詩歌(Michael Hockx,2015:160-168),以及姚大鈞利用聲音視覺藝術對網絡詩歌作出的實驗嘗試等(Michael Hockx,2015:178-185)。殷海潔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種觀點: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詩歌寫作的民主化,而在網絡上發表詩歌的民主化過程,又從多個方面影響了把關機制的構造,因而進一步強化了詩歌作為一種社會形式的狀態(Heather Inwood, 2016:44-54)。此外,還有關注詩歌在跨文化傳播中的案例。希娜·柯查(Seana Kozar)注意到了海外中文網刊中的古典中國詩歌,她認為這是一種表達中國文化,同時將其文化經驗和精粹放置于更大的全球交流視野當中的方式(Seana Kozar,2002:129-153)。這再一次說明了互聯網技術在網絡文學中的應用,完全能夠通過跨國界交流實現民俗和流行文化的傳播。

可見,在全球化和跨文化的現實語境下,當英語世界研究者試圖探討中國網絡文學文本的創新之處,思考互聯網如何促進當代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時,傾向于挖掘那些與本土化實踐有關的特點。總體來說,英語世界的研究者注重以一種本土化眼光看待網絡文學中的寫作與呈現,在看待各種網絡文學文本形式時,傾向于從積極的一面挖掘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而不是局限于數字寫作技術。網絡文學事實上是為中國的社會文化經驗和觀點提供了一個更大的交流語境,文學背后反映的是中國聲音。從這個層面上思考創新,超越了技術影響本身,指向了更加廣闊的當代中國生活。

2 中國網絡文學的消費機制

圍繞網站社區參與互動性的消費機制,英語世界的研究主要討論了作者、讀者、文本、編輯等角色關系如何實現重新配置,在創作者與受眾界限模糊的情況下商業模式如何運行,以及各種平臺媒介在其中的聯結作用等問題。

為探尋界限模糊化和參與性文化緊密聯結背后的原因,英語世界的研究者深入到社區微觀的潛在機制,具體探究社區中的參與性文化如何穩定構建。郭紹華(Shaohua Guo)在《從鼠標的每一個點擊詞開始宣傳和批判性地創造網絡穿越愛情小說》一文中,將網絡文學視為一種流行文化,探究它在生產和創作中是如何被讀者的情感干預重塑的。她在研究中分析了《步步驚心》在晉江網站上連載時讀者的互動參與及背后的情感脈絡、行為規范,認為建立在一定話語準則上的用戶評論也是一種情感層面上的交流,而共同的情感參與和對流行文化表征空間的尊重最終構建了一個“想象力社區”(Shaohua Guo,2015:74-83)。此類研究體現了交織的建設性批評與情感聯系對社區建立的強大聯結作用。

郭紹華從讀者的認知情感視角討論了社區中同行批評這一現象,并將之與網站社區中的批判性公眾反思聯系:當同行批評融入讀者對于作品的強烈情感,并在具有高度自治意識的批判原則指導下進行時,一個富有建設性意義的批評性文化空間隨之產生。對于同行批評,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層面進行了深入而富有洞察力的研究。郭紹華強調同行批評對于塑造良好文化空間的重要性,而賀麥曉則是在象征性生產的層面上進行討論。基于布爾迪厄的理論——象征性生產是文化生產的一個方面(芮小河,2016:38-41),賀麥曉在《中國虛擬世界文學:網絡詩歌社區比較研究》中對比了中外詩歌社區的讀者反饋行為(Michael, Hockx,2015:670-691)。賀麥曉將社區中讀者的互動反饋視為一種價值認可和傳播行為,他認為作者在社區中發布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從讀者那里獲得認可。其研究將同行批評視為象征性文化生產的重要途徑,可見互動式參與對于網絡文學在社會意義層面上,實現其自身的文化價值具有重大意義。而作者和讀者之間產生了不同類型的依賴,正是中國網絡文學消費機制中最重要的一環。

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界限逐漸淡化,也是文學商品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界限的淡化,研究者進而從市場的角度進行研究,討論了中國網絡文學與相關流行文學作品的生產消費新模式。趙士震關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普及導致的產銷合一的現象(Shihchen Chao,2013:1-38)。不少研究者關注以起點中文網為標志的文學商業化,趙士震具體從幾個關鍵代理角色的定位和功能變化進行分析,總結出了一套存在于作者、讀者、編輯和出版商之間的權力斗爭系統。英語世界研究者常用布爾迪厄的文化場域與文化權力斗爭理論進行分析,他們將中國的網絡文學空間視為一個關系交織的文化場,作家、讀者、編輯、出版商等在其中爭奪文化權力和地位以期獲得更多的文化資本。從這個角度進行研究,能夠對創作者與受眾之間的關系進行更為靈活的界定,并發現網絡文學發展過程中文化秩序打破又重建的過程。

趙綺蓮(Elaine Jing Zhao)則從社會網絡市場的角度出發,分析網絡文學商業模式的支持機制。并結合互聯網領域的UGC模式(用戶生成內容)分析文學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趙綺蓮將起點中文網vip訂閱模式看成是UGC貨幣化的機制,并用“漣漪效應”來理解網絡文學的生產與消費(Elaine Jing Zhao,2011:85-99)。此類研究從市場商業機制的角度進行考察,反映了強調用戶參與并生成內容的網絡文學在市場中的巨大潛力。

涉及具體社區運行機制的研究離不開對網站媒介本身的考察,英語世界在對網站論壇進行案例研究時,注重其多樣性,包括專業的網絡文學網站(例如“起點中文網”),較為小眾具有明顯風格的文學網站(例如“飛盧小說網”)等,并關注其內在運行機制與消費機制。研究者側重于挖掘網站如何通過相關機制吸引并穩固用戶群體,以及如何保障平臺持續健康運行,乃至于最終實現商業盈利。將不同類型的網站商業或非商業的運營模式進行對比,有助于從多個維度理解中國網絡文學。

趙士震在具體網站的商業運營模式研究上,以起點中文網為例,分析其中出版機制的動力,即以技術導向和利潤驅動執行。郭紹華則分析了晉江網站采取的企業策略,例如分級結構、推薦排名系統,指出注意力經濟時代下網站的資本邏輯(Shichen Chao,2013:84-83)。英語世界的研究還關注典型網絡文學網站的運營推廣模式。如馮進特別強調網站為粉絲構建了一個另類的社會共同體,以達到溝通線上及線下雙重聯系的作用。她在研究中通過對晉江文學城及“丫丫灣”的案例研究,討論了線上與線下兩個方向實現雙重溝通的可能(Jin Feng,2013:53-69,85-90)。這些關于網絡文學網站運行機制的研究,也充分說明參與性文化是建構成熟商業模式的基礎,如何在加強讀者參與感的同時引入盈利機制,是網站著重考慮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對常見的文學網站進行研究,還有研究者注意到了社交媒體作為消費機制的作用。馮玉彥(Yuyan Feng)從社交媒體參與文化商業動態發展的角度分析了作者與受眾之間不斷變化的動態關系以及塑造傳播過程的工具和規范。他對百度貼吧等媒體進行研究,認為社交媒體提供了更為密切的非正式互動的自由,社會方面的人際關系和同伴支持是中國網絡文學運作流行的核心(Yuyan Feng,2016:2584-2604)。該研究深入到了運行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建構與身份建構上,集體性的身份認同對于圍繞社交媒體的生產消費具有強有力的推動力。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發現,不論是商業性文學網站還是社交媒體,都為網絡文學的生產消費提供了更加寬廣和新鮮的方式,網站運行機制事實上也圍繞群體關系建立和集體身份認同。

網絡文學的商業化自然引發了文學出版領域的重組,因而討論中國網絡文學在商業市場方面的發展,不可避免涉及在線文學與印刷文學的關系。郭景華認為當今中國網絡文學的兩大功能就是創造性藝術文學的發展及出版文化,互聯網在作為一種技術媒介溝通作者與讀者的同時,文學作品似乎最終仍不可避免地走向印刷(Jinghua Guo,2014:1-8)。而在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卻形成了與印刷文學截然不同的消費機制。陳靜在《重塑紙本文學:論中國網絡文學》中認為,中國網絡文學事實上是作為一種“準數字文學”存在,界于印刷文學與數字文學之間,陳靜發現網絡文學在與之相互滲透的過程中重塑著印刷文學(Jing Chen,2012:537)。如今,網絡出版的文學作品事實上已經在傳統印刷文學的基礎上完成了一種創新實踐。這種定位從文學出版的角度,反映出互聯網進一步推動了文學的生產和流通。

3 對網絡文學審查機制評頭論足

審查機制是當代中國一項典型的文化管理制度,體現了國家權力對網絡文學的監管;而21世紀網絡文學的興盛又離不開自由開放的互聯網氛圍。基于對中國互聯網環境長期以來的偏見,英語世界的研究者往往會無限放大二者之間的矛盾,將“具有抵抗性的防火墻”作為中國互聯網的固有形象,多認為中國網絡文學的審查機制是國家權威的體現,并或多或少地認為其對網絡文學的發展存在制約作用。但近年來,以賀麥曉為代表的研究者開始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審查機制。

英語世界網絡文學研究者的傳統觀念即為審查機制在網絡文學中是制約的因素。例如,馮進在其研究中探討中國網絡文學研究背景時,就引用了西方對審查機制的傳統觀念,如“中國對網絡文學的審查機制導致研究者很難收集到完整的網絡文學文本”(Jin Feng,2013:21-27)。

在發表完全革新的見解之前,賀麥曉先對中國當代文學和國家政治權力的關系做了深入研究。例如,在《文學場與權力場》中,他從文學、社會學的角度出發,觀察中國當代文學與國家政治權力之間的關系,指出中國當代文學,尤其是網絡文學的編輯往往和審查員身份重合(Michael Hockx,2012:49-65)。這樣的雙重身份體現了審查機制通向政治和市場兩個領域,一定程度上將之勾連,共同塑造中國網絡文學的樣態。

在2015年的《中國網絡文學》中,他徹底擺脫了傳統西方的偏見,轉而關注審查機制的生產性及可行性。這也是近年來英語世界中國網絡文學關于審查機制研究的重要轉折點。他從審查機制與中國文學自身歷史構建的關系的角度切入,論述中國審查機制的合理性。他認為文學審查制度存在于中國每一個發展時期,如今的審查機制體現了改革開放之后的特征。他特別提到從這一特征入手研究中國文化市場的重要作用(Michael Hockx,2015:187)。中國網絡文學長期處于完全自由與高度管制的中間地帶,而相關界限已經趨向模糊。長期以來,審查機制已嵌入中國文學的歷史構建過程,甚至成為文學實踐的一個環節。從關注“缺少什么”到關注“有什么”的認識轉變,體現了其對中國獨特政治文化語境的浸入式理解;暫時擺脫了部分西方研究者傳統意識形態思維的束縛,是一種包容的、設身處地的他者眼光。而對中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整體社會環境的考量,使得研究者在認識審查機制時,更加關注實際情況下國家控制對社區及市場進行引導管制時的復雜性、不確定性。

確定了審查機制的合理性后,賀麥曉從審查機制背后國家立場和心態以及審查機制后網絡文學適應措施兩個方面探討了審查機制背后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

就國家立場和心態而言,賀麥曉認為審查機制的有關聲明暴露了監管機構失控的焦慮。通過研究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臺的相關聲明意見,他發現國家堅持審查機制的出發點和基本立場是,其對于穩固網絡監管具有必要性,它保證了在網絡文學不同于印刷文學出版系統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符合國家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訴求(Michael Hockx,2015:116-121)。國家通過主動的官方審查和間接促進網站自我審查兩種方式,希望促進網絡文學“健康”發展。國家的此種“焦慮”并不總是直接表現出來。作為一個統領角色,國家更愿意以側面推動的方式,讓相關平臺和網站承擔起審查的重任,逐漸形成了網站及其用戶與國家審查機制的較量關系。他以飛盧小說網(Flying Gourd)作為網站與國家審查機制較量的典型案例(Michael Hockx,2015:124-130)。該網站的管理員通過頻繁地回顧修改文本來試探國家審查底線。同樣,馮進在討論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現狀時也提到“國家和民眾都在爭奪互聯網的控制權”(Jing Feng,2013:13,119-149),她還舉出了不同網站對于審查機制的不同處理方式。例如盛大文學等行業領先者表現出與政府合作的積極心態,而“丫丫灣”等平臺的管理員表現出對內審查、對外為用戶爭取空間的雙重身份(Michael Hockx,2015:126-128)。不同網站的不同應對方式更是體現出,較之傳統印刷文學,中國網絡文學在審查機制面前具備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大的話語權。

在研討中國網絡文學審查機制時,以賀麥曉為代表的研究者并未像前人一樣將網站完全置于權力關系中的被動方,而是以一種有機互動的視角來看待國家與網站之間的這種“博弈”,這種“博弈”正是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中創作主體和國家權威新型關系的萌芽。

他們也關注“博弈”背后的文學生產。賀麥曉觀察作者和編輯主動適應監管政策或道德標準而不斷做出微妙的改變,為作品爭取一定的空間;網站利用技術開發移動應用出版物,從而實施年齡限制(Michael Hockx,2015:130)。這正是中國網絡文學自身的發展與改變。另外,網站除了在內部自主安裝關鍵字篩選軟件外,還通過拼音、插入符號、故意拼錯敏感詞等手段進行規避,生成了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語言創新現象。這意味著審查機制帶來了網絡文學寫作方式上的變化(Michael Hockx,2015:126-128)。

但賀麥曉的眼光不局限于此。在明確中國網絡文學審查機制的合理性和其積極意義的同時,他也試圖探討其有待改進之處,并給出了建議。

賀麥曉認為中國網絡文學的審查機制突出特點表現為:道德審查與其相關解釋的不確定性。他發現,中國法律存在對于“色情淫穢”等詞語過泛定義的問題,這導致了國家制定方針與網站實際執行之間可能存在差別或斷裂(Michael Hockx,2015:116-121)。其根本原因與網絡文學出現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聯。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已經脫離了計劃經濟時代國家的高度控制,另一方面是國家仍希望在文化生產上掌握大方向。這就意味著以國家話語權發生作用為核心效應的審查機制實際上并不是一套精確的系統,而是在自由創造文化的市場與國家文化整體導向之間游離。

面對上述定義界限模糊的問題,賀麥曉進一步探討了審查機制下文學活動的底線可能在哪里的問題,而相關研究指向了更為核心的政治文化動機——國家盡可能地維護那一套缺乏穩定與成熟的網絡監管系統。他認為對于網絡文本中被認為是“色情淫穢”的內容而言,關鍵不在于其性描寫的部分,而是在于其不同于現有印刷出版規范處于一個未知仍有待開拓的系統中(Michael Hockx,2015:121)。嚴肅文學中的類似性描寫由于其明確的藝術追求,符合現有的編輯出版系統,因而極少面臨與網絡文學類似的性描寫審查。賀麥曉的觀點為我們思考性描寫在網絡文學中成為敏感因素的現象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將我們從思考“色情”內容本身的層面,引向了網絡出版監管體系尚未成熟這一更為核心的問題。

近年來,以賀麥曉為代表的研究者跳脫了西方固有思維對中國網絡文學審查機制研究的阻礙,盡量以客觀且富有創造性的眼光看待審查機制帶來的實際效用與客觀影響。研究中國互聯網的西方學者往往注重其對于社會轉型的巨大推動作用,而以賀麥曉為代表的研究者提供了一種新的眼光:互聯網對于中國網絡文學的作用未必是革命性的,而作為國家權力在文化領域的象征的審查機制并不是完全限制了互聯網對于當代文學的推動作用。

4 多學科研究方法的應用

在研究中國網絡文學時,英語世界學者除了會采用常規的文學研究方法,還會輔以社會學、語言學等跨學科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采用的文學研究方法有文本分析法。例如賀麥曉曾對《林曉和如廁》的敘事手法與策略進行過簡要分析。他截取了部分作品內容,指出作品側重于以第三人稱刻畫早熟的內心,并且注重環境描寫,其主題是借農村童年時代主題以保留田園懷舊的傳統(Michael Hockx,2015:137-138)。但這只是極少數學者在針對某些網絡文學社區的文學性研究時的做法。絕大多數研究者都是借用文本分析的結果來探討社會學問題,而非文本的文學意義。例如,馮進曾對一個以“長生”和“子釋”為主角的耽美性場面描寫進行文本分析(Jing Feng,2013:74-76)。但這一分析的目的是為證實耽美文學的性描寫充滿寫意,以此論證以女性為創作消費主體的耽美文學抵制無意義的性描寫。

把中國網絡文學與西方國家的網絡文學、當代文學、女性文學進行比較,也在學者的研究者經常見到。馮進就引用了珍妮絲·拉德威(Janice A. Radway)對于西方女尊小說的分析結論,比較其與中國網絡女尊小說的不同,由此認為中國網絡女尊小說已經超脫了西方的理論體系(Jing Feng,2013:85-87)。徐爽還借用福軻的烏托邦和異托邦理論,分析穿越小說是如何構建“烏托邦”的(Shuang Xu,2016:113-132)。

話語分析作為一種跨學科研究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對中國網絡文學“粉絲”機制的研究中,其中尤以馮進和郭紹華的研究最為突出。前者通過對“粉絲”評論和作者回復的話語分析,得出在中國網絡愛情小說的文化中讀者地位上升的結論(Jing Feng,2013:68-70);后者則截取《步步驚心》連載時讀者對其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的評論進行話語分析,研究讀者參與作品形成的過程,探索中國網絡文學社區的批判原則(Shaohua Guo,2015:74-83)。

田野調查方法也被研究者經常采用。馮進多次運用田野調查法,對不同類型網絡愛情小說的“粉絲”群體進行調查,以獲取其社會身份特點和心理特點。比如,在研究“丫丫灣”的“粉絲”機制時,馮進在2009年4月注冊了“丫丫灣”的會員,并在同年9月成為該網站的管理員,她在“丫丫灣”讀者、作者、網站管理員的三重身份使她對該網站的調查非常深入(Jing Feng,2013:109-110)。鄭熙青在《無國界狂熱與當代中國網絡流行文化景觀》中明確指出,本人在研究時充分利用了自己“粉絲”和學者的雙重身份,并在調查過程中依靠網友資源進行研究(Xiqing Zheng,2016)。

研究者還采取問卷調查、采訪的方式直接從調查對象入手獲取結論。馮進在《網絡愛情小說》中就四次通過問卷,分別調查中國網民、中國網絡小說受眾、耽美網絡小說“粉絲”和“丫丫灣”會員的基本特征(Jing Feng,2013:28-32)。馮玉彥通過對網絡作者的采訪,調查網絡作家在文學創作時的盈利動機以及與實際收益情況的差異,發現部分網絡作家對于網站盈利模式是否公平有質疑(Yuyan Feng,2017:2584-2604)。

邱明燁、康正悅參加了本文的資料搜集、整理和前期撰稿,謹此致謝!

猜你喜歡
網絡文學機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對待網絡文學要去掉“偏見與傲慢”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6
網絡文學竟然可以這樣“玩”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4
揭秘網絡文學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6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誰遠誰近?
網絡文學的誕生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中國衛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中國衛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第二页|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片在线|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伊人成人在线|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在线一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福利在线一区|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色首页AV在线|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日本在线国产|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99re免费视频|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久久www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中文字幕色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欧美不卡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亚洲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三级色| 欧美精品色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麻豆a级片| 性视频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精品久久高清|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曰AV在线无码|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欧美一级在线看|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