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城市道路綠化管理處 張根梅
城市的景觀園林與道路維護十分重要。我們作為城市生活中的每一個市民,都應該從生活中觀察到,每次市政有所建設的時候,都會進行路面的整理工作和景觀園林的綠化養護工作,這既是市政工作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一種常態化和長效化的城市建設運營機制。有關數據研究表示,城市景觀園林的建設工作能夠提高整個市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數,這是城市建設的中心,是我國步入小康社會之后,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新目標。在滿足了物質條件的豐富性之后,人們會轉向對精神層次和境界的追求。因此,景觀園林、道路維護與環境綠化,成為了居民關注的焦點,是考驗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是建立政府形象的經典工程。無論是設計人員還是規劃指導人員,都應該對此方面的工作予以重視[1]。
在進行園林景觀維護之前,一定要完成技術方案的設計。也要完成相關的景觀園林設計規劃和相關的預算措施,從整個方案的戰略層面實現對園林景觀建設的指導。具體的指導規劃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完成景觀園林的規劃設計,包括預算、設計和規劃。需要完成景觀園林的規劃方案設計、種植方案、以便于植物的具體搭配方案設計。搭配方案設計要適合土壤條件和氣候特點。第二,植物的搭配設計方案要秉持多元化的原則,因為單一的植被和植物設計會影響景觀園林的整體美觀性,會造成生態環境的單一性。要秉持生態效應和環境效應以及美觀效果的綜合化,在景觀園林的植物搭配設計方案中要保持搭配的合理性。第三,按照施工目標來施工,達到景觀園林建設效果的最優化。在植物搭配的方案設計中,施工單位要始終把握這一目的,以增加園林的美感,增加園林景觀的生態效應,以園林景觀環境綠化為具體的工作目標和工作內容,綜合考慮具體展開的分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景觀園林的道路設計、園林設計以及植物搭配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在落實植物的選擇方面,設計單位需要在植物的選擇過程中,結合植物的生物學特點,根據園林的景觀規劃來進行具體的植物選擇。另外,當地的農林部門可以進行相關預算的規劃來及時調整植物的基因改良,根據景觀園林的需求來提供園林景觀維護的技術支持。以往很多園林景觀的植物選擇方案多數是以楊樹和柳樹為主,這種基礎性的植物選擇方案,對環境的要求比較低,且樹種的成活率比較高,基本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同時也能降低成本。但是這種基礎性的植物選擇方案,既不能改善生態環境的豐富性,楊柳樹的生長又會產生很多楊柳絮,給城市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甚至會引發一些過敏性的疾病。所以,設計部門在植物的選擇方案中應當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特點,避免給市民的生活帶來不良的影響。
首先,要體現園林景觀的整體美感,要體現景觀園林的生態效應,所以種植人員應該在種植過程中做好具體的栽種工作。要保證植物和植被的成活率,根據設計搭配方案的種植計劃來選擇具體的栽種方式,種植人員應該充分了解植物的花朵的顏色,樹葉的顏色以及植物在四季變化中的生長特點和外觀特點。其次要完成植物的色彩搭配工作,既要完成植物的空間視覺效果,又要注重植物之間的生態效應影響性。比如,在空間視覺搭配方面,松柏的生長特點會具有四季性,可以重點栽種,而中低高度植物,例如刺槐、楊樹等。它不但能夠形成遠觀特效,而且還會形成一種中高度的視覺美感,而對于中低度的園林景觀空間美感設計,可以種植一些桃樹、杏樹等,不過這種花樹花期較短,不具備長遠的美感效應,但是結合道路的坡度設計,可以形成壯觀的花海特效。
對于一些比較龐大的植物,它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大,因為它的根系比較發達,所以比較容易成活。反而是對于一些矮小的植物,例如說榆樹,杜鵑等等,卻對土壤有著極高的要求,但是,在道路的綠化過程中,這些矮小的植物卻能夠很好地起到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促進園整個園林景觀生態效應的功能。所以栽種人員要對道路兩旁的綠化帶土壤進行改良,與此同時,在綠化帶植物的更換過程中,容易對交通產生影響,所以在栽種前期,相關的栽種人員應該結合具體的計劃性來開展土壤改良工作,要打有準備之仗。除此之外,土壤的性能不是一成不變的,相關工作人員要定期對土壤進行抽樣檢測、科學施肥,以保證綠化帶兩旁的植物擁有較高的成活率。栽種成功之后,綠化養護人員要對這些綠化帶兩旁的植物進行養護工作,提高其成活率和生命周期。
在景觀園林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會發生一些病蟲害的現象,種植人員要對于這些病蟲害予以及時的預防和治理,否則就會產生病蟲害的相互傳染,造成園林景觀的整體損失。另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枯葉,種植人員需要對這些枯葉進行及時的清理,如果不能夠及時處理這些枯葉,就會對城市的衛生環境帶來不良影響。而且枯枝敗葉容易產生蟲卵,容易造成病蟲害的蔓延。最后,種植人員應當防止園林景觀草地的退化,對草坪進行及時維護。
現在很多市政景觀園林采用的都是混合栽種的方法,這種植物搭配方案不僅能夠豐富環境,而且能夠符合植物生長的生態效應,因為多種類栽種會促進生態效應的豐富性,維持食物鏈的運轉。這樣,在植物的施肥過程中,就需要根據每一種植物的特點來進行施肥和灌水。對于地層表面可以種植一些灌木和喬木等比較耐干、耐旱的植物。綠化植被的養護必須按照國家一級標準開展,一年至少割草十次,施肥一次。在春季和秋季的養護時候要注意特別重視,因為春季是植物生長的旺盛期,需要實施一年的基肥準備。而在秋天,植物的營養會產生不足的現象,所以要在這個時候予以再一次施肥,以備來年的生長基肥所用。在施肥技術的實施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景觀園林的植物處于豐盈的生長狀態,有著豐富的營養及根基積[2]。
在景觀園林的養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土壤的澆灌和土壤的排水工作。土壤的澆灌工作能夠保證植物的健康生長,是植物生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眾所周知,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是陽光、水分和土壤的共同作用,這樣才能促進植物的生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景觀園林的植物進行澆水養護的時候,施工人員要控制好澆水的頻率和澆水的數量,一般在春秋的時候,天氣比較干燥,這時候的澆水頻率和澆水量應該提升,而在夏季雨水比較充分的時候,應該減少澆水的頻率。根據四季的氣候特點,要安排好澆水的計劃,使四季的土壤含水量都趨于穩定的狀態,土壤的含水量處于均衡狀態時候,植物的生長能夠達到最佳狀態,能夠處于相對的穩定的狀態。與此同時,植物的含水量穩定,能夠有助于土壤中肥料和養分的維持,使肥料和養分能夠也處于穩定的狀態,這樣能夠促進植物的生長,避免土壤的營養成分流失。與此同時,在景觀園林的給排水工作規劃中,要做好園林的排水工作,一旦夏季雨水量充足的時候排水不及時,會給植物造成生命損傷。所以在給排水的方案設計中,最重要的是針對排水工作設計一定的景觀園林排水通道。施工人員可以挖開一個明溝,明溝的設計首先應該不影響景觀園林的整體美觀性,二來要針對整個景觀園林的地下土壤結構進行開挖,以保證土壤不被松動,基本的地理結構不被破壞。利用這個明溝,可以針對夏季降水量多的情況,排掉多余的水分,保證植被的健康生長環境。在給排水的整個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種植人員應該針對現有的植被情況做全面的觀察,一旦發現植物生長問題,就應該及時查看,是否是因為給排水工作做的不及時而產生的影響,并對這些影響采用積極的補救措施[3]。
景觀園林的植物養護工作非常重要,如果不對植物進行定期的養護,那么前期的規劃與設計工作就會付諸東流,所以針對植被和植物展開系統科學的定期養護管理是園林道路綠化建設工作的核心內容。首先,養護人員要根據每一種植物品種的野生生存情況做好檢查記錄予以密切的觀察,其次,要對于這些植被和植物進行定期的修剪或拔枯死枝的過程,要結合植物的分布情況、密集程度和陽光的照射情況進行養護。園林的修剪工作要避免陽光的遮擋,在具體的修剪過程中,要保持園林景觀的整體層次性,也要保證植物的生長情況和對整個生態環境的影響性。除此之外,在樹木的生長過程中,要密切的觀察和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一旦發生病蟲害的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對于園林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應該采用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以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物理防治主要是采用引入病蟲害天敵的方式,例如一些啄木鳥的引入來預防病蟲害的發生。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病蟲害的繁殖旺盛期,利用其趨光性進行誘殺。第三,養護人員要定期對綠化帶的落葉和枯枝進行清理,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整潔的生長環境,提高綠化帶的美觀性。最后,養護人員要做好花卉和草地的養護工作,確保花地,花卉和草地能夠形成優美的地面景觀,能夠給高層次的植物提供整潔干凈的生長環境[4]。
首先,園林主景。一般來說,園林主景是以個體樹木為基礎組成的,通過自然的植物景觀設計,是生態園林建設中基礎的也是重要的設計理念。園林主景的主要功用是將樹木的個性化、差異化特征展現出來,通常選擇形態美麗、壽命很長、枝干較大的樹木盡可能地選用當地的品種,同時在它們的附近搭配種植其他類型的樹木,增添園林主景的觀賞性。如果設計的園林中本來就有一些名貴的樹木,或者計劃種植一些名貴樹木,這些樹木的周圍就可以不將喬木、灌木作為陪襯,爭取不掩蓋名貴樹木的獨特韻味,充分展現他們的特色。園林主景的樹木有一定標準要求,比如需要樹冠較大,枝葉茂密等等。其次,園林側景。園林的側景,主要采用統一規范的植物種植類型展開,比如在園門的出入口,就可以呈現出整齊劃一、簡潔美觀的感覺,同時,在種植時一定要注意搭配的均衡。比如,在園林相對空曠的區域,可以采用群植的辦法進行種植。在植物的種植種類、位置選擇上,要契合園林景觀的主體,不能削弱景觀的主題和風格。
各類不同的植物,都有自身獨特的形態和特征,在選擇植物的搭配時,要做到因地制宜,既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又能確保植物適合當地的生存條件,主要做好四個方面:(1)根據生態園林所在地的氣候特點,積極引入適合生長的植物,避免出現植物生長條件與當地土壤環境不相符的問題;(2)根據植物對光照的實際需求,科學確定種植的朝向。(3)根據生態園林的環境保護要求,科學引入外來的樹種,生態園林中的配置植物不僅可發揮美化環境、綠化環境的作用,還可實現抗風、抗污染、隔音等功效。(4)根據綠地的區分要求組織植物的配置,應針對不同生態園林的綠化改造,依據綠地分類標準,開展合理的植物配置。
在進行園林景觀的設計時,要注重把植物的形態充分展示出來。一般來說,將各類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容易給人呈現一種天花亂墜的體驗感,樹木自身的特點展現不出來。針對此類問題,在組織植物的搭配時,需要注意處理好植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努力實現協調平衡、簡潔美觀的效果。對于園林景觀道路邊上的植物選擇,需要注意控制空間,確保整體濃淡相宜、節奏鮮明,堅決避免簡單、枯燥、單調。比如,可以把喬木、灌木、花卉等各類植物進行分層配置,確保植物景觀的豐富多彩,同時,還要注意植物的抗病蟲問題,堅決避免植物之間的相互感染,從而推動園林健康、可持續發展[5]。
綜上所述,如今都市的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最期待的就是城市中有綠化帶的存在,所以景觀園林的設計對于城市人民來說如同至寶。每次到節假日的時候,大家都會發現公園中擠滿了人,這就是城市人們對于山水風光的欣賞,這就是城市綠化環境的重要性。我們以中國北方的長春城市為例,雖然這個城市經濟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幸福指數卻是全國最高的,正是因為它的森林覆蓋面積達到了全國前幾位的位置,它的景觀園林設計為城市的人們提供了休憩的港灣,提供了心靈釋放的空間。所以無論是哪一個城市的市政人員,都應該關注景觀園林的設計和城市道路的綠化設計工程,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進行景觀園林的規劃與設計工作,而且還要積極組織實施這些項目和工程,把服務于人民的重點工程落到實處。而作為工程的實施人員,要及時和積極落實組織的政策需求,及時發現工作中的不足,在科學技術的指導方案之下,努力加強建設和養護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務于市民的心態,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增強城市的美感,為市民創造出優質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