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福欣生態工程與旅游研究院有限公司 余煒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傳統資源是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發展紅色旅游要把準方向,其核心是進行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讓廣大人民來到這里能接受紅色精神洗禮。當前,紅色旅游景區設計中的普遍化與形式化導致出現紅色旅游資源利用率低、創新意識不足等問題,進而造成很多游客無法全面地了解紅色精神的內涵。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為紅色旅游景區中的沉浸式體驗提供了可能。
(1)人流較少。蔡洼淮海戰役紅色旅游景區位置較為偏遠,人流較少,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或有中小學生在此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2)配套設施不足。蔡洼的周邊配套設施開發不足,缺少對紅色旅游資源的前期調查分析,導致景區的使用率不高,旅客滯留時間較短,不能充分學習體會蔡洼的紅色文化。
(3)形式單一。蔡洼淮海戰役紅色旅游景區規劃缺乏趣味性,紅色旅游資源挖掘不充分,形式過于單一化,參觀性不強,游客吸引力不大,沒有達到傳承紅色文化的目的。
(4)缺少規劃。誓師廣場沒有景觀設計和空間規劃,綠植較少,景觀未能烘托氣氛,紅色文化沒有切實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5)空間序列弱。誓師廣場空間序列感不強,過于開敞,未能成為中心景點,沒有莊嚴肅穆的氛圍。
首先,應遵循規章制度,明確每個工作人員的職責。在對紅色景觀進行設計時,應熟知當地的規章制度,在不破壞歷史遺址、保護遺留文物的基礎上,對當地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地開采,維持生態系統穩定,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其次,加大宣傳力度,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渠道對紅色旅游景觀進行宣傳,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使其對當地的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來此地觀賞,從而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最后,在景觀設計時要融入當地的紅色文化與風土人情,使景觀具有地域特色。景觀只有獨具特色,才能吸引更多游客的關注。將當地紅色文化與風土人情融入景觀設計,可以讓游客真正地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內涵,學習革命時代人民身上的奉獻精神,還能使景觀具有地方特色,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在旅游業競爭非常激烈的今天,景觀設計不可照搬抄襲其他旅游景區的景觀設計,設計者要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紅色旅游景觀。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員、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紅色文化通常蘊藏在紅色旅游景區的視覺景觀中。因此,為了突出紅色旅游景區的主題,充分展現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使游客了解其背后的革命故事,讓人們感受到景區獨特的文化氛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紅色旅游景區視覺景觀的規劃設計。
第一,以現存的歷史文物為核心,渲染文化氛圍,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從而吸引游客的關注。在進行景觀設計時,需要以現存的歷史文物遺址為核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還原原貌,使設計的景觀與景區中的建筑相協調。以延安為例,延安的主要地域特色是窯洞,作為革命時代常見的建筑,現在遺存下來的窯洞已經沒有了當時的樣貌。工作人員通過實地考察,對延安紅色旅游景區的景觀進行改造,運用現代科技最大限度地復原其原有的狀態,并讓游客親身體驗當時的日常生活。延安的一些紅色旅游景區在飲食上讓游客吃粗糧,使其體會到革命時代的不易,還讓游客在窯洞里過夜,感受當時生活的艱苦。延安的一些紅色旅游景區將當時的一些革命口號融入景觀設計,營造了濃郁的紅色文化氛圍,游客走進景區就像真的走進了那個時代。
第二,以現存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統籌規劃,還原其本來的面貌,在保護這些紅色文化資源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合理地開發,避免居民活動對景區的影響。
第三,重建革命舊址,擦亮紅色記憶。對于已經損壞的文物,需要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保護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于受到嚴重損壞的文物舊址,可以對革命舊址進行重建,設計紅色旅游景區景觀時融入更多的紅色元素,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對文物以圖像進行展示,使游客領略革命時期的文化,傳承并弘揚革命精神。
深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是指挖掘還未被開發的紅色旅游資源。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在這百余年的歷史進程中,有許多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破損或遭到毀壞,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對于那些還保存完好的紅色旅游資源,有關部門要給予更多的保護,要加大對各類歷史、黨史資料的收集力度,并對其仔細排查,認真梳理,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保護、開發和利用。對于紅色旅游資源的深入挖掘不應該僅是表面意義上的挖掘,更為重要的是要在新時代賦予其時代意義,要與時俱進,跟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初步建立紅色旅游景點的情況下,要對景點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挖掘,提煉獨有的精神價值,激發正能量,凝聚社會思想共識,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動社會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設計人員應該在確定城市規劃設計目標的前提下,對各個景區域的功能和項目進行總體規劃,并在環境調查的前提下,對環境、建筑和景觀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和規劃。建筑設計和園林景觀設計應與總體設計規劃一致,科學合理地分配、處理空間,盡可能滿足該地區人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并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為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務。
紅色旅游景區或展覽館習慣以時間為軸線對整個參觀路線進行設計,在整個游覽的過程中,參觀者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歷史背景,沉浸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參觀的深入,角色代入感,會讓每個參觀者深刻地領會紅色旅游景區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這種以體驗帶動參觀者共鳴的方式,不僅可以達到心靈上的共鳴,還能增強參觀者的旅游體驗,加深對紅色旅游景區的印象。例如,四渡赤水VR戰爭體驗中心,它是我國第一家“VR+紅色歷史”的體驗館,創新了一條“紅色旅游+數字旅游+體驗旅游”的發展模式,讓游客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時刻,通過展廳地面及視覺的處理,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從而使游客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到當時戰爭的激烈,以及戰士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
例如,贛南紅色之旅體驗館,該體驗館通過微信端、網頁等方式,結合VR技術引領游客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始發點等紅色景點,讓游客跨越時空真實體驗紅色場景,同時借助VR技術設計互動小游戲,從空間與時間多維度的完成了對紅色旅游景區產業與景點的虛擬串聯,增強了游客的體驗性與互動性,讓游客隨時隨地的通過平臺了解贛州的紅色歷史及故事,從而擴大愛國教育的受眾面。
大部分的紅色旅游景區體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保留了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觀。這些原始的景觀經過時間的洗禮,已經與現代景觀完美融合。因此,在規劃生態保護區時需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避免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生態保育是對于生態系統的維系,以生態學為原理,監測人與生態系統間的相互影響,包含對于生態的普查與監測、野生動植物的飼育、自然景觀生態的維護工作等,包括“保護”與“復育”兩個內涵。前者是針對生物物種與其棲息地的保存與維護,后者則是針對瀕危生物的育種、繁殖與對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改良和重建工作。生態保育區是旅游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景區規劃時應空出一片空間來建立生態保育區,使景區在正常營業的情況下,保護生態環境,保證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促進當地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建立生態保育區的優點是可以使自然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
例如,樹木能夠通過直接吸收的方式來稀釋大氣當中的污染物,并有效減少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從而防治空氣污染。江蘇常熟沙家浜國家濕地公園擁有濕地保育區和濕地恢復區,其中保育區和恢復區面積占總面積的60.48%,有效地保護了公園的濕地環境。該公園自1989年開始發展旅游業,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對該公園的生態環境進行了實地考察,在保持原樣的基礎上對濕地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和合理開發,對景觀進行了合理的規劃設計,使景區的生態環境質量逐漸提升。
紅色旅游景區的沉浸式體驗主要基于科學技術手段。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技術支撐的現代化科技正逐步走向大眾。在大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利用AR、VR、5G等技術,能夠使體驗者感受到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融合,使游客更大程度地沉浸其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紅色旅游景區沉浸式體驗,注重新媒體的交互性,將不同類型的紅色主題和相關技術完美結合,以此更好地傳播并弘揚紅色文化。如VR紅軍長征場景模擬體驗、哈達鋪會議VR模擬再現、VR建軍歷史展覽、VR抗戰浴血模擬體驗等。此外,利用科學技術還可以實現足不出戶便可體驗紅色文化,如疫情期間,游客雖不能實地游覽,但可通手機App、VR眼鏡等方式來進行真實場景還原、互動式體驗。這種多維度、多角度的交流互動,對增強受眾的體驗樂趣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將各地區紅色革命史題材研究,以及相關的文字、圖片、影像等材料進行數字化處理,形成經相關權威部門認證的數據庫,地方政府輔助構建相關紅色旅游運維中心,通過共享云平臺的數據庫建立相對應的紅色旅游項目,既有利于地方發展經濟產業,又可以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實現產業聯動、協同創新發展的愿景。
開發紅色文創產品是促進紅色旅游景點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紅色文創產品作為紅色文化、紅色旅游傳播推廣的媒介之一,是以紅色旅游資源為主的文化主題,通過創意設計轉化為合乎游客需求的、對紅色旅游資源有紀念性意義的產品,并且帶有顯著的地區特色。因此,旅游景點可以通過設計相關紅色文創產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創產品品牌,突出旅游景點的精神文化,并且根據不同消費人群的偏好對產品設計、營銷方案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和推廣,從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設計紅色文創產品同樣需要與時俱進,緊跟潮流,比如可以通過主播直播帶貨或者設計趣味盲盒等方式吸引觀眾,一方面能促進游客消費,增加旅游景點的收入,另一方面能提高旅游景點的知名度,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和學習。
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支撐,人才對于建筑及園林景觀設計行業來說尤為重要。近年來,我國建筑及園林景觀設計行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是對設計人員的素質培訓不夠重視,導致專業設計人才短缺,與行業發展嚴重失衡,甚至阻礙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相關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考核與福利機制,加大對市場上專業人才的吸收力度,同時應該轉變發展理念,加大對設計人員的技能教育培訓力度,定期組織設計人員開展學術交流,并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分享自身經驗,不斷地提高設計人員的綜合技能水平。此外,還可以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使高校直接為企業提供相關人才,提高設計團隊的整體素質。
綜上所述,紅色旅游資源承載著革命先烈的精神,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特色,體現著我國革命的歷史價值,是彌足珍貴的不可再生文化遺產。發展紅色旅游是國家決策,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民間組織,對紅色文化的關注度和接受度都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傳統的紅色旅游模式制約著旅游產業的發展,而沉浸式體驗在紅色旅游景區中的不斷應用,創新了紅色文化的傳播形式,不僅可以很好地緩解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問題,極大地提高人們的觀賞體驗感,還能擴大愛國主義教育的受眾面,這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展示、傳承與保護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此外,高新技術的運用更是為游客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通過新媒體平臺、人工智能技術“修復”紅色旅游與受眾之間的橋梁,讓紅色文化傳播邁向新的領域,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遞,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到紅色精神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