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艷
如果說城市是經濟發展的中心,那么農村就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他們共同構成了經濟發展的強健體魄。目前,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此背景下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高度重視。
黨和國家始終重視農村建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并多次強調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指出要實現鄉村振興,不僅要發展好經濟,為農村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還要建設文明風尚新農村,提高農民群眾的知識文化素養、政治道德素養,實現農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早日實現鄉村振興,讓老百姓既要 “知溫飽”,又要“知榮辱”,充滿獲得感與幸福感。只有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整體水平提高了,農村的鄉容村貌才具活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助力鄉村振興,促進鄉村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在思想道德、政治素養、文化水平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以達到社會要求的實踐活動。而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廣大農村范圍內,對農民群眾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化,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全面發展的要求。
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就開始重視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以啟發性、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激發農民群眾的參政意識和熱情。1983 年《關于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提升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維護農村群眾的整體利益,鞏固農村社會主義陣地。”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始終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視,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做法,旨在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能力,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要持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倡導科學文明生活,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步驟,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重要工作。如果沒有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農村凝心聚力的作用,沒有物質和精神的雙向驅動,就難以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推進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鞏固農村政治防線,穩定農村政治基石。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農村發展提供思想保障。毛澤東同志素來重視農村根據地,農村的政治穩定、思想忠誠對于我國的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農村群眾思想引領工作,能夠高效鞏固農村社會主義陣地,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筑牢國家基層根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農村治理提供方法借鑒。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發展工作息息相關,推進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將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田間地頭,將黨和時代的先進理念融入農村的創新發展中,真正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讓思想提升轉化為治理成效。
鄉村振興不僅要帶動農村實現現代化,更要實現與農民思想、素質的現代化同步轉變。在滿足生產需求的基礎上,通過正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農民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價值觀。以素質提升帶動生產發展的良性循環,釋放農村發展后勁,讓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有飛速前行的實力,更有行穩致遠的原動力。
在鄉村振興帶動農村巨輪發展的同時,農民因思想更新與發展節奏不同步引起的“唯財富論”等,會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桎梏。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實質上是給農村鄉風鄉俗安裝“凈化器”,及時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端正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摒棄不勞而獲等不良觀念,堅定樹立“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的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新風尚,助力鄉村振興。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我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由于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仍存在較多的問題。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型人才的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晦澀難懂、形式單一乏味等,都嚴重影響著鄉村振興的進程和效果。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我國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愈發完善,發揮著基層黨建和服務農村的核心作用,但也難免會存在缺失與不足。基層黨組織開展的集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往往只單純地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流于形式,沒有深入聯系群眾實際,長期以來,讓老百姓對晦澀難懂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厭倦、抵觸情緒,認為“有時間不如去種地放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進行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是農民。但是,現階段我國廣大農民的政治面貌,黨員數量只占少數,大部分農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只在乎糧食的收成,很少有人會去在乎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質的高低,由此導致農民精神上思想上長期“缺鈣”。因此,鄉村振興的短板勢必會影響農村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也不利于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城市化與高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形成了一種執念,尤其是獲得高學歷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夢想著到大城市發展,甚至是出國深造,殊不知服務于農村建設何嘗不是一種價值實現方式。現階段,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缺乏專業人才的引導停滯不前。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去考“村官”、選調生、服務基層,彌補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不足,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其一,現階段,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多是理論宣講,試圖用“強硬”的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塞入農民的腦袋中,這樣做缺乏針對性,難以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作用。其二,由于缺乏高學歷的專業人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多數不會使用多媒體設備,使得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過于單一,缺少趣味性。其三,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大多數是通過村干部先去集中學習,而后再轉述給村民,內容往往理論性較強,無法激發農民群眾的學習熱情,他們理解吸收起來就更加困難了。長此以往,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流于表面,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廣泛運用也必然會“道阻且長”。無論是從農村基層黨建、基礎教育方面,還是從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都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只有打好多方合力、協同推進的組合拳,才能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真正做到惠民生活、開民之智,建設富強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軟”就是提高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軟實力,“硬”就是牢牢把握發展農村經濟這一硬道理,“軟硬兼施”方可補齊發展短板。一方面,我們要牢牢抓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這一著力點,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農民的看病就醫問題,完善社會保障和養老機制。另一方面,要將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利用農閑時間給村民普及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基礎知識,提高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素養。
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也是進行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所在。首先,基層黨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著重要的組織和引領作用,規范著農村黨員、團員的日常政治活動,是農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導者;其次,基層黨組織對于農民政治權利與義務的普及與實踐,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群眾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增強了農民的主人翁意識;最后,基層黨組織抓好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核心力量。因此,基層黨組織干部要不斷提高自身黨性修養和知識儲備,爭做模范先鋒,爭做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格領頭人。
青年大學生要秉持“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理想信念,扎根農村,努力將自身所學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活動,帶領廣大農民群眾提高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專家學者們要躬身踐行,走進農村,根據農村實際情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提出專業、可行、有效的建議,多方合力來推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常態化。
改變以往農村宣講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傳統戲劇文化,讓百姓在觀看戲劇的同時,獲得思想政治教育體驗;與時俱進定期更新村委會板報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知識以文字、圖片的方式展現,以便農民群眾更好地理解吸收;充分利用當下流行的新媒體平臺,如快手、抖音等,拍攝有關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視頻,讓農民群眾享受“指尖上的快樂”。
乘著鄉村振興的春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必將取得重大突破。我們不僅要深度挖掘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內涵,還要充分意識到其重要價值意蘊。探討現階段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尋求有效對策來推動其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