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秀
縣級融媒體作為當代中國基層信息傳播的關鍵、底層群眾輿論場的中心,長期處于“三農”工作的最前沿,具有強連接性、強地域性、強互動性等特點,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面,是助力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如何更好地建設縣級融媒體,為鄉村振興賦能,為“三農”問題紓困,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縣級融媒體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能夠助力產業興旺的實現,促進生態宜居的推進,推動鄉風文明的建設,助力治理有效的完善。與此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為縣級融媒體帶來了重要發展機遇。然而,當前縣級融媒體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面臨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融媒體人才資源匱乏、社會引導功能未充分發揮、農村地區受眾市場萎縮等現實困境。做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踐行者,需要進一步打造融媒體矩陣、建設融媒體人才隊伍和提升農民受眾融媒體素養,進而助推鄉村經濟發展,在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縣級融媒體需構建“報、網、微、端、屏”等為主體的融媒體矩陣,形成一個融合發展的有機體,并在融媒體矩陣設計中凸顯鄉村振興要求。
接近性是新聞價值的重要因素,縣級融媒體應把接近性視為獨特優勢。在內容來源上,縣級融媒體不僅需要自制原創內容,還需要協同縣級政務自媒體,讓各政務單位、鄉鎮機關入駐并發聲??h級融媒體平臺應進一步創新傳播手段與呈現方式,立足于滿足農民需求,深耕“三農”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推出具有鄉土氣息的新聞產品,不斷提高用戶黏性,設置“三農”政策、鄉村要聞、產業富民、綠色發展、一村一品、產品展銷等板塊,融合視頻、圖文信息發布、農村電商、在線展銷等功能,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充分發揮以微博、微信及政務App客戶端為主體的“兩微一端”的平臺作用,做好發展規劃、政策解讀等工作,安排專人專員負責平臺信息更新、互動交流等,征集農民對農村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回應農民關切、解疑釋惑。注重與農民相關的政務信息公開,針對備受農民關心的重大輿情、政策方針等,在第一時間提供權威信息,從而有效地引導輿論;強化便民服務功能,傳遞文明鄉風,傳播生產技術信息,提供求職就業、掌上查詢等微服務,高標準推進工作,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移動互聯網時代,農民群體越來越傾向于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接收和傳播信息。在新的信息傳播生態下,聚焦農民群體,利用好新的傳播技術和平臺,搶占信息傳播的制高點,更好地引導基層輿論,是縣級融媒體建設的重要任務。應秉持“移動優先”理念,融合傳播,引導視聽,積極推動新聞輿論向基層下沉,打通宣傳引導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凸顯輿論宣傳的引領作用。從移動優先的角度設計優質的移動端網站,方便農民受眾接收信息;同時,還要減輕農民在網絡費用、移動終端設備方面的經濟負擔。
農村網絡設施建設,是確保新媒體充分發揮作用的先決條件。政府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向鄉村延伸覆蓋。只有積極爭取設備供應商、網絡運營商的支持,不斷擴大各農村地區寬帶覆蓋范圍,提高網絡傳輸速度,切實打通信息傳播的“最后一公里”,才能充分保障縣級融媒體發揮應有的傳播效果。
當前,急需建設一支順應媒體融合發展和互聯網平臺運營,了解內容生產、商業運營和技術支持等專業能力的人才隊伍,不僅要政治素質高、新聞業務能力強,而且要具備互聯網思維及開拓創新精神,還要熟悉農業、熱愛農村、交心農民。
對現有用人機制和薪酬機制進行必要改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薪酬和平臺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才的流向。同時,制定一些類似于選調生、“三下鄉”等制度,充分吸引人才回流。
設計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創設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進行人才跨部門跨區域交流,促進人才合理流動。通過競爭性薪酬,從內容采編、傳播方式創新、平臺打造及所處工作環境等層面進行考評,給予精神鼓勵、物質獎勵、經濟補助、職級晉升等不同程度的激勵,打通員工上升渠道,吸引人才、激發人才,持續培養壯大本地鄉村人才隊伍。
縣級融媒體中心在編人員難以滿足海量信息的采編制播需求,因此,需要建設一支鄉村信息員隊伍。同時,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業務水平,促使鄉村信息員找準定位,成為基層宣傳干事、融媒體編外記者、鄉村網紅、輿情監督信息員,積極培養鄉村信息員成為新媒體工具運用的行家里手,更好地讓鄉村信息員在宣傳思想、傳播文明、傳播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履職盡責。
縣級融媒體的核心受眾群體是農民,而在相當一部分農民受眾眼中,手機等終端媒體只是用來休閑娛樂的工具,而非傳播信息、傳授知識、掌握技術的載體。縣級融媒體需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自身的宣傳推介工作,讓農村受眾熟悉融媒體的作用和功能,掌握融媒體的使用方法,宣傳使用融媒體受益的農民案例,充分發揮典型人物的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按照認識大眾傳媒、評判大眾傳媒、利用大眾傳媒這一連續遞進的過程,采取分層梯級的方式面向農村受眾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根據不同受眾的具體情況進行分類施教。針對農村的中老年群體,教會他們一般的融媒體使用方法即可;農村的中小學生,有一定接觸和學習新鮮事物的意愿和能力,學??梢蚤_設相關的網絡課程,提高其互聯網使用能力;而農村的管理者、農業的生產者和服務者,如種植養殖大戶、龍頭企業、農業協會等,則應當提高標準,加強農業方針政策、農業知識、新媒體技能、電商營銷等方面的培訓。
一方面,要依靠政府和媒體力量推動,基層政府將農村受眾的媒介素養教育納入鄉村振興建設規劃和信息化專項發展規劃,并制訂培訓方案,提供培訓師資、環境等條件支持??h級融媒體也應該設置有關欄目,傳播融媒體使用方法,讓農村受眾在使用融媒體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媒介素養。另一方面,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多渠道、多層次地對農村受眾媒介素養進行潛移默化教育。農村的中小學校應充分發揮提升農民媒介素養主陣地的作用,利用寒暑假、周末時間對農村受眾積極開展媒介知識普及教育。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等活動,“送課”進農村,開展形式靈活、豐富多樣的媒介技術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