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鳳 史云峰
濰坊市商務局在幫扶臨朐縣沂山風景區石砬村工作中,堅持以黨建為統領,發揮部門職能和資源優勢,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建設,多渠道助推石砬村發展振興,拓展出了一條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治理的新途徑。

沂山風景區石砬行政村位于沂山風景區西北部,環繞沂山水庫而居,南依沂山,北通峽谷,東西與山丘相連,轄桃園子、北石砬、南石砬、大坡、西洞子、西大峪6個自然村,2500余名村民,受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影響,常住人口不到1100人,且房屋大多依山而建,居住環境相對較差;土地總面積1.66萬畝,其中山林1.2萬多畝,耕地僅占有2000多畝。村民主要經濟收入為種植山楂、蘋果、板栗等果品和茶葉、中草藥、花生等以及土地流轉和外出打工。由于地處庫區水源保護地,不能發展有污染的工業加工項目,加之農田保護政策影響,村集體經濟發展受到制約,村民增收途徑狹窄。今后如何發展,成為擺在全體村干部和村民面前的一道難題。
工作隊入駐后,主動與社區及村兩委干部深入溝通,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以身作則,帶頭遵循黨章要求,落實嚴格“三會一課”制度,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并做好經常性的督促提醒工作,不斷提高兩委成員素質,提升基層服務工作能力。
第一書記經常與村兩委成員開展談心活動,開誠布公交流,充分了解各位村干部思想狀況、家庭實際、工作狀態等,擺正自身位置,自覺服從各級各部門管理,積極配合做好各項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補臺不拆臺、依靠不依賴,不主持、不替代村支書工作,不對有關事項大包大攬,遇事相互溝通、相互協商,很好地融入了村級班子,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兩委成員做好工作。
工作隊多次組織召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會,就主要問題征求解決辦法和意見,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研究加強改進的措施,有效促進了基層黨組織整頓提升。前期經過有關部門評估審核,石砬村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成功“摘帽”。
目前,石砬村級領導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在村級事務管理服務中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得到了群眾普遍好評。
幫扶工作隊認真調研把握村情民意,針對制約發展的各類難題,研究制定幫扶規劃,謀劃加快鄉村振興措施,突出重點難點,精準發力,在建強基層黨組織的同時,充分利用市商務局職能和資源優勢,積極幫助石砬村招引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治理,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短時間內取得了明顯成效。

針對制約石砬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難題,工作隊堅持將加快發展放在幫扶工作重要位置,對癥下藥。前些年石砬村爭取的總投資300萬元的水庫移民扶持項目1500噸冷風庫建成后,由于配套設施不完善,又無專業運營維護人員,導致冷庫無法對外出租產生效益,還要每月繳納電損耗費,成為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急難愁盼問題。
第一書記到村了解情況后,征得局黨組同意,舉全局之力解決冷風庫租賃難題。經多方聯系查找,最后將目標鎖定了濰坊市外貿行業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濰坊盛安食品有限公司,局領導及有關科室上門推介,多次陪同企業負責人到村考察對接,入駐當月就引進了盛安食品負責配套設施建設并承租運營。之后,經過近半年的艱苦協調,成功幫助解決了冷風庫前期建設遇到的各類難題,7月初全面投入運營。此舉為石砬村招引社會投資80萬元,村集體年增收20萬元。
以冷風庫租賃為契機,企業在冷風庫大棚處設置了果蔬加工點,吸納村內不能外出打工的家庭婦女進行果蔬初加工,同步實現了為村民增收。同時,針對當地獨具特色的茶葉種植加工及其他草本植物加工業進行調研論證,與外地來沂山發展的御品茶廠負責人深入溝通交流,引導其破除小本經營的求穩思想,抓住沂山茶“三品一標”認證機遇,于2022年4月份完成了對茶葉種植基地、加工車間等的規范化提升改造,生產加工規模進一步擴大,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在促進當地茶葉種植面積增加、解決銷售難題、實現深加工增值的同時,為200多名茶農和茶廠打工村民年每人增收萬元以上。
石砬村6個自然村地形復雜、村內道路損壞,各自然村長期存在的斷垣殘壁、“四大堆”較多以及畜禽散養、污水直排等現象普遍存在,人居環境水平相對較低。
針對這一實際,工作隊會同社區多次組織召開現場會議,對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引導全村黨員干部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惠民工程、作風工程”來對待,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匯聚起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強大動力。
為徹底解決制約各自然村人居環境水平提升的問題,第一書記深入調查論證,反復征求意見,研究制定了各自然村人居環境改造提升規劃,報經市商務局黨組研究同意,計劃通過爭取上級政策扶持資金、自籌等方式籌措資金150萬元,對6個自然村人居環境實施分門別類、量體裁衣式改造提升。首批協調落實的50萬元資金于2022年6月底前全部到位,10月初全面完工,已分別用于北石拉村、桃園子村村內道路維修、污水治理。市商務局承諾籌措的2022年度40萬元幫扶資金,日前已由愛心企業與濰坊市慈善總會、石砬村簽定了三方定向捐贈協議,將于近期撥付到位。

第一書記注意發揮多年從事政策法規工作優勢,努力當好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員、引導員,引導兩委成員增強法律意識,形成遇事找法、依法辦事思維,避免拍腦袋作決定、處理問題。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及時配合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以村規民約為抓手,引導廣大村民“講孝道、講禮讓、講文明”,推動形成將康向上的良好風氣。
在組織冷庫對外公開招租、推進村級“三務公開”等方面,做好及時的督促提醒工作,使村兩委成員依法依規、公開公正透明操作。同時,結合進村入戶調查,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多次會同社區和村干部到村民家中,面對面宣講有關政策法規,心貼心進行交流,既把政策宣傳到位,又注意做好村民情緒理順、積怨化解工作,及時準確地處結了6件市政務熱線承辦事項,滿意率達到100%,促進了和諧穩定。
堅持以村規民約為抓手,充分利用高音喇叭、“三務公開”欄、宣傳標語、宣傳畫等方式,倡導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2022年春節前組織了省派臨朐基層黨建工作總隊文化下鄉暨濰坊市攝影家新春走進美麗鄉村送溫暖活動中,將文明戶、軍烈屬、長壽老人等50戶村民納入走訪慰問重點,倡導正能量,有效促進了鄉村文明建設。市商務局主要領導一行9人到石砬村春節走訪慰問時,每到一戶,都與脫貧戶促膝談心、噓寒問暖,了解各項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查看溫暖過冬及防范一氧化中毒情況,鼓勵他們堅定信心、樂觀生活。受訪脫貧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由衷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紛紛表示會珍惜現在的好日子,過好新生活。
第一書記經常進村入戶,與村民面對面交心,及時了解群眾疾苦,會同村兩委成員做好各項幫扶工作,先后為10多位村民解決了鄰里糾紛、危房改造、紅白公事等困難,得到了不少村民稱贊。
正是因為有了像濰坊市商務局幫扶工作隊這樣優秀的團隊,無數個像石砬村一樣美麗的小山村正一天天變得更幸福、更和諧、更快樂,他們更加美好的未來可期。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Yis- han Scenic Area, surrounded by Yishan Reservoir, bordering Yishan Mountain in the south, canyons in the north, and hills in the east and west, the administrative village of Shila has jurisdiction over six natural villages, including Taoyuanzi, Beishila, Nanshila, Dapo, Xidongzi, and Xidayu. It has a population of 2,500, but the permanent resident population is less than 1,100 because most young and middle-aged villagers work outside as migrants. With most houses built on a hillsid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poor. Its total land area is 16,600 mu, including more than 12 thousand mu of mountain forests and only two thousand mu of arable land. The main economic income of villagers comes from planting fruits such as hawthorns, apples and chestnuts, te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peanuts, as well as land transfer and working outside. For its location in the reservoir area where the water source should be protected, no contaminative industrial processing projects can be developed. Besides, affected by farm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is constrained, which further narrows the ways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villagers. How to develop it in the future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all cadres and villagers in Shila.
